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
读者评分
4.9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

1星价 ¥12.9 (6.5折)
2星价¥12.9 定价¥19.8
商品评论(14条)
ztw***(一星用户)

没啥用,个人觉得不值得购买

2020-09-27 16:25:40
0 0
jzm***(三星用户)

一本科普杂辑

一本杂辑,全书编排也没有什么逻辑,想到哪写到哪,当然作为科普还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2020-06-23 15:24: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164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06816410 ; 978-7-5068-1641-0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人*易误解的西方文史常识做了深入介绍,特别注意介绍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分文学、文化、历史等部分,文中涉及神话传说、文学典故、历史知识,通俗易懂,解释详尽,举例贴近生活,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便宜学习。

目录

“银箭”不是爱情箭
“缪斯”女神共九位
“爱神”称呼有两种
“阿波罗”非“马可·波罗”
特洛伊战争并非因“金苹果”
《荷马史诗》并非一人之作
《角斗士》里的拼杀不真实
情人节来自古罗马
“中世纪”并不黑暗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
《十日谈》不是《天方夜谭》
“吝啬鬼”的形象须区分
“文坛火枪手”是大仲马
《夜莺》并非幻想之作
“托尔斯泰”须辨别
“短篇小说之王”是莫泊桑
《呼啸山庄》作者是谁
威廉·叶慈难与约翰·济慈同
马克思不是马克思·韦伯
原始人并非愚昧无知
15世纪以前欧洲以何记载历史
*早的奴隶是否是男性
佛教是否源于安抚人们的反抗之心
世界上*长的史诗并非荷马史诗
寡头政治*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希腊早期民主和现代民主有所不同
雅典的帝国主义与现代帝国主义并不相同
《理想国》是*早描写乌托邦的作品
希腊神庙原貌并非像现在一样
世界上*早的博物馆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并非世界上*早的图书馆
古希腊、罗马早期建筑是以木材构造的
撒哈拉沙漠曾经植被茂盛
*早海上远航的并非达加玛
*早的文明的政体:僧侣政体
奴隶的劳动是否都是由监工看管
古今世界“七大奇迹”有别
罗马帝国有东西之分
“中世纪”指的是“世纪之中”吗
奴隶、隶农、农奴并非同一概念
中世纪时骑士的身份并不仅仅是士兵
骑士并不都富有
“十字军东征”并非一场“圣战”
中世纪时是否对文化实行钳制
美洲的先行者不是哥伦布
美洲在哥伦布进入前并非是野蛮的
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始于秦汉
古希腊露天剧场音效之谜
观音本为男身
雅典毁于瘟疫
罗马角斗士是素食者
古罗马的角斗士并非都是男性
亚历山大远征波斯的目的并非复仇
奴隶获得解放的途径有哪些
金字塔并非都是金子形
“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
女性运动会并非从现代开始
《人间喜剧》并非喜剧
巴尔扎克的“爱情佳话”是惨剧
伊甸园里并非都是幸福的
《旧约》和《新约》都属于圣经
《变形记》需区分
欧洲也有《列女志》
喜剧并非都是引人发笑的
悲剧之父并非是莎士比亚
《浮士德》需辨析
《忏悔录》有多部
《力士参孙》本来自《圣经》
《失乐园》有两部
《爱洛伊斯》与《新爱洛伊斯》有别
《青铜时代》需区分
此《云》非彼《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谁
《三个火枪手》与《三剑客》是同一部小说
《红与白》与《红与黑》作者系一人
《日出之前》与《日出》并非出自同一个作者
欧洲短篇小说家巧辨
于勒难与“于勒”同
前后象征主义有别
童话《青鸟》与剧本《青鸟》有别
爱弥尔与《爱弥尔》有别
《四福音书》并非基督教的四福音书
《萌芽》杂志是否源于小说《萌芽》
《群魔》与《群鬼》有别
多部作品以《童年》为题
《镀金时代》与《摩登时代》本不同
亨利希·曼与托马斯·曼本是兄弟
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源自何处
《战争与世界》难与《战争与和平》同
《列宁》有多部
《巨人》难与《巨人传》同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有区别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同
此《礼物》非彼《礼物》
《荒原》与《荒原狼》本不同
西方文学史上《牧歌》有多部
乔治·桑与乔治·桑塔耶那本无关
大小普林尼本是舅甥关系
《罗兰之歌》与罗曼·罗兰毫无关系
《克莱夫公主》是**部女性写作的小说
《诗学》与《诗艺》有别
德莱顿有别于德莱赛
爱伦·凯与爱伦·坡本无关
《名利场》有两部
乔治·艾略特与艾略特本无关
小说《卡门》是音乐剧《卡门》的原型
荒诞派戏剧并不荒诞
超现实主义文学并没有超越现实
“垮掉的一代”并没有垮掉
非洲国家并非都穷得叮当响
发达国家年轻人也买房
外国人性生活并不很随便
美国孩子很轻松吗
西方亦有重生转世之说
“童话”并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
高尔夫球运动在欧美并非精英运动
好莱坞并非代表美国文化精神
“后现代”不等于“无法无天”
“女性文学”非女“性”文学
“嘉年华”别搞错
美国年轻人并非都穿奇装异服
波希米亚风格并非“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
德国人很死板吗
葡萄酒是法式贵族气质的象征
背包客是寻找精神归宿的年轻人
“包豪斯”本义是造平民化的房子
雪茄烟并非是贵族的享受
俄罗斯并非犯罪猖獗
英国人很绅士吗
美国人是不是都吃麦当劳
英国人很讲信用吗
外国的东西难吃中餐是世界*棒的
英国的早餐很恐怖吗
英国犯罪率很低吗
在国外读书并不很轻松
展开全部

