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11189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71118983 ; 978-7-5711-1898-3
本书特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人爱吃,众所周知。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是复杂的,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年的味道。人们的记忆会随时间、地点的变迁而变得模糊,但当吃到某种熟悉的食物,哪怕相隔千里,那扇记忆大门就会瞬间打开。食物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和反映。《碧山14.食物》《碧山15.食物续》两本书不仅仅讨论关于口腹之欲,更是关于食物的历史和地理的变迁,食物与地方文化,饥荒和疫情时代的食物,还有种子保护、食物共享、新素食主义、未来的食物,以及食物与设计、食物与艺术等,如果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食物跟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都极大,甚至决定了我们以何种方式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内容简介
《碧山14》“食物”专辑,结集了20篇从种到吃的文章用以呈现食物的魅力。每篇文章都充满着感情:是对食物的感情,更是对地方的感情;是对变化的体验,更是对不变的盼念。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碧山》和碧山乡建长期关注而养成的读者群体,热爱生活、热爱食物,关注环境和后疫情时代社会问题的知识群体,以及乡村建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和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年轻文艺群体。总体来说,本书以艺术家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食物与人与社会的关系,试图以不同的角度解构食物这个永恒的主题。
前言
涂飞和刘庆元合作策划了『地方、音乐与实践』活动,意在把音乐根植到国内外的各种正式、非正式的艺术场景中去。他们邀请我做个讲座,因为地点选在顺德美食博物馆,正好我手头积压了两年的《碧山》食物专辑的稿件,自然就把主题定为『食物』,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十多年来,我的工作中与食物的交集部分。此为讲稿的前半部分。
关于吃,关于食物,这两年可能大家*熟悉的电视片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关于食物的书写,事实上,还有其他更多的关于食物的书写。
在安徽碧山做乡建的时候,我们做过一本书叫《黟县百工》。我带领安徽大学的学生去黟县所有的乡镇进行调研,然后整理出版。做完这本书,发现食物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整本书大概有500页,一共7个章节,正文83篇,食物占了23篇,篇幅是*多的。
食物列在**个章节,叫『馔饮绘』。我们整理了黟县比较有特色的食物,共有23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徽州地区共有的。当然,黟县也有自己特别独到的关于食物的做法,比如夹心豆干、腊八豆腐等。在『馔饮绘』中,我们对徽州毛豆腐的书写是这样的:首先去寻找会做毛豆腐的人,了解什么季节才会有,所谓『不时不食』。之前的食材都是有季节性的,哪个季节上市,时令过了,食材就下市,要吃得等到来年。接下来会记录食物的制作过程,还有口感。毛豆腐的毛是雪白的,可能就有化学添加剂,真正手工的会微微发黄。还有,夏天不太做,因为豆腐容易坏。采访之前,会有一些培训,我要求采访者一定要观察手艺人的生活状态。观察和记录制作过程是*基本的,但不够,市场价格也是考量的内容,以期采访者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村民往往不使用货币,而是用黄豆去换,这就说明,在偏远的乡村仍然存在物物交换的习惯。
还有一个重点是关于手艺人的营生。不单是把食物的滋味、制作方式告诉大家,靠卖毛豆腐能不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书中采访的这位师傅曾去上海做毛豆腐,想要提成,但被老板拒绝,只好回到家里继续卖毛豆腐。但这个手艺养不活自己,因此还要种地、采茶和打零工。我希望我们关于食物的书写,既突出它是本地特有的,作为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等基本要素,同时还要传达食物与人的生活、生计有着怎样的关系。
