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没有真相
读者评分
5分

永远没有真相

1星价 ¥17.6 (4.9折)
2星价¥17.6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价格美丽,一直想买的书,活动购入

2022-01-06 13:42:24
0 0
***(三星用户)

主要还是买这本

2021-10-16 21:28:2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6091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14609141 ; 978-7-5146-0914-1

本书特色

人们总是希望从法律中寻找真相,真相的认定却往往取决于人们心中的恐惧……
  资深检察官安迪巴博负责调查一个高档小区里发生的一起案件。然而,一项关键证据却让他的儿子雅各布变成了被告。随着法院开庭,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被曝光于大众面前。巴博夫妇才渐渐发现记忆中乖巧的雅各布,不知何时已经走进一个他们触碰不到的世界:他与同学相处时容易躁怒的脾气、说话时冷漠的口吻,感觉就像个陌生人。尽管如此,安迪和萝莉仍旧愿意牺牲一切来捍卫自己的孩子,毕竟,在内心深处,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更了解雅各布……
  别以为你翻到*后一页就可以知道真相
  合上书之后,审判才开始……

内容简介

《永远没有的真相》全美加印16次,畅销150万册!
  推荐1 《永远没有的真相》作者蓝迪写作前是位助理检察官,他的每部小说都构思巧妙,让人拍手称绝,又连连获奖。《永远没有的真相》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
  推荐2 《永远没有的真相》获得《纽约时报》14位畅销作家联袂推荐的必读小说,《出版人周刊》《书单杂志》《华盛顿邮报》等17家媒体拍案赞赏,出版即荣登亚马逊网络书店、《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三大排行榜。
  推荐3 数万网友力荐《永远没有的真相》,震撼结局引发全美激烈讨论。无论你是一个像雅各布一样大的中学生,还是为人父母的家长,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拿起本书就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定会一口气把它看完。

目录

**部
 1大陪审团
 2我们的圈子
 3重返校园
 4唬弄
 5大家都知道是你干的
 6血统
 7否认
 8结束
第二部
 9过堂审讯
 10美洲豹
 11慢跑
 12坦承
 13一百七十九天
 14讯问
 15扮演侦探
 16证人
 17我没有毛病!
 18杀人基因,话题重现
 19切割室
 20一个儿子在这里,另一个走了
 21提防冷静男人的怒气
 22小了两号的心
 23他
第三部
 24母亲的感受不同
 25陪审团成员
 26被人监视
 27开庭陈述
 28裁定
 29燃烧的僧侣
 30擅闯禁区
 31挂电话
 32证据不在场
 33欧雷利老爹
 34雅各布很生气
 35阿根廷
 36精彩毙了
第四部 
 37劫后余生
 38执法人员的两难
 39天堂
 40穷途末路
  


