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

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

1星价 ¥12.0 (4.3折)
2星价¥11.8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70418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0
  • 出版时间:2004-01-01
  • 条形码:9787307041820 ; 978-7-307-04182-0

本书特色

本书对广义政治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论述,揭示中国社会“双重转型” 期政治关系社会化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人民民主政治的新民性和走向社会政治的规律性。 序言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20周年。我想全世界的劳动者和进步人类,都会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对这位伟人再次发出深情的悼念! 马克思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坚定、*勇敢、*明确,因而也是*彻底地站在解放全世界劳动者立场上为之解放而呐喊的一位伟大学者和革命家。他用自己的科学理论和天才智慧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而自己却终身贫困,*后安详地坐在陪伴他一生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愿意将这本《广义政治论》首先献给马克思,以表达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永恒眷恋。 历史在走向马克思,时代在走向马克思,中国在走向马克思,谋求自我解放的人类,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同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科学理念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亚当·斯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利润*大化的追求是“经济人”的根本动力,资本怎样利用这支所谓“看不见的手”获取*大利润,积累财富,人怎样在事实上被物化为金钱的奴隶,那么马克思从人的劳动生存本性出发,发现人类必将在“自由劳动”的基础上,怎样把自己从物的奴隶变成物的主人,*后实现人的解放就是人自身的解放。人类既然能在劳动中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也就能通过劳动把自己造就成为“自由人”。 现代资本(各种形态的)尽管像一位有高招的魔术师,在人们面前玩弄变换财富的戏法,造出种种幻影,以推动文明进步,但大多数的人则仍然被它桎梏于“文明的野蛮”之中。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少数人,而多数人在物的统治之下哀苦求生,他们一代又一代地遭受着贫穷与苦难的折磨。 历史证明,劳动者创造世界,创造财富,但又总是由劳动者承担着这种苦难!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思想,才称得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永远站在人民一边,才是世界上不可战胜的力量。为人民呐喊,走向人民,真理才能成为社会的现实力量,人类才能享受解放的成果。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发出一个时代的*强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这个根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我们不能丢。 中国人民正在走向马克思,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胜利的法宝。只有走向马克思,才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实现走向马克思。因此,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科的发展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走向马克思。 如果用历史学家的眼光看问题,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它孕育了人类社会一个新的未来,开辟了人类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全新的政治视角,观察这个新时代的进展,把握中国现时政治关系社会化进程,迎接时代对中国政治学科发出的挑战,为此,我写了《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一书同读者见面。 ……

内容简介

本书对广义政治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论述,揭示中国社会“双重转型” 期政治关系社会化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人民民主政治的新民性和走向社会政治的规律性。

目录

序言
**部分 政治的过去和现在
**章 政治生活的社会起源
一、政活生活——人劳动生存的内在需求
二、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起源
第二章 西方政治概念演进史
一、研究政治概念史的意义
二、西方古代政治概念的特征
三、西方近代人权化政治概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变迁
一、从阶级政治到社会化政治的理想与追求
二、政治范畴在现当代中国学界的讨论
第二部分 文义政治及方法论
第四章 广义政治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
一、 当代广义政治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
二、中国广义政治理论的研究的概况
第五章 广义政治要素及其特性
一、广义政治的要素与结构
二、劳动人本政治观
三、政治关系及特征
第六章 政治形态的多样性
一、政治形态的一般理论
二、政治形态的多样性
第七章 广义政治方法论
一、政治利益关系分析
二、政治的历史整体性分析
三、政治的社会整合分析
四、政治的功能结构分析
第三部分 社会政治分析原理
一、政治从国家化到社会化
二、西方现代政治社会理论的局限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化政治观
二、政治关系社会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三、现代国家权力关系的社会化
第十章 中国“走向社会政治”的理论的形成
一、20世纪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走向社会政治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 走向社会政治的革新之路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十二章 “双重转型”的社会阶层结构
第十三章 从人民民主走向新型社会民主
第十四章 走向社会政治的革新之路
新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德厚 ,1934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武汉大学教授,政治学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武汉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86-2003年被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治学小组成员,教育部、湖北省社余评议组成员;现任校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等。被列入《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名人录》和《中国当代名人录》。主要学术著作有:《广义政治论》、《地方政府教程》、《毛泽东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论著导读 》、《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等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广义政治论》为经济政治学新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政治哲学和方法论基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