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革时代-1895-1915年的中国
读者评分
5分

大变革时代-1895-1915年的中国

1星价 ¥14.4 (3.2折)
2星价¥14.0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二星用户)

对短短的二十年介绍的非常详细 个人感觉类似断代史

2021-07-15 22:28:0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271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7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14127157 ; 978-7-5141-2715-7

本书特色

学人文库系列丛书: 中国的修养(著名学者楼宇烈鼎力作序推荐,东北师大博导曹胜高教授精品公开课,经典国学著作,悟道修身正心旨趣,于时代转型中仍可传承中国修养,守正如一。)     马上朝廷(*具时代气息人文历史著述,人大清史所高王凌教授三十余年研究成果!继《乾隆十三年》后高王凌又一本“纯清史”“政治史”著述!!伴随文字狱的六次南巡之路,再现清人统治的“满洲特性”!!)   乾隆十三年(荣登2012年度百道选书之总榜top100、中华读书报2012年9月推荐榜、凤凰好书榜。清史所三十余年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高王凌教授扛鼎之作!)   1,历史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螺旋上升态势。在平静中孕育着突破,经过突破却又往往回复到先前否定过的阶段。当然,这仅仅是就形式而言。因此,历史研究与历史解说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历史真相”,而在于我们能否透过“历史现象”本身观察那些“已变”和“不变”的本质与内涵。马勇老师这本书《大变革时代:1895-1915年的中国》正是透过原来我们已经熟知的历史来看清历史的真实面目。   2,1895-1915年的中国政治发展,不仅构成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实在是近代中国急剧变化的一个缩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全面地阐释这20年中国政治变化与思想变化的内在关联,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怎样摈弃纯物质主义、国家主义,转向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内容简介

  作者以现代化的理念去探讨1895-1915年间的中国思想史,获得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前的中国在经受了鸦片战争及其之后的短暂困难,至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已基本上步入近代化的轨道,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军事实力方面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产生 “世纪末”的恐慌,中国向何处去一时间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各种新思潮蜂拥而至,在政治层面则先后爆发戊戌维新及袁世凯帝制自为等一系列运动。本书则根据历史事实对这些思潮与运动进行了全面解读。

目录

引 言
**章 中国的唯一希望
 可怕的预感
 内耗与日俱增
 浪漫的政治理想
 变革的极限
 中国唯一之希望
 历史的偶然
 民族与种族
第二章 谁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西太后为何翻脸?
 从器物到制度
 谁来承担甲午战败的责任?
 保国与保种
 列强在中国的目的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历史的发展总是呈阶段性的螺旋上升态势。在平静中孕育着突破,经过突破却又往往回复到先前否定过的阶段。当然,这仅仅是就形式而言。因此,历史研究与历史解说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我们是否认识到了“历史真相”,而在于我们能否透过“历史现象”本身观察那些“已变”和“不变”的本质与内涵。   近代百年的历史时段里,关键的年份有几个格外值得关注。其中1895-1915年,就是近代*重要的年份之一。在这短短的20年里,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急剧性的变化:先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洋务运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却不敌东邻日本,不仅经过几十年建设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且连清政府能否继续“合法性存在”都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于是有甲午战败后启蒙思潮的发生,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崛起,有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等思潮的萌生。正是在这些思潮与运动的催生下,终于迎来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光绪皇帝的胆略与勇气一时间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不幸的是,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天,便被西太后轻轻一击而推翻,中国历史似乎回复到变法运动之前。   西太后的镇压使进步的中国人感到失望,可是正当这种失望继续蔓延的时候,却不料西太后自己宣布了“新政”,公布了“筹备立宪”的时间表,确定以清政府为主导继承戊戌维新运动的精神遗产,推动中国继续前进,清王朝也似乎在这种变革的氛围中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世纪初年的新政在近代中国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等方面在制度层面的变革差不多都兴起于这一时期。然而当新政的日程表还没有*后排定的时候,新政的政治目标尚未实现的当头,而新政的“主体”清政府却在“一夜之间”由“一个只不过是由士兵组成的团体成功地发动一场并无充分准备的革命” 而推翻,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建立了民国,民主共和的新体制开始在中国建立。然而中国人仅仅经过一个为时并不太长的高兴,便又一次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先是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接着则是1915年的袁世凯“帝制自为”运动,历史经过短短20年的“周折”,却又回到了它的起点。难道中国只能实行“帝国”的政治体制吗?中国人难道只能在“皇恩浩荡”的荫庇下做“顺民”吗?中国人经过20年的“折腾”又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从上述情况看,1895-1915年的中国政治发展,不仅构成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实在是近代中国急剧变化的一个缩影。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全面地阐释这20年中国政治变化与思想变化的内在关联,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怎样摈弃纯物质主义、国家主义,转向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


  马勇,1956年1月生,安徽濉溪人。1973年初入伍至杭州警备区当兵,开了眼界,知道除了家乡外还有城市,还有世界;1977年回故乡继续当农民,稍后至淮北矿务局朱仙庄煤矿掘进队当农民工,知道还有比农民还苦的事情,于是发愤,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入学后依然不甘心,继续复习,第二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四年后再接再厉,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始终在历史学领域中游走,经历过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一切阶段,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