展开全部

节选

5 大家都知道是你干的
  当天放学后警方立刻对学生展开讯问。
  对学生而言,密集的班级会议和悲伤辅导让这一天更显漫长。CPAC的便衣警探穿梭各教室,鼓励孩子们向侦讯的警员透露线索,甚至要求匿名保密也没问题。孩子们个个面无表情。
  麦科密克是一所中学,学生年龄在六年级到八年级之间。校舍由几栋长方形建筑组合起来,校内墙壁涂了厚厚几层蓝绿色油漆。萝莉从小在纽顿长大,她说除了她的错觉,学校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每次她走在走廊上,都觉得整个学校好像缩水了。
  正如我对黎恩说的,讯问学生确实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举动。首先,校长一口就拒绝我们“涌进”学校随便找学生谈话。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市区而非郊区,我们根本连问都不用问。在这里,学校董事会直接找上黎恩,想拖延我们的调查速度。*后,我们获准在校园内讯问学生,却有附带条件:跟班杰明·里夫金不同班的学生不需要接受侦讯,除非我们有特殊理由确信他们知道某些线索;学生接受讯问时可以请家长或律师在场,而且随时可以结束谈话,不管是什么理由。这些条件不难配合,反正他们本来就有这些权利,校方列出这么多规定只是为了向警方传达一个讯息:对孩子们要特别谨慎。但是在这来来回回协调过程中,宝贵的时间正一点一滴流逝。
  下午两点,我和保罗强行征用校长室,一起讯问*重要的证人:被害人的好朋友、几个每天走冷泉公园上学的孩子,还有特别表明要跟警方谈话的人,总共二十四个学生。其他的CPAC探员也同时在讯问。我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不会耗太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就像在拖网捕鱼,我们仍旧怀着一线希望拉着渔网过海底。
  然而事情变得很诡异。问过三四个学生以后,我和保罗都发现我们碰壁了。起初我们以为只是一般青少年的别扭和推托:耸耸肩、目光游移,“你知道的”、“随便”。为人父母,我们知道青少年都会排斥成人,他们的表现正是如此。这种反应本身没什么可疑,但连续问话下来,我们发现孩子们表现得明目张胆又蓄意。他们的回答过于夸张,不只否认知道任何跟命案有关的细节,甚至否认认识被害人。班杰明·里夫金似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只有点头之交,其他学生都没跟他说过话,也不知道谁跟他说过话。这些显然都是谎话,班杰明不是不受欢迎的学生,我们早就知道哪些人是他朋友。在我看来,他的朋友这么快就否认跟他的交情,根本就是一种背叛。
  更糟的是,麦科密克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并不特别擅长说谎。有些人,尤其是那些脸皮比较厚的,他们似乎认为要把谎言说得过头才像真的。当他们想要扯个漫天大谎时,脚就不会动来动去,连“你知道”之类的口头禅也暂时消失,他们仿佛都读过说实话的指导手册——视线接触!音调平稳!——而且决定全部展现出来,像孔雀开屏一般,试图展现*大的说服力。结果就是跟你预期中成人的行为模式完全相反:青少年说实话时闪烁其词,说谎话时却是直截了当,他们变化多端的举止就足以让人提高警觉。而其他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太忸怩害羞,说谎只是让他们显得更不自然,他们优柔寡断,心里的实话让他们局促不安,这样撒谎明显也骗不了人。当然,我大可以跟他们说,真正的说谎高手会把假话夹杂在真话当中,极其自然流畅地透露出来,就像魔术师把折弯的纸牌插进一副牌中间一样。相信我,我上过说谎艺术课。
  我和保罗交换眼神,开始针对某些明显的谎言提出质疑,讯问速度因此慢了下来。在等候下一名学生时,保罗开玩笑地说学生们八成被下禁声令,他说“这些孩子简直像黑手党”。然而我们俩都没说出真正的感觉:就像从高空坠落,仿佛脚底下的地板陷落了。如果案情明朗化,让你得以深入内情,你会有种陶陶然的眩晕感。
  但显然我们估计错误——除此之外还能怎么说?我们原本以为有学生涉案,但没有任何证据,所以我们排除了这一点。学生之中没有忿忿不平的边缘人,没有散漫的学生留下值得追踪的线索,甚至没有显而易见的动机;没有青少年不切实际的亡命天涯美梦,没有受辱或遭欺凌的孩子誓死复仇,没有琐碎的教室争吵,什么都没有。我们俩心里有数,那种乐陶陶的晕眩感来自一个念头:这些孩子知道内情。
  有个女孩溜进校长室来,一屁股坐在我们对面的椅子上,然后尽她*大的努力对我们视而不见。
  “莎拉·葛洛尔吗?”保罗问。
  “对。”
  “我是保罗·达菲警佐,隶属州警察局。这位是安迪·巴博,他是负责这个案子的助理检察官。”
  “我知道,”她终于看着我,“你是雅各布·巴博的爸爸。”
  “没错。你就是运动服女孩,今天早上那位。”
  她害羞地笑了笑。
  “抱歉,莎拉,我应该认出你来的,可是我今天诸事不顺。”
  “噢,为什么?”
  “大家都不肯跟我们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你们是警察。”
  “就这样?”
  “当然。”她吐吐舌头扮了个鬼脸。
  我等了一会儿,希望她多说点,莎拉却又刻意装出厌烦的表情。
  “你跟雅各布是朋友吗?”
  她低下头,想了一下,耸耸肩。“大概吧。”
  “我怎么没听他提过你?”
  “去问雅各布。”
  “他什么都不跟我说,我只能问你。”
  “我们认识,不过不算朋友,我们只是知道对方。”
  “那么班杰明·里夫金呢?你认识他吗?”
  “一样,我知道他,跟他不熟。”
  “你喜欢他那个人吗?”
  “他人还好。”
  “只是还好?”
  “我想他应该是个好人。像我说的,我们不是很熟。”
