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堂036)东亚史(插图第4版)

(大学堂036)东亚史(插图第4版)

1星价 ¥59.8 (6.8折)
2星价¥59.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471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4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10047114 ; 978-7-5100-4711-4

本书特色

《东亚史(插图第4版)》内容简介:东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历史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罗兹墨菲师从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及历史学家赖肖尔,研究东亚历史多年,认为东亚历史是世界历史中极具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人类普遍问题和现代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答案。他根据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了《东亚史》,对东亚地区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各地区间的互动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记述。通过这本书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东亚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
《东亚史(插图第4版)》主要分为四部分。**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内容简介

东亚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历史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罗兹·墨菲师从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及历史学家赖肖尔,研究东亚历史多年,认为东亚历史是世界历史中极具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人类普遍问题和现代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答案。他根据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了《东亚史》,对东亚地区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各地区间的互动作了非常全面、详尽的记述。通过这本书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东亚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部分以介绍东亚地区的共同基础与地区差异为开章,以占全书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前的的东亚历史,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因其保留了大量文字记载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而占据了主要篇幅。第二部分记述了西方人到达亚洲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亚各国历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各国面对后来居上的西方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所持的不同态度。第三部分以中日战争为主线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东亚。*后一部分对二战之后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主要地区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在整体上四部分又紧密相关,前后贯通,使东亚地区的历史以完整、鲜活之姿展现于我们眼前。