节选

“银箭”不是爱情箭
希腊神话里的厄洛斯是人们所熟悉的小爱神,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不过关于小爱神的“金箭”、“银箭”人们似乎并不注意区别。有一部网络小说就曾经这样写道:“当我被丘比特的银箭射中时,记得那份心里萌动的激动和不安。”被银箭射中居然还能对爱情产生激动和不安,这可不是厄洛斯的原意。
  据《牛津古典文学词典》的解释,厄洛斯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罗狄忒所生的儿子。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中,*叫人无可奈何的就是小爱神厄洛斯。他有一头美丽的金发,还有一对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他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厄洛斯的秘密武器是他的金弓和金弓里的金箭和银箭,不管是谁只要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而且爱情一定甜蜜;相反,被他的银箭射中,便会厌恶爱情,就是佳偶也会变成冤家。
  小爱神的箭无论神和人都抵挡不住,他与阿波罗之间的恩怨故事广为流传。据说有一次太阳神阿波罗嘲笑厄洛斯的箭像玩具一样,只是个摆设,无法建立不朽的功勋。厄洛斯听完这话,怒火中烧立刻从箭袋里取出两只不同颜色的箭,他把金箭射向阿波罗,把银箭射向仙女达芙妮,于是一场爱情悲剧开始了。阿波罗爱上了达芙妮,而达芙妮看到阿波罗就像见到魔鬼一样。*后,为了避开阿波罗,达芙妮变成了一棵月桂树。而阿波罗为了纪念达芙妮,就用月桂枝来装饰自己的弓。
  “缪斯”女神共九位
  在西方文学中,缪斯引入到史诗或故事中,往往被作者引用为辅助或故事的叙述者,而作者本人只是负责记录她们的话。比如:荷马史诗《奥德赛》**卷就有这样的表述:“告诉我,缪斯,那位聪明睿智的凡人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天涯。”但丁的《神曲‘地狱。第二首》中也写道:“啊!诗神缪斯啊!或者崇高的才华啊!现在请来帮助我;要么则是我的脑海啊!请写下我目睹的一切,这样,大家将会看出你的高贵品德。”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指称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缪斯一名词经常单独出现,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位女神,实际上它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据语言学家考证,缪斯来自印欧语词根men,希腊语中的摩涅莫辛涅(Mnemosyne)、拉丁语中的米诺娃(Minerva)和英语中的mind(意见)、mental(智力)和memory(记忆)都来自这个词根。历史学家赫西奥德在《神谱》中说,她们是众神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摩涅莫辛涅的女儿。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分别为:欧特碧(音乐)、卡莉欧碧(史诗)、克莉奥(历史)、埃拉托(抒情诗)、墨尔波墨(悲剧)、波莉海妮娅(圣歌)、特尔西科瑞(舞蹈)、塔利娅(喜剧)、乌拉妮娅(天文),她们体现了古希腊人对诗歌艺术的全部理解。
  “爱神”称呼有两种
在古希腊神话里,阿芙罗狄忒(Aphrodite)是掌管爱情与美丽的女神,是一位美神、爱神,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Aphrodite”在希腊语里意思是“出自海水泡沫”,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她出生在塞浦路斯岛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帕福斯附近的海面上,爱与美的女神故乡是在塞浦路斯。岛上建有许多阿芙罗狄忒的神庙。传说,她是众女神中*美的一位,也是被艺术家描写刻画得*多的一位。
在古罗马神话里,同样有一个爱神,它的名字叫维纳斯(Venus)。按照罗马神话,维纳斯是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妻子,但她天性风流,有许多情人。维纳斯还是小爱神丘比特的母亲,只是我们无法知道谁是那淘气的小爱神的父亲。罗马人把“维纳斯”视为“爱神”,并称之为民族之母。
面对着阿芙罗狄忒与维纳斯,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谁是真正的爱神呢?或者这是两个不同民族信奉的不同的爱神?