  “好吧,我不想再问你蠢问题。莎拉,不如你直接告诉我们吧,任何可能对我们有帮助的事,任何你觉得我们应该知道的事。”
  她挪挪坐姿。“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该跟你们说什么。”
  “那就跟我说说这个地方,这所学校。跟我说说麦科密克中学里我不知道的事。来这里上学感觉如何?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事?有什么奇怪的事?”
  她没有回应。
  “莎拉,我们想找出凶手,但我们需要你们的协助。”
  她又在椅子上挪来挪去。
  “如果班杰明是你的朋友,你至少该为他做点事,你不觉得吗?”
  “我不知道,没什么好说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莎拉,不管凶手是谁,他现在逍遥法外,这点你很清楚,对吧?如果你能帮上忙,那么你就有责任帮忙,真正的责任,否则同样的事还会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那就变成你的错了。如果你没有尽力,真的尽全力去阻止悲剧再发生,这罪过你也有份。那样你心里会好受吗?”
  “你想让我内疚。没用的,我妈也常这样。”
  “我不是想让你内疚,只是告诉你事实。”
  沉默无语。
  砰!保罗一掌拍上桌面,流动的空气吹起了一些纸张。“老天!安迪,这根本是鬼扯!干脆发传票传讯这些小孩,让他们到大陪审团面前做证,让他们发誓,如果到时候他们还是不肯说,就以藐视法庭罪把他们关起来。老天爷!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莎拉瞪大眼睛。
  保罗把手机从腰上的皮套抽出来,尽管手机并没有响,他还是盯着屏幕看。“我得打个电话,”他说,“我马上回来。”然后走了出去。
  莎拉说:“他在扮黑脸吗?”
  “嗯。”
  “他演得不太好。”
  “你吓得跳起来,我看到了。”
  “那是因为他拍桌子,把我吓一跳。”
  “他说得没错,如果你们还是不肯说,我们只好换个方式处理。”
  “我以为我们不想说就可以不说。”
  “今天是这样,明天就不一定了。”
  她想了一下。
  “莎拉,你说得没错,我是个检察官,但我也是当爸爸的,我会想到班杰明·里夫金的爸爸,想到他心里的感受,所以我绝不让这个案子无疾而终。如果你发生这种事,你能想象你爸妈会是什么心情吗?他们会有多心痛?”
  “他们离婚了。我爸就不用说了,我跟妈妈住。”
  “噢,很遗憾。”
  “没什么。”
  “嗯,莎拉,你们大家都是我们的孩子,你明白吗?雅各布的同班同学,就连我不认识那些也是,我关心他们,当父母的就是这种心情。”
  她翻了翻白眼。
  “你不相信。”
  “不相信。你根本不认识我。”
  “话是没错,不过我还是会关心你,关心这所学校、这个小镇。我不会任由这种事发生,这事不能不了了之,你明白吗?”
  “有人会讯问雅各布吗?”
  “你是指我儿子雅各布?”
  “嗯。”
  “当然会。”
  “那好。”
  “你为什么这么说?”
  “不为什么。”
  “肯定有原因。莎拉,原因是什么?”
  莎拉低头看着大腿。“来我们班上那个警察说我们可以匿名告诉你们事情?”
  “没错。有个告密专线。”
  “我们怎么知道你们不会,呃,找出是谁告的密?我是说,你们一定会想知道,对吧?想知道是谁说的?”
  “莎拉,你到底想说什么?”
  “你们怎么确定匿名的人不会被揭发?”
  “恐怕你只能相信我们。”
  “相信谁?你吗?”
  “我,或达菲探员。有很多人在办这个案子。”
  “如果我只是……”她抬起头来。
  “莎拉,我不想骗你,如果你在这里告诉我任何事,就不是匿名。我的职责是逮到凶手,送他上法庭受审,那样的话我就会需要证人。我如果不说这些,那我就是在骗你,我不想骗你。”
  “好吧,”她想了想,“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你确定吗?”
  “对。”
  我看着她的眼睛,让她知道我没有上当,然后我接受她的谎言。我从皮夹里抽出一张名片。“这是我的名片,我把手机号码写在背面,还有我的电子邮件。”我把名片放在桌上推过去,“你随时可以跟我联络,任何时候都可以。我会尽可能帮你。”
  “好。”她收下名片,站起来,低头看看双手的手指。她的指尖残留着黑色墨水。当天学校学生都“自愿”接受采指纹,当然有人开玩笑说拒绝配合等于暗示了什么。莎拉看着墨水痕迹,皱皱眉头,然后双手抱胸把手指藏起来,再用这个别扭的姿势说:“对了,巴博先生,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你扮过黑脸吗?”
  “没有,从来不曾。”
  “为什么?”
  “我猜那不像我吧。”
  “那你怎么查案?”
  “我内心深处还是有凶狠的一面,相信我。”
  “你只是隐藏起来?”
  “我隐藏起来了。”
  那天晚上接近十一点的时候,我独自在厨房流理台上使用我的笔记本电脑,处理一些杂务,多半是回复电子邮件。有一封新邮件进了我的收件夹,主旨非常显眼:“班杰明·里夫金读我”,寄件者显示为durden982@gmail.com,发信时间是晚上十点五十四分二十七秒,内文只有一行超级链接:“看这里”。我点了进去。
  点开链接之后,跳出了一个名叫“班杰明·里夫金的朋友”的脸书社团,成立时间不会早于四天前,也就是命案发生那天。当天CPAC探员查过脸书,并没有看到这个社团。
  我们找到了班杰明的个人脸书网页,但查不到任何线索。班杰明在个人档案上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拘无束的人。
  班杰明·里夫金
  外出滑板中
  网络:麦科密克中学,二○○七年,纽顿,麻萨诸塞州
  性别:男性
  恋爱倾向:女性
  感情状态:单身
  生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日
  政治立场:瓦肯
  宗教信仰:异教徒
  ……

