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马克思主义理论)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3786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12
  • 出版时间:2008-11-01
  • 条形码:9787563378616 ; 978-7-5633-7861-6

内容简介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马克思主义理论卷》以透彻鲜明的笔调,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的发展过程、历史特点、主要论题、主要经验和发展趋势,凸显了其重大成就和繁荣景象。本卷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两个层面展开。在一级学科层面上,论述了3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在二级学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篇》评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概貌,着重论述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关于是坚持还是根本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讨论、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关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问题的讨论、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讨论等等重大问题,从理论内容、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究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概貌、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等等问题,凸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篇》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领域在研究对象、历史分期、通史、分期史和专门史、经典作家思想史、经典著作文本以及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研究显示出的成长性、历史性、实践性、整体性等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继承性与创新性、连续性与阶段性、整体与部分、前进性与曲折性等方面的统一中去阐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要经验。预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篇》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展开研究:**阶段主要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代表人物思想的性质问题展开争论。对体现这一阶段研究范式和水平的重要著作作了评述。第二阶段的研究具有五个特点: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题研究;开展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追踪研究,把研究的领域从哲学扩展到西方以外的国家,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史研究;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研究和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历程及其分期,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的递替推进所构成的学术发展的基本线路图。与这一研究历程相应,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本编还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历史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等不同角度,比较充分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具体状貌,并简单构划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目录

提要
绪论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基本过程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历史特点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主要经验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概貌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主要论点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主要经验和发展趋势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一 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概况
 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主要论题
 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主要经验与未来发展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概貌
 二 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经验和未来发展
第四编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研究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 国外马克思主义论题研究
 三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问题的追踪研究
 四 人物和学派的研究
 五 马克思主义国别史专题研究
 六 小结
第五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 研究概貌
 二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
 四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五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新进展
 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新进展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马克思主义理论)(精)》以我国高等院校社会学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为主要分析材料,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高校社会学近3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发展经验。同时全书力图以现代化过程、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变迁、市场化过程,以及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涌现为线索,根据中国社会学面临这些重大现实变革而产生的重要学术议题,有时间顺序地叙说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历程,以展现社会学研究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关联特征。

相关资料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国 2008年11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该丛书出版的宗旨所在。  튨ዸ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三十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   《发展报告丛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以高校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是丛书得以高质量问世的首要原因。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卷》由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历史学卷》“中国历史”部分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主编,“世界历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编等。   这套丛书的问世,是我国高校学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精神,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献礼之作。

作者简介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组织编写。  顾海良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列主义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校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