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读者评分
4.5分

为了爱的缘故-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手稿本

1星价 ¥21.4 (4.3折)
2星价¥20.9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条)
***(三星用户)

非常好,值得买

还没看,存起来

2022-07-25 16:01:53
0 0
201***(三星用户)

内容十分广泛,值得入手一观。

2021-12-07 16:37:4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5193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1-08-01
  • 条形码:9787802519398 ; 978-7-80251-939-8

本书特色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本书内容特点: 1.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2.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手稿,首度公开。 3.绝世珍藏相关萧红多幅历史照片。 4.作者独家解读鲁迅先生、许广平先生、萧红、胡风、聂绀弩、骆宾基…… 5.附录大量有关女作家萧红的作品、生平、思想、感情等研究资料。 6.鲁迅曾称誉萧红说:“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本书所辑存注释的四十二封书简,大部分是萧红于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也有几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的。作者在四十多年后,于故纸堆中发现了这批书简,将它们按年月日作了排序,加以适当的注释,是对其与女作家萧红相识、相处六年间(即上世纪30年代)一段过往心态和历史往事的追忆。
从这批书简的一枝一叶里,也可以大致理解一些这位短命作家基本思想和感情的特点,精神、肉体、生活上所遭受的种种痛苦与折磨到了如何境地。为了使这辑书简注释能够更多一些发挥它的文献参考价值,本书在附录中尽可能增加了一些与萧红有关的各方面材料,由于它们也与这批书简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热心研究萧红这位短命作家的作品、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用处。
本书分为四部分:萧红写给萧军(萧红自日本东京寄上海、青岛的35封和自北京寄上海写给萧军的7封书信手稿及注释)、海外的悲悼(萧红所写悼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书信文章)、萧军写给萧红(萧军自上海寄北京写给萧红的4封书信手稿、注释及诗文)、附录(九篇与女作家萧红有关的各方面材料)。

目录

萧红写给萧军 /1
    **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八日 船上) /3
上海距日本的路程不算太远,生活费用比上海也贵不了多少;那里环境比较安静,既可以休养,又可以专心读书、写作;同时也可以学学日文。
    第二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东京) /7
我们彼此对各自的体性“相知之深”,生活在一起并没什么“矜持”的习惯。
    第三封信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东京) /11
回忆我们将到上海时,虽然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但是还有我们两人在一道,同时鲁迅先生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写给我们一封信,在精神上是并不寂寞的。
    第四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四日 东京) /15
后来我就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规律化起来:一、早晨六时以前必须起床。二、沿跑道跑步三圈。三、一小时运动后,漱洗,休息,吃早点。四、八时半或九时开始写作。
    第五封信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七日 东京) /23
我总愿意说一些愉快的事情去影响她,用以冲淡她那种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的心情,所以总是说这样好,那样好……免得她大惊小怪,神经过敏,浪费精力来关心我!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萧红《生死场》)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鲁迅     这本(萧红《生死场》)不但写出了愚夫愚妇的悲欢苦恼,而且写出了蓝空下的血迹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铁一样重的战斗意志的书,却是出自一个青年女性的手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    ——胡风     要点不在(萧红)《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张爱玲下来就是萧红的文章好,《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     ——夏志清     当许多民国时代的作品,因受时间限制而遭受读者唾弃时,萧红的力作将因它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巨匠之林。   ——葛浩文

作者简介

萧军(1907—198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刘鸿霖,祖籍辽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村(现属凌海市)。   
    他五岁进村学,受私塾启蒙;十八岁入伍当骑兵;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习军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萧军拟组织抗日义勇军,因事机不密险遭不测,事败后潜入哈尔滨,易姓更名,鬻文为生,开始文笔生涯……在此期间结识了大批革命志士,遭伪满通缉而逋迁关内。其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出版后,被誉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称它“是一部很好的书”。历时十余载写就的长篇巨著《第三代》(上下卷,即《过去的年代》)被视为他的代表作。   
    他是一位多产而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无不涉猎,仅古体诗留存下来的就近千余首。在极度困难的境况下,他也不曾放弃自己的信念——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和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实现,倾尽毕生的心血。   
    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承上启下者,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