前言

开拓东方历史研究的新视野
在美国的历史学界,有几位对东方历史、特别是对东亚历史有精湛研究的学者,为社会贡献新篇,罗兹·墨菲无疑是其中之一。他同他的老师费正清一样,除了在亚洲史有建树外,也在东亚史方面有颇多贡献,他们共同推动了美国的东亚史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一流成就。在这里,我向国内读者介绍美国学者罗兹·墨菲*近撰写的一部鸿篇巨著《东亚史》,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阅读与理解上的方便。
国内读者对罗兹·墨菲并不陌生。1992年他出版了脍炙人口的《亚洲史》,受到中国读者的好评,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他因此在中国声誉鹊起。《东亚史》是在原著《亚洲史》基础上的继续发挥和发展,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因为《东亚史》不仅增添了新材料、新事实,而且在分析的角度、取材范围以及分析与叙述的关系等方面与前者有许多不同,视其奠定罗兹·墨菲在东亚史独树一帜的学术地位并不为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罗兹·墨菲的《东亚史》足以与费正清、赖肖尔等人的《东亚文明:传统与变迁》相媲美,材料充实且有新理、观点材料纵横贯通,摒弃旧思维,尝试新方法,呈献新成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国际东亚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平心而论,对于一位西方学者来说,撰写一部地域广袤、国家众多的区域通史,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想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罗兹·墨菲《东亚史》的亮点,也就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几个地方。作为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对东亚历史的观察是深刻的、准确的,提出了若干独具慧眼的见解,确立了对东亚史总的根本的看法。从时间上说,本书前后横跨5000年,将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科技,重大的经济活动与人员往来,以及当前的妇女地位、城市问题、环境保护等统统摄于笔下,条分缕析,使读者看到东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他首先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科技予以关注,开宗明义地写道:“东亚是全世界人口*密集的区域,……东亚还拥有全世界*古老的、鲜活的文明形态,它们丰富的文化发展史令人吃惊。”“中国的科学技术,如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燃煤、园艺学、冶金术和医学等,其发展早于西方,并对西方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言》,第1页。)寥寥数语,将历史的长期沉淀说得分外清楚。作者的认识无疑是深刻的,正因为他有着这样一种认识,他对东亚史的撰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据作者称,他是根据40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成这部洋洋洒洒的大部头著作的,书中有着作者深思熟虑的理解与判断。墨菲认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有漫长而光辉的历史,直到18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个观点显然是与西方正统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有的欧美学者认为,13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发展就已经很缓慢了,明清500年是中国历史的大停滞,或者说是整个东方社会的落伍时期。墨菲以具体的史实详细列举了近代以前中国的若干科学技术成就,这些成就包括公元前几个世纪发明的铁掌犁、对太阳黑子的观测,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活字印刷术、航海罗盘针的应用和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以及明清时期中国的医学、农学、水利与历法等等。这些科学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在墨菲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认为东方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是停滞不前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墨菲一扫长期以来欧美学者在东方历史研究上形而上学的阴霾,始终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东方历史,因此我们看到的《东亚史》是一部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著作,对比着阅读这两方面的著作显得判然有别。他用大量的具体的实证材料来说明东亚历史的悠久性与连续性,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历史画面。这是努力开掘的地方,也是读者渴望了解的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读过墨菲《东亚史》的读者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知道,作为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东亚史》应该成为信史和良史,向读者提供真实无欺的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和发现对当今社会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以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也许有人不同意墨菲的一些观点,但读者不得不佩服他目光的犀利与深邃,明显地高出流辈。
关于中国唐宋文明,《东亚史》有许多惊人之语。我们看到作者视野之开阔,眼光之敏锐,昂扬着一代学者的锐意创新精神。作者看到自唐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倾向,各方面表现出博采异域、吞吐百家的恢宏气势,展现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对于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外国研究者都能看清的,也不是谁都能得出的结论。唐代无论在人口、领土还是在其他成就方面,都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帝国,帝国缔造的辉煌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首都长安堪称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那里汇集了突厥人、印度人、波斯人、叙利亚人、越南人、朝鲜人、日本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城内居民多达100万,“长安城散发着世界大都市的熠熠光辉,其耀眼夺目是世界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第115页)。城内各种宗教和睦相处,居民可以享受来自西域各国的体育、舞蹈、音乐和杂技,显然是典型的国际大都市的反映。
宋代的科技、文化与贸易是作者颇感兴趣的问题,是作者重点介绍的篇章。他视宋代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因为它出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普遍繁荣,社会财富有较多的积累,社会发展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根据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番志》记载,直接与中国交往的国家与地区达50多个,有时候宋朝还利用使臣出国之机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代“贸易既盛,钱货遂湧湧外溢。当时宋之铜钱,东自日本西至伊士兰教国,散布至广。”在造船方面,作者向读者提供的材料也是相当可观的,宋代的船舶可容纳600人,比前现代世界其他地方的任何船只都要大得多,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宋代的商船已经结束循岸航行的状态,克服“梯山重译”的重重困难,实现了从中国到南洋、印度洋以至非洲东岸的航行,对外贸易占到税收的五分之一,墨菲这样写道:“到了南宋,海外贸易的规模远远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外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宋朝时期,大型远洋货船上使用的各种航海技术已经臻于成熟。……宋、明时期,中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大的海军强国和海洋大国”(第145页)。《新东亚史》真是别开生面,令人振奋,表现出作者推陈出新的勇气和凌越前人的探索精神。由此观之,该著独辟蹊径,发掘枯竭隐深,摒弃了因循沿袭的墨守成说,在史学园地树起了一面旗帜。
在明清史研究上,《东亚史》以远见深识倾动人心。它没有像其他欧美学者那样,把明清500年历史看作是停滞与倒退,而是认为明代是中华帝国的新辉煌,在许多方面继续为世界做出贡献,“明朝中国发生的*重要的变化就是经济领域商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第169页),处于社会转型前夕。作者以一种少有的历史自觉把握了这种趋势。确实,明代是中国社会即将转型的时期,内有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国空前地走向世界;外有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以科技为媒介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科学、宗教与文化,使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受到冲击。中国的传统商品丝绸、茶叶、瓷器、书籍和漆器销售到日本、东南亚以至欧洲,国外市场为购买中国商品而支付的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加速了国内商业化和货币化过程,对西太平洋经济圈的发展十分有益。墨菲对明代中国社会工农业生产以及大众生活的描述十分详细,如文化和贸易蓬勃发展,商业和城市欣欣向荣,城市商人参与并推动精神文化的发展,城市居民有较多的精神生活等等,所有这些对于读者了解明代一目了然。
关于清代历史,作者以全球史的眼光加以审视,有助于清算历史上形成的对东亚史、尤其对中国史的偏见与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理性的分析视野对研究中国历史十分重要。通过研读我们看到,中国清代在整个世界历史坐标中的位置,既有成就也有不足,既有发展也有某种程度的徘徊,既有悠久的传统也有深沉的惰性,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絪缊化生,形成社会发展的一定阻力,作者一语道破近代科学未能在传统技术发达的中国发生的深层原因:“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是那些建立在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发现及其改良(如医学和药学方面),缺少那些经过系统、持续的科学研究之后取得的成就。”“中国工匠拥有娴熟的技术,擅长于创造发明,但却很少从事理论和实验工作,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文盲。”(第213页)这个评断是作者通过深层考察所得,切中要害,或许是由于这个差距形成后来中西方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天然分野。
日本历史和朝鲜历史在本书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审视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看到它们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上的密切联系与互动。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批外交使团,“到8世纪,派到中国的使团越来越大,大约五六百人分乘四艘海船,浩浩荡荡开向中国。……尽管要经历这么多的风险,日本人还是下定决心来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将他们所能学到的或可以移植到日本的中国先进文化悉数带回日本。”(第273页)中国文化如滚滚洪流,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变革过程,使其跟上了东亚社会前进的步伐。朝鲜的情况也是如此。从该书中可以看到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较之其他国家密切的情况。正因为这样,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以及朝鲜半岛鲜明的地缘政治特征。墨菲在研究朝鲜半岛的历史时,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主义影响问题,他认为:“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是全世界殖民统治中*恶劣的。日本殖民朝鲜的历史,给朝鲜民族留下痛苦、仇恨和愤慨的回忆,这种回忆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仍然非常强烈。”(第428页)这种评断符合今天朝鲜半岛的实际情况,没有半点夸张之意。
对东南亚历史与现实的热情关注也是《东亚史》的重要篇章。作者高度评价了东南亚的悠久历史以及