  事实上,这是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女神,从根本上说,它们是同一个神祗,在神的谱系里履行着相同的职能。因为古罗马文化传承自古希腊文化,所以古罗马神话的基本部分也就承袭了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12位主神到罗马神话里11位都改换了名字,保持原名的只有太阳神阿波罗一个。“Pluto”是两种神话都有的,然而与罗马神话中的“Pluto”相当的却是希腊神话中的“Hades”(冥王)。希腊神话主神雷神宙斯到罗马神话中变成了朱庇特,狩猎女神阿耳特弥斯到罗马神话变成了黛安娜,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则变成了维纳斯。
  “阿波罗”非“马可·波罗”
  熟悉世界航天史的人们都知道,人类首次登月时乘坐的飞船是“阿波罗11号”。不过这里飞船的名称“阿波罗”可不是“马可·波罗”。他们两个一个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个是现实中的历史人物。两人风马牛不相及,不能混淆。
  在西方,阿波罗是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是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阿波罗精力充沛,容貌英俊,长发披肩。脸呈瓜子形,前额宽阔,显得坚定、自豪。头上通常戴着用月桂树、爱神木、橄榄树或睡莲的枝叶编织的冠冕。与阿波罗有关的神话很多,比如:他斩杀恶龙皮同,在得尔斐他战胜皮同的地方修建神庙;参加奥林匹斯山众神与巨灵的战斗;神女达荚妮为摆脱他的追求,变作月桂树,被称为阿波罗圣树;他还和波塞冬合力帮助特洛伊,建起牢不可破的城墙等等。
  不同于阿波罗,马可·波罗Marco Polo)是现实中的历史人物。他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期间,忽必烈大汗曾请他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在元朝当官任职。马可·波罗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先后到过今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了意大利。在作家鲁思梯谦的帮助下,撰写了《马可.波罗游记》。在这本书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开明。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可见,神话故事里的阿波罗与现实生活中的马可‘波罗相差十万八千里,绝对不能因为两人的写法部分相同就混为一谈。
  特洛伊战争并非因“金苹果”
熟悉荷马史诗的人都知道,在公元前12世纪,小亚细亚西半岛上的特洛伊王国与希腊爆发了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起源,荷马史诗这样解释:
相传在古希腊的弗提亚地方,有个叫珀琉斯的国王举行婚礼。他邀请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出席,却把专管争吵的女神厄里斯给忘记了。厄里斯便挑起是非,偷偷把一个写着“送给*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放在了婚礼宴席上。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许诺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也就是这个金苹果归属权的*后判定者,得到世界上*美丽的女子为妻,因此战胜了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获得了金苹果。之后,帕里斯在阿芙罗狄忒的帮助下,来到希腊半岛上的斯巴达国,趁国王外出的时候,拐走了他年轻的王后海伦,乘船逃回特洛伊。遭受奇耻大辱的斯巴达国王,找到他的哥哥,另一个小国迈锡尼的国王阿伽门农,决定发动全希腊各王国的力量报仇。于是,以阿加门农为统帅的10万希腊联军,乘坐1013艘战船,越过爱琴海攻打特洛伊城。战争长达10年之久,希腊的英雄们纷纷登台亮剑。
荷马史诗对特洛伊战争的解释令人心驰神往,但是如果因此认为“不和的金苹果”就是这场战争的根源显然是错误的。那么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个叫海因里希·施里曼的德国商人的考古挖掘,告诉了我们事实的真相。他凭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指点,在小亚细亚西北端等地挖掘出湮没3000多年的特洛伊古城等大量历史遗迹。海因里希·施里曼的考古发现证实《奥德赛》中的主要舞台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海域的海底,今天那里仍然有许多古代的商船和古物。从出土的许多纺缍车可以推断,纺织品的生产才是特洛伊繁荣的重要原因。这就使特洛伊成为迈锡尼的强劲竞争对手,因为迈锡尼也以生产纺织品为主。所以争夺纺织品交易霸权才是特洛伊战争爆发*为合理的解释。
