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乡养儿
读者评分
4.4分

下乡养儿

育儿类图书总是在提供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1星价 ¥15.5 (4.3折)
2星价¥15.1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9条)
ztw***(二星用户)

里面的插图很可爱,简单幼稚,适合我!

2023-01-10 22:34:16
0 0
ztw***(三星用户)

这本书缺货了

2021-11-29 13:08:4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3144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4-05-01
  • 条形码:9787513314466 ; 978-7-5133-1446-6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老师序里写道:
乔老师想让天天和其他孩子过的,正是孩子本来应该过的儿童生活。而乡居一隅的冯丽丽、戎先生、乔老师,他们也在尝试成年人本来应该过的一种生活。冯丽丽这样描述她的乡居时光:
  窗户的灯光照着院子,鸡鸭狗兔羊都安安静静,天天坐在我腿上,我抱着她。
  村子里有说话的声音、狗叫声、电视响声、蟋蟀叫声,还有烧火的烟味、做饭的香味,泥土的湿味。
  过两天我们就可以去西瓜地买西瓜,种白菜和萝卜……中秋节我们可以看到清清楚楚的月亮……冬天烧土暖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炉子里烤我们自己种的红薯。
  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这些句子的时候,内心的感动一如读到海子的诗歌。
  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都渴望的一种生活。当然,每个人想过的理想生活并非只有这一种。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做理想生活的旁观者,有勇气真正参与进去的,只有冯丽丽夫妻这样的少数人。

内容简介

一个恐惧上学的孩子
一对走投无路的父母
一段乡间生活
一位天降救星
一个引发中国父母与孩子共鸣的成长故事
一部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
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乡间的生活,看似平淡,浓浓的温情与亲情不是散溢于文中。
别开生面地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本书曾于去年在《读库》节选发表,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读后意犹未尽,有人读后怒不可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诚挚分享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作序推荐
《读库》主编张立宪 撰文推荐
周国平、熊培云、冉云飞、十年砍柴 倾力推荐
单行本《下乡养儿》和读库连载版的区别
①增补未刊载约2万字篇幅
②收录作者一家所画趣味插图
③补充章节“不是尾声”,讲述一家人、邻居家以及小动物们的现状
④知名童书出版人、教育作家童书妈妈三川玲长序推荐。