目录

序 开拓东方历史研究的新视野陈奉林 1
前言 8
关于亚洲名称和词汇书写的说明 11
大事年表 12

第1章 东亚:共同基础和地区差异 1
1.1 分界线和本土 3
1.2 自然观 4
1.3 农业 5
1.4 社会运行规则 9
1.5 村庄和城镇 12
1.6 传统体系 15
1.7 地区差异 16
1.8 中国本土 18
1.9 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的联系 20
1.10 农业文明 21
1.11 更大的内部差异 22

第2章 史前时代、中国起源和商朝 25
2.1 新石器革命 27
2.2 东南亚农业的起源 29
2.3 东南亚人口和古代王国 31
2.4 史前中国 32
2.5 中国的起源 34
商朝 36
周朝 38

第3章 周朝:从创建到衰败,
哲学家的时代 41
3.1 战国时代 47
3.2 孔圣人及其教诲 49
孟子 51
荀子 53
儒学和“天” 54
墨子 57
3.3 道家 57
3.4 汉语 62

第4章 秦汉:帝国的形成 71
4.1 秦朝威权主义 76
4.2 汉朝 78
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扩张 79
中国和罗马 81
开放的贸易模式 83
汉朝文化 83
古代中国城市 87
汉朝的成就 88
对环境的压力 90

第5章 佛教、蛮族和唐朝 97
5.1 佛教 98
乔达摩佛陀 99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佛教的
传播 101
5.2 汉朝的终结 103
5.3 北魏 105
5.4 南迁运动 106
5.5 重新统一:隋唐时期 108
5.6 大唐体制 110
5.7 辉煌年代的长安 114
5.8 唐朝末期的佛教 119
5.9 佛教宗派 122
5.10 衰败和灭亡 124

第6章 成就和灾难:宋元(960年—
1355年) 129
6.1 北宋 132
6.2 文官体系 134
变法 135
文化和征服 137
6.3 南宋时期 138
创新和技术发展 139
开封和杭州 141
南方的崛起 144
新儒学 147
绘画和瓷器 148
6.4 蒙古人 150
元朝中国 153
朝代循环和延续 155

第7章 中华帝国新辉煌:明朝 159
7.1 明朝的创立 160
洪武:草莽皇帝 161
明朝的朝贡体系 164
明朝海上远航 165
7.2 繁荣和保守 167
7.3 商业和文化 169
资助和文学 172
大众文化 174
精英文化和传统主义 175
7.4 北京皇城:大明朝轴心 179
7.5 自满和衰落 181
7.6 满族入主中原 186

第8章 清朝的繁荣和衰落 191
8.1 繁荣和人口增长 197
康熙和乾隆 199
8.2 东亚传统社会 203
家庭和婚姻 203
生儿育女 204
妇女的地位 206
性习俗 206
法律、犯罪和惩罚 207
8.3 清朝后期:衰落和惯性 209
来自新蛮族的压力 210
8.4 辉煌大清和落后技术 212
8.5 鸦片和中英战争 215

第9章 古代朝鲜:另一个中国 219
9.1 朝鲜传统 220
汉朝征服及其后果 223
三国时代 224
新罗的胜利 226
高丽王国 228
蒙古征服及其后果 229
李氏朝鲜 231

第10章 前现代的越南 239
10.1 古代 242
10.2 北属时期 245
10.3 佛教王朝 248
10.4 南扩、地域主义和内战 252
10.5 文化发展和与西方的联系 256

第11章 日本历史的开端:
范式与起源 261
11.1 与朝鲜的联系和造墓人 267
11.2 神话般的历史 268
11.3 氏 270
11.4 神道 271
11.5 与中国的联系 273
11.6 大化、奈良和平安 274
中国艺术和佛教艺术 276
11.7 佛教和日本文化 276
庄园制度 278
平安文化 279
紫式部夫人 280
11.8 艺术和园林 281
11.9 假名和僧兵 283
11.10 对环境的压力 284

第12章 武士、僧侣和冲突:
中世纪日本 289
12.1 平安朝的瓦解 290
12.2 镰仓时代 293
12.3 蒙古来袭 295
武士和僧侣 296
12.4 文学和艺术 298
12.5 镰仓的灭亡和足利的崛起 300
应仁之乱和经济增长 302
贸易和海盗 304
室町文化 305
内战再起307

第13章 西方人的到来 31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和地理学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担任密歇根亚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多年,此前曾经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从1954年到1956年,他是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197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罗兹墨菲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研究协会主办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美国学会理事都接纳他为会员。著有《上海: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地理学入门》(1978,第4版)、《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第3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等。其中《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一书赢得了密歇根大学出版社的年度*佳图书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