  《荷马史诗》并非一人之作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墨涅拉奥斯美貌的妻子海伦、蛇发女妖三姐妹丝西娜、尤瑞艾莉和美杜莎迷惑人的歌声……所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与一部流传至今的史诗联系在一起的。当人们提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荷马。然而荷马史诗是否系荷马一人之作呢?
  实际上,关于荷马是否真有其人,两部史诗是否出自同一位诗人,近两百年来仍然是西方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据荷马史诗著名学者杨宪益研究,荷马史诗开始时只是根据古代传说编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荷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后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职业乐师。我们现在看到的荷马史诗的旧抄本所根据的都是公元前3世纪间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的校订本。*著名的校订本作者有三位,一是泽诺多托斯(公元前285年左右),他对原诗的结构作过一些重大增删,原来这两部史诗的长短没有这样整齐。第二位学者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195年左右),他校订史诗比较慎重,更尊重旧抄本,没有做很多主观的删改。第三个著名学者是阿里斯托芬的弟子阿里斯塔科斯(公元前160年左右),和老师一样他也很尊重旧抄本,认为改动必须有所依据。这三位学者都是当时希腊学术中心亚历山大城著名的图书馆的负责人,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藏书,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进行校订工作。
因此,客观地说,荷马史诗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长期积累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真实、自然的特色。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与其说荷马史诗系荷马一人之作,不如说荷马史诗是凝聚了几代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角斗士》里的拼杀不真实
看过好莱坞大片《角斗士》的人们都知道,古罗马角斗士大都是悲惨地游走于生死之间,不是杀死对手就是被对手杀死。古罗马竞技场上血腥的角斗场面似乎告诉我们,角斗士的游戏规则就是拼命杀死对方,为下一场角斗赢得生存的机会。
《角斗士》中麦克西莫斯与其他人血肉横飞的拼杀场面自然引人人胜,但却不真实。
事实上,古罗马的角斗士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高薪“白领”,是当时人们眼中的明星运动员。而且,竞技场里的角斗并非人们一直认为的“拼命杀死对方”,而只是通过展示各自的战斗技能来娱乐大众,打斗时大都是点到为止。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考古学家史蒂夫·塔克认为:“我们在研究文献资料和古罗马帝国的碑铭后得知,当时角斗士非常出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罗马境内路人皆知。他们极少搏斗,一般来说,两名对阵的角斗士在比赛过后都能活下来。”据塔克研究,每场角斗一般分为三个评估阶段。**阶段是“初步接触”,两名角斗士必须灵活地移动双脚,前进、充分挥动武器,完成一击。第二阶段则从其中一名角斗士受伤或者处于下风时开始,这时主要看角斗士如何后退,拉开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第三阶段到来后,角斗士会扔开自己手上的盾,开始进行徒手搏斗。塔克表示,这些动作可以概括出角斗的目的:角斗的目的并不是杀死对手,反而正如古罗马诗人所说的,是为了“不流血地胜出”。在三个阶段都表现突出的角斗士就会被认为是一名优胜者。同样,奥地利的考古学家在研究出土的古罗马角斗士遗骨时也发现,角斗士的头骨上完全没有重复受损的伤痕。这表明在角斗时和角斗后都有一套严格的行为规则需要遵守,在竞技场上没有野蛮的暴力摧残。一场真实的角斗更的是展示各自的战斗技能,而并非你死我活的决斗。这也印证了史料的记载,两个勇敢的角斗士如果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角斗,他们通常都会活着走出竞技场。
因此,电影终究是电影,如果只是出于娱乐的目的自然可以将信将疑,但是如果从事研究就一定要分清它与历史的界限。