韩国电影《兹山鱼谱》里有一句台词:『百姓的痛苦总是来自于食物』,这是『民以食为天』的另一种说法,这也因此成为我们做田野调查的一个出发点。*后,我们把手艺人的联系方式登记在书中,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些生意。碧山村头的古味食品厂,在包装自己的产品时,还特别有文字说明被《黟县百工》收录过,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之前我对食物并不以为意,但后来越来越觉得食物的重要性。近两年,我们编了两本《碧山》,第14和15辑,完全是以食物为主题的。这两本书的内容,既有食物的历史和地理的变迁,食物与地方文化,饥荒和疫情时代的食物,还有种子保护、新素食主义、未来的食物,以及食物与设计、食物与艺术等,如果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食物跟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都极大,甚至决定了我们以何种方式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碧山14:食物》的封面,是一张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美浓镇农民在池塘采集野莲的照片。这是一个当地人在烟业衰落后寻找到他们赖以生存的野莲产业,从而走上艰辛市场路的辛酸故事。美浓原来盛产烟叶,种植面积为全台之冠。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美浓镇的烟业迅速衰落,当地人要生活,想尽各种办法,希冀在『后烟草时代』寻找另一种经济作物的可能。于是,他们种白玉萝卜、番茄、红豆、四季豆,养虾等。*后,这个不起眼的野莲,慢慢成为美浓当地人能够解决生计的代表物种。2020年11月,台湾诗人钟永丰和音乐人林生祥创作发行了一张专辑,叫《野莲出庄》。这是另一种关于食物的书写,涉及全球化对于一个地域的影响。当地人为了生计,在烟叶不能种了或者烟叶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开始去寻找替代产业。目前全台湾的餐厅、夜市,99%的野莲出自于美浓,而美浓本地人却很少食用野莲。
野莲的采集特别辛苦,要穿特制的衣服在莲塘里采收,然后清洗、分装与配送。这项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大都由嫁到美浓来的越南女性承担,还有一些越南人投奔自己在美浓的亲戚,为了生计,他们也来从事这项工作。
2016年秋,台湾『移民署』查获了农民雇佣的8名越南籍非法劳工,正因为这个事件涉及野莲产业的缺工困境与外来非法劳工的问题,钟永丰写下了《野莲出庄》。整张专辑共11首歌,关于米食、菜干、野菜、豆腐、童年的记忆、食物和女性的关系等,勾勒出一幅农村日常的食物画卷。
记得有一年,永丰去碧山,那时的碧山还有挑着担子卖豆腐的大爷,每天只做一定量的豆腐,每次都像康德一样,非常准时地出现在村子的每一个地方。豆腐的叫卖声给了永丰灵感,让他顺利写出了《豆腐牯》这首歌的开头。
这可能是音乐史上**张以食物为主题的、关于一个村庄的专辑。钟永丰说写《野莲出庄》不是要振兴农村,只是写这个村庄。从《我庄》到《围庄》到《野莲出庄》,构成了他叙述自己家乡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70年代到今天的变迁史。
目录
卷一 食糊与变化
食物的历史变迁
食物的地理变迁 三处高原与一处盒地
未来世界 饕餮指南
卷二 食物与地方
本真的地方与非真的无地方 雷尔夫《地方与无地方》理论初释
英国厨房空间简史
食物的田野 关于食物的乡土研究和传播
宁德“青草” 关于人与自然的叙事
《野莲出庄》专辑的概念
卷三 食物与人
我在加拿大钴垃圾箱觅食
一个生态小农亲耕者能养活多少地、多少人
友善的食物共享 不止盘中餐
卷四 食物与种子
冬藏·有神·共生
种子保护的新出路 摆脱商业鲸吞重燃公共价值
谁才是种子保护的真正生力军
卷五食物与艺术
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艺术与食糊的碰撞 一场致力“零饥饿”的艺术行动
卷六 文与字
数米:米字八十八
《麦:三三》追记
卷七 社会参与式艺术
挖掘城市潜力的公共艺术
尴尬 美学 “握手302”的艺术实践
后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 “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 、“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9.2¥28.8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23.6¥58.0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9.3¥45.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19.7¥58.0 -
茶经(黑白版)
¥15.1¥4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8.0¥25.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3.8¥29.8 -
经典常谈
¥4.9¥14.8 -
文史足徵录
¥14.7¥49.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25.0 -
东瀛印象记
¥16.9¥3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3.0¥3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24.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