相关资料

  ★本书探讨家庭以及现在社会中令人烦恼的议题,是一本让你停不下来、紧张到胃痛的书。
  ──雪薇·史蒂文斯(Chevy Stevens),《失踪之后》作者  
  ★表面上这是一流的法庭小说,骨子里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关于爱和疯狂,以及我们时常会对自己说的谎言。去读它,它就是这么好看。
  ──尼可拉斯·史帕克(Nicholas Sparks),《分手信》作者    
  ★等待威廉·蓝迪的新书就像在等待克雷莫纳的人帮你制造小提琴一样,令人焦虑却又值得。一本聪明、精致、层次丰富的小说。
  ──李·查德(Lee Child),英国惊悚小说天王  
  ★这本书让我疯狂往下翻,不顾一切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每一个惊人真相都会让你倒吸一口气,而精彩的还不只是结局而已。
  ──莉萨·嘉德纳(Lisa Gardner),《活着告诉你》作者

作者简介

威廉蓝迪(William Landay)
  耶鲁大学毕业,随后在波士顿学院取得律师学位,现居波士顿。他在开始写作之前是位助理检察官。
  著有两本小说:《Mission Flats》荣获英国推理作家协会匕首奖的新人小说奖;《The Strangler》荣获提名史全德评审奖的年度*佳犯罪小说,被翻译成十六国语言。
  《永远没有的真相》是他的第三本小说,甫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