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涵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读者评分
5分

高一涵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1星价 ¥47.0 (4.8折)
2星价¥47.0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ztw***(三星用户)

高一涵是中国现代政治科学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作为“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显赫的一批“大众导师”之一,他又是少有的具备深厚西.方政治学素养的专业人士,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学院思想启蒙大师。对其富有特色的人权启蒙部分作一些梳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2023-02-27 20:49:51
0 0
201***(三星用户)

这套书不错,就是太贵

这套书不错,就是太贵

2023-02-08 16:55:1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035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3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00203553 ; 978-7-300-20355-3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录民国时期高一涵发表在各种期刊、报纸上的政论文章和时评,尤其侧重其作为思想家与学者流传于世的相关文字,其中有约一半内容是初次结集。格于体例和限于篇幅,学术著作、诗集、书信和其从政期间撰写的大量政府公文未予收录。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推动目前仍相对滞后的高一涵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民国时期高一涵发表在各种期刊、报纸上的政论文章和时评,尤其侧重其作为思想家与学者流传于世的相关文字,其中有约一半内容是初次结集。格于体例和限于篇幅,学术著作、诗集、书信和其从政期间撰写的大量政府公文未予收录。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推动目前仍相对滞后的高一涵研究。

目录

导言 

民国之祢衡(1914年7月10日) 

民福(1914年11月10日) 

宗教问题(1914年11月10日) 

章太炎自性及与学术人心之关系(1915年5月10日)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9月15日、10月15日、 

11月15日) 

近世国家观念与古相异之概略(1915年10月15日) 

民约与邦本(1915年11月15日) 

国家非人生之归宿论(1915年12月15日) 

读梁任公革命相续之原理论(1915年12月15日) 

自治与自由(1916年1月15日) 

国本(1916年5月15日) 

共和(1916年5月15日) 

程度与民政(1916年5月15日) 

乐利主义与人生(1916年9月1日) 

理想与事实(1916年9月16日) 

省权与省长(1916年12月20日) 

省制问题解决法刍议(1916年12月20日) 

一九一七年豫想之革命(1917年1月1日) 

主权所在之疑问(1917年2月3日) 

平分政权(1917年2月5日) 

外交管见(1917年2月10日) 

议员兼任国务员问题(1917年2月17日) 

忠告国民、进步两系(1917年6月7日) 

宪政常轨中政党活动之正当范围(1917年6月8日) 

收拾时局之商榷(1917年6月10日、11日) 

论欲实行立宪政治者应有之觉悟(1917年6月13日) 

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1918年1月15日) 

读弥尔的《自由论》(1918年3月15日) 

皖江见闻记(1918年10月15日) 

非“君师主义”(1918年12月15日) 

和平会议的根本错误(1919年1月15日) 

真真费解的“国民大会” 

——“按之政理、法理皆不可通”(1919年1月26日) 

我的戏剧革命观(1919年2月23日) 

斯宾塞尔的政治哲学(1919年3月15日) 

逃兵(1919年3月30日) 

“是可忍” 

——孰不可忍?(1919年4月13日) 

青岛交涉失败史(1919年5月11日) 

青岛问题在欧会中经过的情形(1919年5月18日) 

签字不签字的害处(1919年5月18日) 

老子的政治哲学(1919年5月) 

关于《胶州和约》的修正意见(1919年6月1日) 

无治主义学理上的根据(1919年7月15日) 

民众运动的目的(1919年8月3日) 

欢迎中山先生脱离军政府(1919年8月17日) 

评徐佛苏的《西南自治与和平》(1919年8月17日) 

武者小路理想的新村(1919年8月24日) 

中日怎样才能够亲善(1919年8月31日) 

《互助论》的大意(1919年9月24日—9月29日) 

俄国新宪法的根本原理(1919年11月5日) 

万国联盟与主权(1919年12月5日) 

对于《治安警察条例》的批评(1920年1月1日) 

言论自由的问题(1920年1月4日) 

罗素的社会哲学(1920年4月1日) 

日本近代劳动组织及运动(1920年5月1日) 

共产主义历史上的变迁(1921年6月1日) 

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争论的我见(1921年6月20日) 

省宪法中的民权问题(1921年9月1日) 

一百三十年来联邦论的趋势(1922年2月28日) 

政治与社会 

——答《晨报》、《益世报》记者 
(1922年5月21日) 

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1922年5月30日) 

省制的讨论(1922年6月11日) 

女子参政问题 

——在武昌暑期学校的演讲稿(1922年8月15日) 

联省自治(1922年10月8日) 

议员与内阁(1922年10月8日) 

废督裁兵的方法(1922年10月15日) 

福建问题(1922年10月15日) 

王内阁辞职的理由(1922年10月22日) 

如何收拾闽局(1922年10月29日) 

国会自杀(1922年11月12日) 

我国宪法与欧洲新宪法之比较(1922年11月25日) 

国法何在!(1922年11月26日) 

联邦与割据(1922年11月30日) 

军阀们看不起的机关(1922年12月3日) 

违法的先例(1922年12月3日) 

石志泉辞职呈文(1922年12月3日) 

国会神圣?(1922年12月17日) 

农村立国(1922年12月24日) 

学风(1922年12月24日) 

讨论宪法草案(1922年12月31日) 

所谓“*高问题”(1922年12月31日) 

军阀反对宪法草案(1923年1月7日) 

希望“宪法会议”修改宪法草案中的《大总统选举法》 

(1923年1月7日) 

