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互译策略对比与应用

英汉互译策略对比与应用

1星价 ¥19.1 (4.9折)
2星价¥19.1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9320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7
  • 出版时间:2011-12-01
  • 条形码:9787561932018 ; 978-7-5619-3201-8

本书特色

本教材以巩固英汉语言知识为基础,特别强调英汉语言的彼此差异,明确语言对比对翻译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强化翻译策略的主观意识与灵活应用方法,增强学习者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引导学习者对语言对比、翻译实践方法进行基于经验的总结或反思,培养学生对翻译研究的兴趣。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语言层级分析主轴,以翻译策略为核心,将英汉与汉语不同方向的翻译实践转换进行对比考察,提高学习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策略意识与应用效果。第二,明确英汉双语转换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逆向而动”的原则,强调同一翻译策略在不同方向语言转换中的反向应用的技巧。第三,(主要体现在每一章后的阅读与思考内容。)拓展学生对翻译转换策略的认识,深化对翻译策略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提供实践操作性强的研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翻译研究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翻译活动的基本认识与理解(翻译定义、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能力、翻译质量等。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包括词汇、句法、语篇、语言综合特点、修辞、文体等)   英汉文化与思维对比分析   翻译策略介绍与评价     其中,翻译活动的基本认识是翻译实践学习的基础;语言、文化、思维的对比是翻译策略应用的前提,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翻译策略的评价与反思是本书的辅助性内容,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对翻译实践操作的理性认识。

目录

绪论
 **节  翻译定义的客观认识
  1.1“翻译”的界定
  1.2“翻译”与“翻译研究”
 第二节  翻译标准的多元体系
 第三节  翻译操作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翻译能力的影响因素
  4.1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
  4.2翻译能力的评定
 第五节  翻译方法的综合应用
 第六节  翻译质量的综合评估
 第七节  翻译理论的实践作用
  7.1翻译理论的层次性
  7.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第八节  翻译研究的主要规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威,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语言学、翻译(口、笔)理论与教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9),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8),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7),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获得者(2009)。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项资金项目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各1项,主持多项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已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译著1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董娜,博士、博士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奥组委翻译项目管理特聘专家(2005-2009),2008年底荣获由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奥运会突出贡献奖”。主要研究兴趣为语料库语言学、典籍翻译理论与教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和校级项目数项。已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教材3部,在《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图书评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中国大学英语》、《澳门理工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