×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读者评分
4.9分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豆瓣8分,新中国第一部极具影响的断代文学史。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演变的史实勾勒清晰,对作者作品的解析深刻到位,融宏观描述和微观评说于一体,文笔清通,时有新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星价 ¥11.0 (5.5折)
2星价¥11.0 定价¥20.0
商品评论(96条)
201***(三星用户)

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且带有很浓厚的个人色彩,现在看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了,但在当时确实很厉害。

2021-05-10 18:00:41
0 0
ztw***(三星用户)

中图的宝库真是多

2021-01-23 21:43:33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3212629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04-01-01
  • 条形码:9787532126293 ; 978-7-5321-2629-3

内容简介

通观祖国整个的文学发展情况,魏、晋、南北朝埋藏,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阶段。这一时期,是文学本身自觉地地艺术道路上迈进的埋藏,堃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如赋和骈文,在继承前代的成就或滥觞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卓越的典范,诗歌,更以其多方面的成就,为后代建立巍峨大厦打下广阔和基础,其他如文学理论批评及小说,都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

前言

代序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补记(代序) 朱东润师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读后感》(《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中说我“没有写序文也没有提出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目的”,正好触动了我写这本小册子的隐衷,我就藉朱先生的宝贵启示表白一下,作为本书的补记。 解放以来出版的几部文学史,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正如朱先生所指出的“却被忽略了”,“成为无足轻重的”、“视同弁髦的废物”,心中觉得很不公平,尤其感到对祖国优秀的重要的文学遗产不应如此糟蹋,而古人已经过去,受损失的还是我们,因为没有让他们留下的珍宝对我们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通观祖国整个的文学发展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阶段。这一时期,是文学本身自觉地在艺术道路上迈进的时期,文坛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如赋和骈文,在继承前代的成就或滥觞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卓越的典范,甚至可说是绝响;诗歌,更以其多方面的成就,为后代建立巍峨大厦打下广阔深厚的基础;其他如文学理论批评及小说,都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方面的诗歌,更是处于古代诗歌发展的不可阙遗的关键性地位。我曾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5期)一文中详加论述,认为这时期诗人无论在创作精神、创作内容以及表现方法和手段,甚至对诗体的探索创造方面,都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准备了优裕的条件,我并曾比方道,如果说唐代诗歌是珠穆朗玛峰,魏、晋、南北朝诗歌应是青藏高原,没有青藏高原这个基础,珠峰是无从矗立起的;而在这个诗国的高原上,还是奇峰林立,蔚为壮观的。可是对于这样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在一般人心目中,不仅是无足轻重,因为没有像汉代的司马迁或唐代的李白、杜甫那样伟大的作家;而且认为形式主义风气笼罩文坛。这种态度,是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潮支配下所形成。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学术界真正贯彻了党的双百方针,使我感到可以实事求是地来评价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了。这可以说是我写这段文学史的总的目的。 我撰写这段文学史时,曾考虑注意了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我想通过对这段文学史的阐述,尽可能展示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全貌,而不能无视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如过去各文学史所忽略或未加重视的赋和骈文,被认为*易散发出形式主义风气的,我都用专章加以较充分的阐述。因为这二者俱是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重要方面,抽掉了它们,便大大损伤了这时期文学的面貌,会使人感到这时期文学内容的贫乏。而在这两种文体方面,这时期作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艺术精美的作品,腾耀着这一时期特有的炫烂光辉,如将其弃同沙砾,是非常可惜的。 其次是关于体例的考虑。过去通行的几部文学史都是以时代为主,在一个时代里全面论述同时代每个作家各方面的文学成就,这是我们当初全面学习苏联而取法《俄国文学史》的产物,那实际上只是作家作品按时代的排列,读者只能了解到各个时代各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很难获得明确的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因此,我便一反过去通例,以文体为主进行阐述,注意突出一种文体或作家的某体创作与其前代或后世的源流关糸,以及同时代不同文体或作家彼此的影响,并于不同时代作家创作特点的表述中,注意作对照比较,使读者也可从而了解某种文体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中的特色。于是各种文体在发展中的纵横关系,经纬条理,迹象斑然,这是符合事物的辩证法的。这样是否会如朱先生指出的,产生在时代和作家上面的互相重复矛盾呢?我以为这是可以详略互见的办法来避免的,即对一位作家先在一种文体上全面论到他的生平及时代后,在另一种文体遇到时,除了结合具体作品点到须涉及的生平及历史,不必要的即可略而不谈,在这方面是可以不必多费时间和纸张的。 ……

目录

《魏晋投南北朝文学史》补记(代序)
**章表率诗风的建安诗坛
**节建安诗歌的社会基础及盛况
一建安诗歌的社会基础
二建安诗歌的盛况
第二节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
二曹丕
第三节曹植
第四节王粲、刘桢及其他诗人
一王粲
二刘桢及其他诗人
第五节《悲愤诗》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悲愤诗》
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第二章魏末的诗坛
**节魏末的诗坛
一魏末的政治局势、学术思想与诗风
二阮籍
三嵇康
四魏末其他诗人
第二节晋代诗风的变化
一晋代诗歌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
二陆机与潘岳
三左思
四张协及同时代其他诗人
五刘琨与郭璞
第三章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
**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诗歌的卓越成就
第四章南朝初期诗坛的新貌
**节耳目一新的刘宋诗坛
第二节谢灵运
第三节鲍照
第五章南朝中后期的诗坛的昏晓
**节南朝中后期诗风的趋势
第二节各种诗体的胎息孕育
第三节齐梁之际的诗人
第四节梁陈之际的诗人
第六章北朝文坛的异象
第七章民歌艺坛的绚烂芳菲
第八章赋的发展变化
第九章骈体文的发展
第十章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第十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国瑞,字芝湘,湖北当阳人。1908年12月出生。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武汉大学。曾任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兼下属文学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文学学会会长,九三学社武汉分社委员。编著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作品选》、《唐五代宋词选》、《李白研究》等多种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学术专著。他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已汇集成《诗词赋散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他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有些论文还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