  情人节来自古罗马
  和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之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当然它也是欧美各国的年轻人喜爱的日子,定于每年的2月14日。每年的这一天对恋人们来说是一个幸福的日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日子,因为情人们手中的鲜花、甜蜜的巧克力和幸福的微笑。这个浪漫的节日,大多数人会以为来自于浪漫之都法国,但是上帝好像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它来自于古罗马,而且它的背后还有动人的传说。关于情人节的传说有几种不同的版本。
  传说一是这样的: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古罗马,恺撒已经去世快三百年了,暴君克劳多斯当政。当时,罗马内外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补足兵员,克劳多斯下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进入罗马军队,以生命为国家效劳。自此,丈夫离开妻子,青年离开恋人,整个罗马被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中。对此,暴君克劳多斯非常恼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毁掉婚约,年轻的人们由于痛失爱侣,黯然伤神。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在暴君的国都里,离他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这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瓦伦丁,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在神圣地祭坛前秘密地为他们主持婚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
  然而事情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他暴跳如雷,又一次发布了残暴的命令——将修士打进大牢,*终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敢于与暴君斗争的人,渐渐地2月14日就变成了一个节日,就是Valentinesday——情人节。
  传说二并没有传说一精彩,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英语辞典上注释说,情人节2月14日,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据说鸟类在这一天开始交配。那时的风俗是:在牧神节期间,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后来这个节日改为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圣徒。
  古罗马青年基督教传教士圣瓦伦丁,传说是*早的基督教徒之一,冒险传播基督教义,后来为了掩护其他殉教者,被捕入狱。在监狱中,他治愈了监狱长双目失明的女儿并感动了这位监狱长,得到了他们的悉心照料。当暴君克劳多斯听到这一事情时,感到非常害怕,于是下令将瓦伦丁处死。临刑前圣瓦伦丁给监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对姑娘的深情。在他被处死的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现在,在过情人节的时候,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则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据说是因为巧克力的成份之一笨基胺能引起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的感觉相似。
  传说三是这样的: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统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少男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作者简介

徐向英,于兴兴都为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学者(研究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