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1星价 ¥25.8 (3.8折)
2星价¥25.2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3265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9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802326538 ; 978-7-80232-653-8

本书特色

作为互联网发源地和掌握了网络技术优势的美国,在网络安全战略实践上同样有着比较显著的先发优势。2011年美国制定并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2013年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棱镜”系统,证明美国国家安全局具有监控互联网信息流动的能力。由此提出的问题至少包括:如何认识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这一战略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博士撰写并出版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一书,对上述相关问题做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回答,为所有关心网络安全问题的人及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内容简介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运用国家安全战略的分析框架研究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目的在于系统分析网络革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深刻影响。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健全、完善的过程,历经“防御”、“控制”、“塑造”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随着美国决策者认知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涉及到对威胁严重程度的评估,应对威胁手段的选择,以及整体的战略制定。对中国来说,认识和理解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历程,有助于作为制定、建设和完善中国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参考,从而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坚实有效的保障和支撑。

目录

前言:网络化时代的国家安全
**章 信息技术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节 信息技术革命、全球网络空间与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节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家网络安全问题的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从孕育一萌芽至“9·11”事件之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节 孕育一萌芽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三节 防御为主:“9·11”事件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四章 “9·11”事件后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演变
**节 转型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二节 转型阶段的案例与文本分析
第三节 控制优先——“9·11”事件后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前言:网络化时代的国家安全
**章 信息技术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节 信息技术革命、全球网络空间与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研究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节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中的国家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节 国家网络安全问题的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从孕育一萌芽至“9·11”事件之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节 孕育一萌芽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第三节 防御为主:“9·11”事件前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四章 “9·11”事件后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演变
**节 转型阶段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二节 转型阶段的案例与文本分析
第三节 控制优先——“9·11”事件后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政策
第五章 塑造: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
**节 社交网络的成型与扩散:塑造战略的背景
第二节 协作、压制、动员——三类案例分析
第三节 “塑造”战略的雏形及其冲击
第六章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解析
**节 目标界定与威胁认定
第二节 应对策略的选择与变迁
第三节 整体评估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逸,1976年生,法学博士。1995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5年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网络外交、国家安全战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2004年赴香港大学历史美国研究中心访问交流6个月;2008-2009年赴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展开一年的博士后访学。自2009年开始,围绕网络革命的相关主题,在国内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以及数十篇相关的评论,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被相关的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所认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