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8.8 (2.9折) ?
1星价 ¥12.6
2星价¥12.6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783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09-06-01
  • 条形码:9787500478386 ; 978-7-5004-7838-6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代序 发展的标准与选择**部分 总论**章 老龄人口的结构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节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节 解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问题的战略选择第二章 当代中国老年社会问题**节 老年贫困问题一 老年贫困类型二 城市老年贫困问题三 农村老年贫困问题四 老年贫困的社会后果五 解决老年贫困问题的战略第二节 老年犯罪问题一 老年犯罪的原因二 老年犯罪的特点三 预防老年犯罪的对策第三节 老年精神慰藉问题一 精神慰藉的含义二 精神慰藉的困难、问题与对策第四节 老年心理障碍问题一 老年心理障碍的表现二 克服老年心理障碍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三章 老年心理特征与生存价值**节 老年心理特征第二节 老年生存价值第三节 老年生存状态的理想化判断一 顺应自然归根复命的释然心态二 乐天知死超越死亡的生死境界三反思生命以施教化的价值关怀四 自由自觉休闲生命的理想追求第四章 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回应度与制度设计**节 研究的价值和范围第二节 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第三节 老龄群体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第四节 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度第五节 老年人摆脱困难的途径第六节 老年人对未来社会保障制度不确定性的担心第七节 提高我国社会养老政策回应度的策略分析第二部分 老年需求与制度设计的实证分析第五章 不同地区老龄人口养老观念比较分析**节 我国养老观念及其变迁一 传统的养老观念二 随时代变迁的养老观念三 当代养老观念的划分第二节 老年群体养老观念的地域差别一 养老观念的地区性差异二 不同地区老年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意愿比较三 不同地区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差异第三节 我国家庭养老观念的地区性差异的成因分析一 经济状况与养老观念的地区差异二 文化程度与养老观念的地区差异三 子女关系与养老观念的地区差异第四节 改善养老观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六章 老龄群体养老观念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思考**节 研究的价值和方法第二节 养老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第三节 老年人迫切需要满足的需求第四节 来自不同年龄群体的建议及启示第七章 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节 养老模式:在家庭与社会之间一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二 中国养老模式的多样化第二节 研究设计一 样本的基本状况描述二 模型与方法第三节 模型解释一 家庭关系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二 家庭地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三 养老模式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四节 进一步的讨论第八章 老年人经济收人水平与养老意愿选择**节 研究的缘由一 养老观点与方式的变革二 经济收入水平与养老意愿关系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不同收入水平人口养老意愿状况一 生活来源与养老意愿二 生活消费与养老意愿第三节 不同收入水平人口养老意愿差异性的原因分析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二 家庭结构的分化组合三 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水平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第九章 老年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节 研究背景一 研究老年服务需求的迫切性二 满足老年服务需求的合法性第二节 老年服务需求的种类一 日常物质生活需求二 健康需求三 精神慰藉需求四 社会交往需求五 文化活动需求六 获得尊重的需求七 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三节 老年服务需求的特征分析一 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二 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差异性三 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整体性四 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动态性第四节 老年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 被调查群体的基本特征二 服务需求的现状及总体评价三 服务需求的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第五节 老年服务需求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三部分 老年管理的社会支持第十二章 老年生活照顾的社会化问题第十三章 老年赡养的社会支持问题第十四章 城市老年健康与医疗保健问题第十五章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第十六章 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第十七章 社区养老服务的制度化第十八章 社会养老基金的危机与管理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内容简介: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突出特点,利用有限的人口红利机遇期,未雨绸缪,积累必要的养老资源,进行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设计。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规避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出发,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比较详尽地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养老观念、老年需求与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关系,探讨了养老的社会支持程度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论证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在构建社会养老体系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了构筑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关资料

插图:三大养老资源中*为重要的是经济资源,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讲,*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也就是一个人不拥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他*需要的是机体的生理需要,在这种条件下,解决温饱需求是**位的,而其他的需求则退居其后,对于老年人来讲更是如此。在经济条件充足的情况下,老人有自我养老或者社会养老的经济基础,如果外因力量足够强大,可以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观念和养老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快经济均衡发展。其次,要建立与老年人需求相联系的相关产业发展,我们称为老年产业,尤其是在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产业,简而言之就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一条龙产业链,其中包括老年医疗、老年保健、老年饮食、老年娱乐等老年需求项目,这些老年需求的满足可以更好地解决自我养老的不足,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子女减轻养老负担。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立相应的老年需求产业困难重重,为适应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家庭养老观念的分化趋势,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和通信设施。在交通和通信都发达的情况下,老年人的需求可以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自我养老的后顾之忧。再次,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在对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做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对于老年人选择何种养老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看作是外因,那么文化则可以被看作是内因。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固然优良,但是在这种观念下固守着家庭养老,更或者是固守着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同居”养老,此时看来有些不合时宜。因为现代的中国社会不同于古代的和传统的中国社会,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频繁,生活质量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等,这些社会事实的出现对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假设我们的观念还停滞不前,无论是对老年人、年轻人,还是社会都不是*佳的结果。

作者简介

宋宝安,吉林人,现任吉林大学首批匡亚明特聘教授、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吉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联合命名的“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首批高级专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战线》等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科研成果被国家劳动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等决策机构采纳20余项。曾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控制。现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从稳定到有序:社会管理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