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4257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802342576 ; 978-7-80234-257-6

内容简介

由于淮河流域有着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依靠干流加固堤防和修建大坝等工程技术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防洪问题,行蓄洪区成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淮河行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在指出一些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许多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的各种措施。

目录

本书概要
完善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促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协调健康发展
 一、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与建设管理的主要成就
 二、行蓄洪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四、行蓄洪区的管理目标、思路与模式
 五、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的若干建议
新时期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与管理的要求
 一、引言
 二、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特殊性
 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淮河流域仍然需要行蓄洪区发挥调蓄洪水的作用
 四、新时期淮河行蓄洪区的管理模式
 五、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目的、原则、目标、模式和思路
 六、简要结论和建议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三、淮河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现状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建议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分析
 一、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关系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对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若干重要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三、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重要关系的现行做法及其不足之处
 四、新时期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基本思路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研究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问题的界定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探索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长期发展
 ……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分析
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的关系分析
国外流域行蓄洪区治理经验研究
《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涉及的重要问题及立法建议
附录:行蓄洪管理相关文件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完善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促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协调健康发展
在我国七大流域中,淮河流域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区,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汛期降雨大、来水急;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速度慢,地面坡降比仅为1/30000~1/7000,下游的洪泽湖地区,地势又有所抬升,形成“两头翘”的格局。如果用加筑干流大坝的方式防洪,则会抬高干流水位,容易导致众多支流排泄困难,造成更大面积的洪水灾害。因此,必须利用干流和部分支流两岸一连串的湖泊洼地作为行蓄洪区,用来滞蓄洪水。现在,虽然已经拥有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和长期积累的治洪经验,但仍然不能放弃使用行蓄洪区。行蓄洪区与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利用河道排泄洪水一起,共同构成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在分蓄洪水、削减洪峰,保障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防洪安全、*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行蓄洪区既是洪水滞蓄的场所,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场所。行蓄洪区同时担负着防洪功能和保障区内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功能。但随着行蓄洪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行蓄洪区被不断开发利用,导致行蓄洪区的调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也给防洪调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行蓄洪区及时顺利启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对进一步改善行蓄洪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保障其享有充分的发展权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要职责:综合研究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区际经济联系与分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立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和中长期预测,提出对策建议;接受委托参与或组织对有关部门、地区和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研究,提出咨询意见。   研究成果: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积累。近期完成的主要项目有:《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