目录

序:还原真实生活的颗粒感/“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正文
不是尾声
附录:生活还在继续,问题层出不穷/老六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天天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非常紧张,两个月后,我和她爸爸戎就给她换了一家。可她还是很紧张。没几个月,我们又给她换,结果依然糟糕。接下来我们拼命给她找“好”幼儿园,又换了第四个、第五个。幼儿园越来越贵,离家越来越远,天天却越来越焦虑。*后每次到了幼儿园门口,她都要抓着我的手不放,纠缠很久才能进去。
  终于上小学了,我们以为会好一点。至少她很聪明,功课不成问题。可是**天上学回来,她就哭了,说规矩很多,她很害怕。我们想,时间长了也许就习惯了,但是她每天回来都哭,晚上不敢睡觉,担心一醒又要上学。两个星期后,她就不敢进校门了。我们想了各种办法,跟老师也沟通了好几次,没有用,天天到了校门口就脸色苍白,身体僵硬,站在门口,不管怎么劝怎么推,也无法走进那个普普通通的大门。好几次我们只好又拉着她走回家。
  *后一次,当她还是不敢进学校时,我和戎决定放弃。当我们拉着天天的手往家里走,她大哭,我也眼泪哗哗流。
  我和戎本来都有全职工作,天天退学后,为了陪她,我们又找了新工作,给出版社和杂志社当编外校对员,有很多自由时间。
  没想到退学之后,日子更艰难。
  天天怕别人笑话她不上学,星期一到星期五不敢出门,只到了周六、周日才和我们一起逛逛公园和商店。楼里的飞飞和浩浩,每天放了学要参加很多课外班,回家还要写作业,天天经常去敲门,可是他们都要写作业,周六日要上课外班,没有空玩。于是她从早到晚都待在家里,除了让我们陪她玩过家家、捉迷藏以外,就是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
  我们俩打起精神,努力陪她玩,天天什么时候醒,我们就什么时候陪着她,她什么时候想睡了,我们才睡。
  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天天本来从小就爱做梦,偶尔也做噩梦。但是退学后,她的噩梦越来越多。后来她就害怕睡觉,因为一睡觉就会做噩梦。每天晚上她都又困又怕,又想睡又不敢睡,每天都要哭很久。
  我和戎想尽了办法,开着灯,讲故事,放音乐,枕头下面放护身符……可这些都不管用。每天晚上,天天都哭着说怕睡觉,我俩继续出新点子,天天哭着说:“别再骗我了,那些不管用!到底怎么办啊?我困,我想睡觉。”
  有一天晚上,我们躺在床上,天天还是说怕噩梦。这次我们安慰了很久,看墙上的表都过了半夜十二点,我累得头疼,话都说不连贯了,戎也哈欠连天,可天天还在说:“我怕噩梦,我不敢睡!怎么办?帮帮我。”
  戎徒劳地说着:“梦都是假的,没有危险。”
  天天哭了:“我知道,可是你不知道我的梦多可怕,我害怕!”
  天天哭着,戎突然翻身坐起,说:“反正也不能睡,天天,起来玩吧,什么时候不怕了再睡,爸爸妈妈陪着你。”
  天天高兴地爬起来说:“我想玩过家家。”
  我说:“那怎么行?晚上睡不够会影响健康的。”
  戎推推我,说:“起来吧,万一让孩子高兴地玩一会儿,能消除恐惧,有一天就不怕噩梦了呢?”
  我只好打起精神爬起来,三个人一起去另外一个屋里。戎开了灯,我往地上放了三个沙发垫子,准备过家家。
  天天拿出她的三个芭比娃娃,递给我一个,给戎一个,她自己一个,我们三个坐在地板上开始玩。
  天天告诉我们,她们三个要去森林里冒险,去寻找一个可以实现愿望的宝石。天天让她们三个一会儿碰到怪兽,一会儿迷了路,一会儿又遇到暴风雨。这三个芭比就想办法渡过这些难关。我和戎努力为自己的芭比配适合的台词,我的芭比表现得又笨又胆小,戎的芭比必须糊里糊涂,经常把天天逗得笑起来。
  每次天天笑起来,戎都看看我,冲我点点头。我知道他的意思。
  我和戎的芭比在天天的芭比带领下,闯过了一堆危险和困难,终于拿到了宝石。
  天天欢呼完以后,从床上站起来说:“好了,故事完了。真好玩!”
  我腿坐麻了,站起来来回走了走,活动活动腿,。
  天天上厕所回来,说:“妈妈,下一个我们玩什么呢?”
  我看了看墙上的表,说:“都快一点了,我累了,睡吧。”
  天天说:“我还不想睡,你们要是累了就在旁边陪着我,我自己玩积木吧。”
  戎说:“好的。”
  天天搬出她的一箱子塑料拼插积木,坐在地上开始拼。她从小就喜欢拼这些积木,能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我和戎坐着沙发垫子,靠着沙发看着,看了一会儿,打起盹儿来。
  屋里安安静静,墙上的表滴滴答答地响,一点过去了,两点过去了,她慢慢地拼出了火车,拼出了火车轨道,拼出了火车站,还拼出了商店,*后她把塑料小人放到各处,推推我们,说:“你们看!”
  我和戎睁开眼睛,看见那些漂亮的火车摆了半个房间。
  我们重新上床躺下,天天很快就睡着了,睡得很香。
  戎说:“我看这个办法有效,明天我们可以早点陪她玩,就可以早点睡了。”
  我看一眼表,两点一刻。
  第二天早上,我和戎九点多起床,天天睡到快十二点。她说昨天晚上没做噩梦。戎很高兴,说今天晚上还可以玩到困再睡。
  第二天晚上,到我们上床躺下,天天睡着的时候,我看看墙上的表,两点三十五。
  就这样,整整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陪天天玩到她困才睡。她睡得越来越晚,醒得也越来越晚。到*后,天天整个晚上玩,早上睡,晚上天黑了才醒。
  天天可以睡一白天,我和戎还有工作,还要洗衣做饭,买菜买米,我们白天经常睡一会儿就爬起来去忙碌。两个人脸一天天白起来,人一天天瘦下去。
  有一天,又是一整夜,早上六点多,窗户渐渐变白了,天天打着呵欠说:“好了,我们睡吧。”
  天天去上厕所,我到卧室去铺床,戎看着窗户外面,突然说:“嘿,我看东边的天有点发红,太阳要升起来了。天天,你还没见过日出吧?咱们到顶楼去看日出怎么样?”
  天天说:“好啊!”
  我们穿好棉衣开门出去,顺着楼梯走到顶层,找一个朝东的窗户往外看。
  这里是十八层,但是旁边还有一群更高的楼,我们看不到地平线。只能看到东边天空有点发红。我们站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圆圆的黄太阳从两座高楼的缝隙中露出来。
  天天说:“原来早上的太阳是黄色的。”
  戎说:“这是因为城市空气不好,我看过真正的日出,太阳刚升起来时又大又红,半个天空都是朝霞,非常美。”
  我们要下楼的时候,看见电梯灯亮了。人们开始日出而作。
  电梯开门,我们进去,电梯阿姨打着哈欠说:“早上好,你们一家起得真早啊!”
  我笑笑。我们三个互相看了看,没有说话。
  回到家,钻进被窝,天天很快睡着。我睡不着,又哭了,跟戎说:“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有一天早上,我们三个又躺下睡觉。我很困,可是屋里越来越亮,虽然关好了窗帘,阳光还是能透过来。楼下也越来越热闹,楼道里人来人往,吵得我更睡不着。好容易迷迷糊糊要睡了,桌上的电话响起来。是杂志社打来的,说校样出来了,让我去拿。
  放下电话,我穿好衣服出门。戎说:“慢点骑车。”
  杂志社离我家不太远,骑车二十分钟就到了。我在那儿又等了一会儿,编辑给了我校样,说明天上午返样。我说好的,又骑车回来。
  路上人真多,车真多。我头昏脑胀,尽量小心地骑着,还是有一次差点刮着一辆汽车,幸亏我一个急刹车。
  在一个路口停车等绿灯的时候,太阳正好照着我的脸,我觉得很刺眼,就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升到半空了,灿烂得耀眼,我赶紧低下头,突然想到,我多久没见过中午的太阳了?
  到了家,我擦擦眼泪,放好自行车,坐电梯上楼,开了门,屋里拉着窗帘,昏昏暗暗,戎和天天还在睡。
  我醒来是下午五点,天天还在睡,戎正坐在桌前,开着台灯,看我拿回来的校样。我也起床,和他一起看。窗户完全变黑的时候,天天醒了。我打开了灯,她穿好衣服去洗脸梳头,然后出去问飞飞和浩浩能不能玩。
  我和戎去厨房做饭。我哭着说:“我们全家都成夜行动物了。”
  他说:“我知道这样不是*好的办法,可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再坚持坚持。”
  戎手机响了,他拿起一块抹布擦了擦手,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接:“乔老师你好。”我听见他“嗯……哦……啊”了半天,*后很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我跟天天妈妈商量商量,一会儿给你回电话。”
  他挂了电话对我说:“乔老师不是身体一直不好吗?现在她请了假在家休息。她家旁边就是农村,她建议我们到村子里租个房子,让天天种菜、养小狗小鸡,这样至少天天就有事干了。她还说愿意经常过来给我们一些指导,要是我们有事忙,她也可以帮我们看天天。你觉得怎么样?”
  我停止择菜:“太好了!至少我们晚上就可以睡觉了。”
  乔老师是个教师,以前老听戎说,她曾经让很多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忧郁的孩子变得开朗,病弱的变强壮。她经常给我们打电话问天天的情况,可是她住在顺义,和我们离得很远,帮不上什么忙。要是有她当面指导我们,在乡下生活一段时间,我们不仅有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去,天天还大有希望再回到学校。
  戎说:“我明天一早就去顺义,跟乔老师当面谈谈。”
  我说:“那你不睡觉了?”
  戎说:“我可以在汽车上睡。这事对我们全家都太重要了。我要趁热打铁。”
  一会儿天天回来,说:“他们还是在写作业,不能玩。”
  吃完饭,天天还让我们陪她过家家、捉迷藏,我们努力陪她玩。
  她拼积木的时候,我和戎拿出校样校对。
  这一夜又这样过去了。明天,总算有希望了。
  ……