不值一驳的反对论(1923年1月14日) 

希望反对联邦论者注意*近的国家性质新论 

(1923年1月14日) 

国民应该起来制裁这制造革命的国会!(1923年1月28日) 

关于旅大租借的条约(1923年4月8日) 

不信任内阁问题(1923年4月22日) 

卖身议员的供状 (1923年4月22日) 

代议制的讨论(1923年4月29日) 

“中国根本的社会问题”(1923年5月6日) 

“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923年5月13日) 

反对省宪同志会宣言(1923年5月20日) 

到底谁是匪?(1923年5月27日) 

议会改造的我见(1923年5月30日) 

骑墙政策与殖兵政策(1923年6月3日) 

介绍《制宪特刊》(1923年6月10日) 

黎元洪为什么逃走?(1923年6月17日) 

一个紧急动议 

——组织统一委员会(1923年6月17日) 

想解决时局应该先停止北京国会的职权 

(1923年7月1日) 

开南北和平会议的条件(1923年7月8日) 

北京教育界的歧路(1923年7月15日) 

顾维钧到底替谁看大门?(1923年7月29日) 

曹锟通电表示要做总统(1923年7月29日) 

答kc君(1923年7月29日) 

考试和情面(1923年7月29日) 

我们*后的希望(1923年8月5日) 

法国一部有名的反抗君政论(1923年8月5日) 

我对于国民党的态度 

——答邓初民君来信 
(1923年8月19日) 

不值批评的批评(1923年10月14日) 

宪法与制宪者(1923年10月14日) 

二十年来中国的政党(1924年1月10日) 

福滨社会主义派的方法和理论(1924年2月) 

政党要怎样改造?(1924年3月) 

关于《努力月刊》的几句话(1924年8月28日) 

唯物史观的解释(1924年8月) 

美国独立时代的普通政治思潮(1924年11月) 

军阀末运(1924年12月13日) 

贿选问题(1924年12月13日) 

国会问题(1924年12月20日) 

《善后会议条例》的疑点(1924年12月27日) 

善后会议议员的出席问题(1925年1月10日) 

联邦建国论(1925年1月10日) 

愚弄人民的废督令(1925年1月24日) 

奉谕开会(1925年2月7日) 

我们对于《国民会议组织法》的主张(1925年2月14日) 

太上国民与国民太上(1925年2月21日) 

执政府的生死关头(1925年2月28日) 

溥仪出京(1925年3月7日) 

马克斯的唯物史观(1925年4月26日) 

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1925年8月) 

那里配称得起“反动”(1925年10月10日) 

关税自主将变成一句空话(1925年11月7日) 

冯张果真能合作吗?(1925年11月21日) 

中国现在是否有恢复御史制度的必要?(1925年12月1日) 

平民革命的目的与手段(1925年12月12日) 

对于委员制的意见(1926年1月6日) 

行政委员制与中国(1926年1月16日) 

开玩笑与打巴掌(1926年1月30日) 

卢梭的民权论和国权论(1926年2月10日) 

吴冯的胜负(1926年2月13日) 

革命军与言论自由(1926年2月27日) 

吴先生还是磨墨罢(1926年3月6日) 

海格尔的政治思想(1926年3月15日) 

惨案的前途黑暗(1926年4月3日) 

政局的前途(1926年4月17日) 

护宪与护法(1926年5月8日) 

护宪与卫戍司令部(1926年5月29日) 

委员制的性质及利弊(1926年6月15日) 

哀山西(1926年7月3日) 

闲话(1926年8月21日) 

闲话(1926年9月25日) 

从武力的胜负到政治的胜负(1926年10月22日) 

闲话(1926年11月6日) 

新年(1927年1月1日) 

军治与党治(1927年1月) 

武汉国民政府与共产党(1927年6月15日) 

我的共产嫌疑的证据 

——致《现代评论》记者(1927年9月24日) 

平均地权的土地法(1928年1月10日) 

反对议会制度的独裁制与委员制(1928年1月25日) 

公民的直接罢免权(1930年1月) 

宪法上监察权的问题(1933年4月10日) 

专家政治(1933年7月) 

对于国民大会职权规定之商榷(1934年4月) 

国民经济的危机(1935年5月10日) 


高一涵年谱简编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甲寅派” 的政论文在民国初年几乎成一个重要文派。……这一派的健将,如高一涵、李大钊、李剑农等,后来也都成了白话散文的作者。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把人物与《甲寅》联想,章行严而外,必忘不了高一涵。 
——吴稚晖:《章士钊——陈独秀——梁启超》 

士钊始为《甲寅杂志》于日本,以文会友,获二子焉:一直隶李大钊,一安徽高一涵也。皆摹士钊所为文,而一以衷于逻辑,掉鞅文坛,焯有声誉。而一涵冰清玉润,文理密察,其文尤得士钊之神。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当时高、李(即李大钊)齐名,海内号“甲寅派”,胡适之曾屡道之,高谓皖士高一涵也。

作者简介

人物简介  高一涵是民国建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新生代思想启蒙者、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群体的重要一员,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学家与政论家。他少年受传统教育,青年留学日本,学兼中西。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先后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现代评论》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和短评,并著有《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欧洲政治思想小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和《金城集》(诗集)等。其思想介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院派启蒙思想家之一。其个人著述与人生历程,体现了转型时代知识分子在学术与政治间的复杂选择。  编者简介  郭双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著有《中华赌博史》、《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化论争》等。  高波,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知识分子史,在《社会科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知识分子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