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第六辑(唐)下(全三册)
读者评分
4.3分

资治通鉴第六辑(唐)下(全三册)

1星价 ¥82.3 (4.9折)
2星价¥82.3 定价¥1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2条)
sc.***(三星用户)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台湾学者翻译,与原文对应较好。

2017-08-29 14:15:58
0 0
gcx***(三星用户)

资治通鉴第六

资治通鉴本版为文白对照,内容不错,价格不高,很可以一购。和其他的买齐了。慢慢看吧。

2015-09-25 08:22:42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4029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337 页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10402982 ; 978-7-5104-0298-2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金庸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王鸣盛)柏杨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目录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唐肃宗至德元载~二载(756~757)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唐肃宗至德二载~乾元元年(757~758)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上元元年(759~760)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纪三十八 唐肃宗上元二年~唐代宗广德元年(761~763)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唐代宗广德元年~永泰元年(763~765)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纪四十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历八年(765~773)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 唐代宗大历九年~大历十四年(774~779)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纪四十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779~781)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纪四十三 唐德宗建中二年~三年(781~782)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唐德宗建中四年~兴元元年(783~784)卷第二百三十 唐纪四十六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纪四十七 唐德宗兴元元年~贞元元年(784~785)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纪四十八 唐德宗贞元元年~三年(785—787)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纪四十九 唐德宗贞元三年~七年(787~791)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纪五十 唐德宗贞元八年~十年(792~794)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唐德宗贞元十年~十六年(794~800)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1~805)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纪五十三 唐宪宗元和元年~四年(806~809)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元和四年~七年(809~812)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唐宪宗元和七年~十一年(812~816)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四年(817~7 819)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穆宗长庆元年(819~821)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 唐穆宗长庆元年~二年(821~822)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唐穆宗长庆三年~唐文宗太和二年(823~828)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 唐文宗太和三年~七年(829~833)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唐文宗太和八年~唐文宗开成二年(834~837)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唐文宗开成三年~唐武宗会昌二年(838~842)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 唐武宗会昌三年~四年(843~844)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 唐武宗会昌四年~唐宣宗大中三年(844—849)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大中十三年(850~859)卷第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 唐懿宗成通元年~八年(860~867)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纪六十七 唐懿宗成通九年~十年(868~869)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唐僖宗乾符三年(870~876)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纪六十九 唐僖宗乾符四年~广明元年(877~880)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纪七十 唐僖宗广明元年~中和二年(880~882)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纪七十一 唐僖宗中和二年~四年(882~884)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中和四年~光启三年(884~887)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唐僖宗光启三年~文德元年(887~888)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纪七十四 唐昭宗龙纪元年~大顺二年(889~891)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纪七十五 唐昭宗景福元年~乾宁元年(892~894)卷第二百六十 唐纪七十六 唐昭宗乾宁二年~三年(895~896)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纪七十七 唐昭宗乾宁四年~光化二年(897~899)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唐昭宗光化三年~天复元年(900~901)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纪七十九 唐昭宗天复二年~三年(902~903)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天祜元年(903~904)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纪八十一 唐昭宗天祜元年~唐昭宣帝天祜三年(904~906)
展开全部

节选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资治通鉴》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相关资料

插图:骁勇的骑兵轮番挑战。走了三天.到达行唐,贼兵疲敝,才退去。郭子仪乘机追击,又在沙河把他打败。蔡希德到洛阳,安禄山又教他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向北到史思明处与他会合;又教牛廷玠征调范阳等郡兵一万多入帮助史思明,合计有五万多人,而其中五分之一是同罗兵和曳落河(勇腱之士)。郭子仪到了恒阳,史思明也跟着到达,郭子仪深挖壕沟,高筑营垒等待他;贼兵来进攻,就坚守不出;贼兵退去,就从后追杀;白天就炫耀兵力,夜晚就偷袭贼兵军营;贼兵无法休息。过了几天,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贼兵已经疲倦了,可以出城作战。”壬午日(二十九日),在嘉山交战,把贼兵打得大败,杀死四万多人,俘获一千多人。史思明掉下马来,露着发髻赤着脚徒步逃走.到了傍晚,拄着断枪回到军营,逃到博陵去。李光弼到博陵把他包围起来,军队的声势大振。于是河北十多个郡都杀死叛贼的守将而投降。反贼往渔阳的道路又断绝了.贼兵来往的人都轻装骑马偷偷地溜过去,多被官军捕获。家在渔阳的将士们心意都动摇了。安禄山非常恐慌,把高尚、严庄叫到面前骂道:“你们多年来~直教我反叛,以为万无一失。现在潼关坚守,几个月都不能前进,北方的道路已经阻断,各路兵马从四面会攻我们,我所统有的只有汴州和郑州等几个州,万无一失在哪里?你们今后不要再来见我!”高尚、严庄很害怕,好几天不敢见安禄山。田乾真从潼关来,替高尚、严庄游说安禄山说:“从古以来,帝王经营大业,都有胜利和失败,怎么能够一举而成功呢?现在四方的军营虽然很多,都是一些新招募来的乌合之众,未曾经过训练打过仗,怎能和我们蓟北坚强有力的军队相抗衡,哪里值得深为忧虑!高尚、严庄都是辅佐王命的元老功臣,陛下一旦拒绝他们,使各将军听到了,哪一个内心里不害怕?假如上下离心,臣私心觉得陛下如此做很危险!”安禄山很欢喜地说:“阿浩。你能使我心事开通。”马上召请高尚和严庄,摆设酒席大家一齐欢乐饮酒,自己做了歌来劝酒,像以前一样待他们。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字。安禄山商议抛弃洛阳,奔回范阳去,计划没有决定。这时,天下的人以为杨国忠骄傲放纵才招来这次大乱,莫不咬牙切齿痛恨他。而且,安禄山起兵时也是以杀杨国忠为名义,所以王思礼秘密地劝说哥舒翰,教他上表请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王思礼又请求用三十骑把杨国忠劫取来,到潼关再把他杀死。哥舒翰说:“这样做.倒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