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4525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08452593 ; 978-7-5084-5259-3

节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为土木工程所下的定义是: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
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
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
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土木工程是一个专业覆盖
面极广的一级学科。
    英语中“Civil'’一词的意义是民间的和民用的。“Civil En—
gineering'’一词*初是对应于军事工程(Military Engineering)
而诞生的,它是指除了服务于战争设施以外的一切为了生活和生
产所需要的民用工程设施的总称,后来这个界定就不那么明确
了。按照学科划分,地下防护工程、航天发射塔架等设施也都属
于土木工程的范畴。
    土木工程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开发和吸纳我国
劳动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由于它投人大、带动的行业多,对
国民经济的消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
济持续高涨,土建行业的贡献率达到1/3;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
的投入接近甚至超过GDP总量的50%,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土建行
业有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呈现增长的势头。
    相对于机械工程等传统学科而言,土木工程诞生得更早,其
发展及演变历史更为古老。同时,它又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学
科,它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人类生活乃至生存对它的依赖,甚至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土木工程就有着强大的社会
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土木工程不断注入新鲜血
液,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工程材料的变革和力学理论的发展起
 着*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土木工程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砖
瓦灰砂石,而是由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武
装起来的为众多领域和行业不可或缺的大型综合性学科,一个古
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生命力强、投入巨
大、对国民经济具有拉动作用、专业覆盖面和行业涉及面极广的
一级学科和大型综合性产业,为它编写一套集新颖性、实用性和
科学性为一体的“简明系列专辑”,既是社会的召唤和需求,也
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大学建校后成立*早的科系之
一,历史悠久,实力也比较雄厚,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和较广泛的
社会联系,组编一套“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既是应尽的责
任也是一份贡献,但面对土木工程这样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一级学
科,我们组编实际起两个作用:其一是组织工作,组织广大兄弟
院校及设计施工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们编写;其二是保证质量的作
用,我们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专家库,必要时请专家审阅、定稿。
    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简明,就是避免
不必要的理论证明和繁琐的公式推导,采用简洁明快的表述方法,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系列,指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
书,这套书力争囊括土木工程涵盖的各个次级学科和专业;专辑,
就是以某个特定内容编辑成册的图书,每本书的内容可以是某种
结构的分析与计算,某个设计施工方法,一种安装工艺流程,某
种监测判定手段,一个特定的行业标准,等等,均可独立成册。
    这套丛书不称其为“手册”而命名为“系列专辑”,原因之
一是一些特定专题不易用手册的方法编写;原因之二是传统的手
册往往“大而全”,书厚且涉及的技术领域多,而任何一个工程
技术人员在某一个阶段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又是针对性很强的,将
几个专业甚至一个项目的某个阶段集中在一本“大而全”的手册
势必造成携带、查阅上的不方便,加之图书的成本过高,编写机
构臃肿,组织协调困难,出书及再版周期过长,以致很难反映现
 代技术飞速发展、标准规范规程更新速度太快的现实。考虑到这
些弊端,这套系列专辑采用小开本,在选题上尽量划分得细一
些,视专业、行业、工种甚至流程的不同,能独立成册的绝不合
二为一,每本书原则上只讨论一个专题,根据专题的性质和特点
有的书名仍冠以“手册”两字。
    这套系列专辑的编写严格贯彻“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
,三大原则。
    新颖性,就是充分反映有关新标准、新规程、新规范、新理
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老的、过时的、已退出
市场的一律不要。体现强劲的时代风貌。
    实用性,就是避免不必要的说理和冗长的论述,尽可能从实
用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以及数据、表格、曲线图形来表述;深入
浅出,让人一看就懂,一懂能用;不是手册,胜似手册。
    科学性,就是编写内容均有出处,参考文献除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地方标准必须列出以外,尚包括引用的论文、专著、手
册及教科书。
    这套系列专辑的读者对象是比较宽泛的,它包括大专院校师
生,土木工程领域的管理、设计、施工人员,以及具有一定阅读
能力的建筑工人。它既可作为土建技术人员随身携带及时查阅的
手册,又可选作大专院校、高职高专的教材及专题性教辅材料。
崔京浩,男,山东淄博人。1960年清华大学土建系毕业,1964年清华大学
结构力学研究生毕业,1986~1988年赴挪威皇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做博士后,
从事围岩应力分析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50多篇,编著专业书4本,参加
并组织编写巨著《中国土木工程指南》,任编辑办公室主任,并为该书撰写
绪论;主持编写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组编的“土木工程新技术丛书”和
“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并任主编。曾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副系主任,现为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工程力学》学报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前言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地下结构工程技术和地下结构学科
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
课题。对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地下工程工作者来说,地下结构学
科目前正经历着有史以来*好的发展时期。本书主要介绍作者
近几年在隧道工程、基坑工程和边坡工程等方面的部分研究
成果。
    本书分为基坑、隧道和边坡等三大部分。基坑和隧道部
分主要介绍了作者结合所承担和参与的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
进行的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工作。为了照顾初学者,同时为
