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0年 第一辑(创刊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0年 第一辑(创刊号)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889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5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0488996 ; 978-7-5004-8899-6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0年第1辑创刊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编的大型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每年两期,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作者多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研究人员.本书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主编者本着“立足中国问题”,以繁荣学术为基本的创刊理念,期望能够成为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高水平理论成果的重要学术期刊为宗旨。本卷为**集,收录了包括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军学者的论文30篇。

目录

马克思主义原理问题研究
汶川大地震、美国金融海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求索
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何以可能?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两种不同的地租量规定理论研究
毛泽东群众文化权益思想的当代解读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个体反对共同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提升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角度思考和谐世界建设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0年第1辑创刊号)》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问题研究,汶川大地震、美国金融海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求索,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何以可能?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等等。

相关资料

插图:事实上当代中国人从进入学校大门那一天起,甚至可以说从牙牙学语那一天起,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有许多不完善甚至失败之处,尽管这种教育受到了与日俱增的批评,但是它对当代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不打着马克思主义的烙印。当然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否认马克思主义对自己的影响,但主观上否认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而这种影响从本质上说无疑是积极的,它帮助当代中国人确立为人类而工作的人生目的,造就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实现以贡献、创造为内容的人生价值,坚持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培养共产主义的人生道德。当代中国涌现了无数个具有至善、大爱本性的先进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等,人们原先在探究他们这种完善的人格如何形成之时往往追溯到他们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现在看来这中间可能有某些牵强附会之处,但基本事实就是如此,他们确实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认真地、客观地、深入地、不带偏见地探究一下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的起源,我不相信找不到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的印记。人们可能还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中国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至善、大爱的本性究竟是属于自然本性还是社会本性,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我们觉得要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还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观点上去。马克思反对有先天的、抽象的人性之存在,但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后天的、具体的人性之存在。马克思不但分析了外在的环境是如何影响和造就人的本性和人的主观动机的,而且又探讨了人的本性和人的主观动机对改变环境的能动作用。他反对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决定论的解释,把“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观点当作机械唯物主义的论调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①。马克思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中寻找支配其行为的像内在的、本质的规律一样起作用的人的主观动机和人的本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