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读者评分
4.8分

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著名三农学者以春节回乡见闻的方式,呈现了全国二十多个地区年味风俗、婚育嫁娶、乡村经济、村庄秩序的变化,记录和呈现了这个充满焦虑与乡愁的乡土中国另一面。

1星价 ¥11.5 (3.2折)
2星价¥11.2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8条)
家有一***(三星用户)

贺老师的命题作文

贺老师的学生把学术研究的触手伸向了广大田野,借由他们的目光观察着、审视着、思考着这个变动不居广大乡野,企图在它完全走进历史大幕之前留下宝贵的记忆符号

2021-10-29 09:09:25
1 0
302***(三星用户)

新时代的乡土中国观察

新时代的乡土中国观察,散文化的语言,比较直观真实,作为农村出身的人都会有情感共鸣。可能缺少理论分析与深度,内容良莠不齐

2020-06-02 11:25:4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07451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4-06-01
  • 条形码:9787506074513 ; 978-7-5060-7451-3

本书特色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但每次回乡,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曾经熟悉,如今陌生的故乡。是时代巨变,还是城乡中国的巨大反差让我们焦虑不安?
  《回乡记》以春节回乡见闻的方式,呈现了全国二十多个地区年味风俗、婚育嫁娶、乡村经济、村庄秩序的变化,记录和呈现了这个充满焦虑与乡愁的乡土中国另一面。

内容简介

《回乡记》纪录和呈现了这个巨变时代,充满焦虑与乡愁的乡土中国。但《回乡记》不只是“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而是二十多双眼睛所看到的“二十多个村庄里的中国”;《回乡记》没有停留在“记”,而是站在费孝通、林毅夫、华生、贺雪峰、梁鸿等智者肩上,尝试解读巨变背后的逻辑。

目录

序 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辑 年味变了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再难也要回家过年 
矿区日渐变淡的年味 
时代变了,年味变了 
当拜年逐渐沦为功利游戏 
“家”文明,在厅堂,更在心中
第二辑 宗祠与祭祀
上坟:母亲的传统和归属体系 
宗祠: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 
巫婆与鬼神:科学之外的“科学”
第三辑 婚育嫁娶
早婚现象在农村为何普遍? 
农村娶亲有多难? 
儋州人与众不同的婚姻习俗
第四辑 故乡白描: 在熟悉与陌生之间 打工比在家里强  包工头的“准市民” 生活  被扭曲的“面子” 
回乡见闻 
变化的宴席,变化的村庄  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华北乡村 第五辑 谁在见证新农村? 可怜天下父母心  陕南山区的“城乡二元家庭”  特色农业史,小农辛酸泪  新农村建设何以可能 
第六辑 乡村公共品的困境 灌溉的故事:向理性和个体时代转型的乡村  农村修路难,难在何处  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悖论  在扶持与打击之间的乡村医生 
第七辑 乡村治理的转型
骚动的村庄:经济开发背景下的乡村秩序  城市的扩张与地方势力的兴起 
从暴力走向法治 
第八辑 乡愁,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是什么改变了你,我美丽的故乡 
回望故乡十年:在创伤中前行 
乡愁是对记忆的补偿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贺雪峰 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2004年以来贺雪峰教授被美国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受邀为高级访问学者,其带领的学术团队长期致力于村治研究,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华中乡土派”。 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地权的逻辑》(2011)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