了满足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课堂教学的需要,本书还对基
坑、隧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边
坡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近期在边坡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面
的一些成果。
    本书由上海理工大学陈有亮、徐前卫,上海申通轨道交通有
限公司杨洪杰,上海大学杨乐滨、徐珊、常乐群、靳巍巍、刘井
学等编写;陈有亮、杨洪杰、徐前卫担任主编。具体分工为:第
1章由徐珊编写,第2章由杨乐滨、刘井学、陈有亮编写,第3
章由常乐群编写,第4章由徐前卫编写,第5章由常乐群、杨乐
滨、陈有亮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杨洪杰编写。全书由徐前卫
和陈有亮负责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副总编辑阳淼女
士、张宝林编辑、彭天赦编辑、上海理工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
程学院的领导以及土木工程系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与了极大的支持
   和帮助,在此,作者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肯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敬请读者批
  评、指正。
    作者
    2008年1月
    于上海理工大学军工校区

第4章  盾构法隧道
第1节盾构法隧道的历史与现状
1-1  盾构法的历史
    盾构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18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
史了,当时由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受到食船虫在船身上打洞一事启
发,提出盾构施工方法,这可以说是敞胸式手掘盾构机的原型。
1823~1841年,布鲁诺获得特许,首次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
了世界上**条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全长458m。1869年,英国
人格雷脱海特成功地应用了P.w.Barlow式盾构修建英国伦敦
泰晤士河Tower水底隧道后,才使盾构法得到普遍的认可。
1874年在英国伦敦城南线修建Vyrnwy隧道时,格雷脱海特创
造了比较完整的用压缩空气来防水的气压盾构施212212艺,使水底
隧道有了惊人的发展,并为现代化盾构奠定了基础(张凤翔,
2004)。在布鲁诺发明盾构之后的另一个进步是用机械开挖代替
人工开挖,**个机械化盾构的专利可追溯到1876年,由英国
人John Dickinson Brunton和George Brunton申请的专利。
    20世纪初,盾构法施工已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苏
联等国开始推广,被广泛用于公路隧道、地铁和市政隧道的建设
中,并在加气压施工方法和盾尾注浆技术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
展。20世纪30~40年代,这些国家已相继成功地使用盾构法建
成了内径3.O~9.Om的多条地下铁道及水底隧道。从20世纪60
年代起,盾构法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
为防止地层沉降构成对建筑物、管道的威胁,日本和德国还研究
开发了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技术和开挖技术,1967年世界上**
 台泥水加压式盾构研制成功,1974年世界上**台土压平衡盾
构研制成功,并相继投入使用,开辟了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新
途径,这标志着盾构法施工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们可
以在大范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下使用,机械化程度高且施工
速度快。除在岩石和半岩石土层的地质条件下,钻爆法和盾构法
的竞争较激烈外,在软岩、不稳定岩层以及软土地层中盾构法施
工将更加经济有效。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方面,日本和欧洲
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建成的东京湾海底隧道,施工用盾构机直径
达14.4m,隧道埋深20m,海底洞段长9.5km;英国和法国合
建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施工机械盾构机直径7.82m,隧道埋深达
110m,海底洞段长达39km。这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将世界盾
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我国是较早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很晚,
但是发展很快,目前也能自行研制和生产部分所需的盾构机器设
备。20世纪50年代,辽宁阜新煤矿首先用直径2.6m的盾构建
成了我国**条盾构法隧道。1957年北京结合排水工程,先后
对直径2.Om和2.6m的盾构进行过研制与应用工作。1963年,
上海结合地铁前期研究工作在开发软质黏性土地层用盾构设备与
应用技术方面建立了盾构设计研究机构和施工、制造专业队伍,
成为我国*早的一个盾构技术研发基地。20世纪60年代以后,
上海先后开发出了网格式盾构、施加局部气压、水力输土和垂直
顶升等技术。1970年,上海隧道工程公司使用直径为10.2m的
挤压式盾构机,修建穿越黄浦江的**条水下隧道,实现了中国
用盾构法修建公路隧道“零”的突破。1988年完工的另一条黄
浦江水底隧道——延安东路北线隧道,盾构施工段长1476m,线
路平面呈S形,曲率半径500m,纵坡3%,该隧道除穿越黄浦
江外,还要在高层建筑群和地下管线等重要环境保护地段通过,
而且是利用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直径为11.3m的网格式水力
机械盾构机修建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又开始进行土压
平衡和泥水加压盾构的研制,并取得了成功。近年来,黄浦江越
江隧道、合流污水工程等,尤其是地铁隧道的建设,使盾构法技
术在上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至今,上海投入使用的盾构机已有
几十台,直径集中在3.6~14.8m之间,正在修建的上海崇明越
江隧道工程,采用当今世界*大直径(&15.4m)的泥水加压盾
构施工。除上海之外,国内还有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
也相继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市具有盾构设备研发
实力。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近
10年来盾构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新一轮发展。但是,从工程造价
上来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是非常昂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盾构隧
道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与盾构隧道技术发达的国家相
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较多的领域尚未进行过专项研究、缺乏经
验,很多技术空白亟待研究解决。
1.2  盾构法施工的原理
    1.盾构工法的概念
    盾构机是一种集开挖、支护、推进、衬砌等多种作业功能于
一体的大型暗挖隧道施工机械。因此,盾构是一种钢制的活动防
护装置或活动支撑,在它的掩护下,头部可以安全的开挖地层,
尾部可以装配预制管片、砌块或现浇钢筋混凝土,迅速地形成隧
道的永久衬砌。它借助于支撑在已经完成的衬砌上的千斤顶的顶
力不断前进,如果采用装配式衬砌,当盾构推进时,要将衬砌与
土层之间的空隙用浆液填实,防止周围地层的继续变形和围岩压
力的增长。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
构机械在地层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
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
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
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