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1星价 ¥41.2 (7.1折)
2星价¥41.2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0950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62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117095082 ; 978-7-117-09508-2

本书特色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六、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概说 一、哲学与科学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 **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类型和工具 三、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四、中医学的主要思维形式 五、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概念的特征 第二章 脏象学说 概说 一、脏象的概念 二、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脏象学说的特点 **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胞宫(附:精室) 第四节 形体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三、五脏外华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学说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五章 体质学说 第六章 病因学说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第九章 五运六气学说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思维方法为指导,是研究人类生命、健康、疾病及
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医学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
叉、融合、统一的综合学科。它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是世
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具有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范畴的学科而言,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
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它以中国古代
哲学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构建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直接
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体用、天人关系等哲学范畴和学说,去阐明医学科学
的理论问题,把哲学与医学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具有鲜明的哲理
性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完美、*典型
的表现形态。中医基础理论从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人为研
究的主体,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为一体,天文地理,杂于其内;社会人
文,融于其中,内容深邃,范围广泛。它是在实践基础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和
证明的科学理论形态,是对生命、健康、疾病的本质性、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它
是以气、阴阳、五行为科学观和方法论,由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体质、病因、
病机、养生、预防、治则、五运六气等,按系统性原则构建起来的具有一定层次
结构的复杂的知识体系。它以抽象思维和意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具有系
统性、整体性、非线性、复杂性科学思维的特色。
    科学理论系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科学理论既有客观性、绝
对性的一面,又有条件性、相对性的一面。中医基础理论也毫不例外。随着科
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医基础理论必将在继承与创新
的辩证运动中,进一步充实、完善、更新,成为崭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教学课程而言,是指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专业教
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属专业基础课程。如果说中医学是一座科学
大厦,那么中医基础理论便是这座科学大厦的基础。
    本人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之邀,讲授了“中医药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
医基础理论》,并制成了VcD。中医药现代教育示范课程,选用2l世纪课程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作为教材进行讲授。本书是以
此为基础,,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而编写的,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
本知识,使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更臻完善。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吸收了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李振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李德新为标准起草技术负责人
并执笔),《中医药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科学出版社,
2004)等的研究成果,力求体现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反映本学科领
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地分析、阐述,适当地接触
学科前沿,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把中医学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
法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
中医学的科学观,培养中医学的科学精神和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本书采用讲稿的形式,既不同于教材,又有别于学术讲座,有意保留讲课
  的语气和文风,力求体现出‘‘讲”的现场感和作者的治学风格。
    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固难,而教尤难,精通更难。为人
一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传道授业解惑,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口
一不绝吟于《素》、《灵》经典之文,手不停于中外百家之编,皓首穷经,躬身践履,
  熔铸古今,汇通中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李德新
    2007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节
    一、人气(人体之气)的概念
    (一)哲学气范畴与医学气概念
    《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先秦气一元论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来,对
气范围的含义做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和分析,形成了以生理之气为核心的
气学理论。《黄帝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哲学气学理论优
秀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逐步地构建了中医基础理
论中系统完整的气学理论体系,不仅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
且对中国传统哲学气范畴和气论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医学中,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义概念,具有哲学和医学双重含义,
我们在**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的气一元论中,着重阐述气的哲学含义,气作
为一个哲学概念,是物质的同义词,是一个普遍而广泛的抽象的物质概念,它
可以概括宇宙万物,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但不是指某一具
体事物,如“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的“气”,其意义与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
致的。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人三才一体,中医学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
宇宙的天人统一整体观出发,用气范畴论述了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因
此,中医学的气学理论在论述生命运动时必然涉及天气、地气和人气及其相互
关系,但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其讨论的重点在于人气,即人体之气。根据“天
地合气,命之日人”的基本观点,以人体之气为核心,从人气一天地之气的关
系来论述人体之气在生命过程中的气化规律。因此,本节所讲述的气,则着重
阐述气的医学含义,在此,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指构成人体和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里的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
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哲学概念的气与医学概念的气
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是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二)人气(人体之气)的含义
    人体之气,在生命过程中,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聚而成形者,如人身
  的脏腑、形体、官窍等;二是弥漫流动者,如真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本
  节所探讨的重点在于后者。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
 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生命物质系统中,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
所化生的。“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类经·脏象类》)所
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属生命物质系统中*上
位的概念。人体之气的内涵包含着两个方面。
    1.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1)人以天地之气生:中医学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要探
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为密
切的自然环境。“善言人者,求之于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
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在这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
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的作用,人就是生活
在这样的地点、环境之中。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
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故日: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素问·宝命全形
论》)但是,人能应四时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又是万物中*宝
贵的,所以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气
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万物一样,也
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2)父母媾精形成生命:精(精气)是生命的基础,在中医学中,精气(精)
的医学含义,则泛指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内化于人体之中而形成的,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中医学在强调气是构成
人体的*基本物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生命是由精气直接
形成的。故日:“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神相搏,合
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
之神。’’(《灵枢·本神》)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
精气相合,形成了原始的胚胎,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成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繁
衍后代的物质基础,新的生命活动——“神”就开始了。“人之始生,何气筑为
基,何立而为楣……以母为基,以父为楣,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灵枢·
天年》)这种“母基”、“父楣”的说法,简明而形象地说明了人的生命是由精
气,由胚胎而逐渐发育成形体。其具体过程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
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
气乃行。”(《灵枢·经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
 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男女生殖之精称为天癸,天癸既充,精气溢
泻,月事以时下,男女相合,两精和畅,阴阳交媾,胎孕乃成。父母之精合而成
形,由胚胎而形成躯体的脑髓、骨骼、血脉、筋肉、皮肤、毛发、五脏六腑。随着
人的形体的形成,新的生命活动也就开始了,人的生命功能亦随之产生了。
    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气化作用包
括两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气化作用:即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人的生命机能来源
于人的形体,人的形体又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生命活
动是物质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
动。“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人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
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
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气与味(味由气化生,味亦是气),即空气、水、
食物经口鼻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转化为机体各部分的生命物
质(五脏六腑之精气)和生命机能。



作者简介

p> 作者简介
    李德新,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至今,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
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伤寒论
方药析义、中医与周易等课程。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
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了专著《实用中
医基础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
医基础理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