相关资料

  ★本书作者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众不同,这不是逃避,是清高。有些人的清高就是这样,不是做作,是骨子里带来的,以极尽简单、自然的方式呈现着。本书的文字也是这个特点。有的人可能以为这样平实的文字写起来简单,没文采,其实,这样的文字才需要功力,是好文字。画鬼容易画人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学者、作家、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下乡养儿,不仅给城里孩子一个接近大地山川、见证万物生长的童年,也让生活回到*朴素的原点。在这对平凡夫妇的育儿故事里,我似乎得到了某种慰藉,却又深感不安。我回想起自己曾经向天地开放的年轻生命,也为今日不曾带自己的孩子久居乡村而耿耿于怀。
  ——熊培云

  ★本书真实呈现了父母及孩子的困境,有问题人生的常态,但关键在于怎么对待问题。育儿就是育己,这话看上去俗烂,实在是真理,因为所有孩子的问题均是父母的问题。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世上*艰难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他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离开,去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
  ——冉云飞

  ★我童年时,全家从县城下放到农村。母亲因为我的兄弟姐妹丧失了在城镇接受教育的机会,经常长吁短叹,“进城”也就成了我们的人生目标。而今,我们实现了当年的梦想,把儿女生在了城市,却发现子侄辈与大自然隔得那么远。庄稼生长、牛羊吃草,这种平常景象,他们只能在视频中看到。下乡养儿,对今天多数住在都市中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奢望。佩服本书作者夫妇的勇气!
  ——十年砍柴

作者简介

冯丽丽,女,河北省邯郸市人,70后,大专学历,无固定职业,长期在三联书店等多家出版社、杂志社担任兼职校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