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读者评分
4.8分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豆瓣8.7分,《纽约时报》专栏作者詹姆斯·内斯特,以一年半时间走访离经叛道的民间海洋研究者,以赌上性命的勇气,亲身体验潜入深海,获得令人震撼的生命体验,写进了《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1星价 ¥24.8 (5.5折)
2星价¥24.8 定价¥45.0
商品评论(6条)
enj***(二星用户)

整本书设计很有想法,与内容贴合,引人入胜,读起来很有代入感

2023-09-02 22:39:11
0 0
102***(三星用户)

仓库包装问题

仓库包装问题 虽然说,提前电话告知了,封面有划痕(这批书都是这样子), 但是,我收货后打开纸箱,发现 第一,面层没有泡泡纸保护,导致了第一本书,就是此书,的腰封直接与纸皮“融合在一起了”,想象一下地壳板块运动,是不是很生动,腰封与纸皮在运输途中直接来个碰撞,都坏了。 第二,既然你拣货的知道此书品相不好,那么为什么不放在下面,用其他书压一下,保护一下呢。如果你做了第一步的泡泡纸,第二步不做就算了。 第三,封套,同理第一,也是有板块运动过,跟书本体都移开几厘米了。本来此书的封套,是一张海洋深度长图,现在破相了。 你发货前告知我书品相不好,我认,不是你们的责任。 但是之后的包装运输而造成的品相进一步破坏,就值得检讨一下了。 可能你拣货的傍晚6点多才包装好发货,赶着下班,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你发货之后造成的书的破坏,是伴随着这本书的一生。 麻烦你们,跟拣货的部门,多沟通一下,上面下面,记得放泡泡纸,特别是没有塑封的更加要注意。 我打5星是给书本的,如果有服务打星,肯定是1星。

2023-06-30 12:11:3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25295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15-06-01
  • 条形码:9787550252950 ; 978-7-5502-5295-0

本书特色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是关于这样一些体验:在水下六层楼深的海底实验室生活是怎样的感受?
和牙齿长达二十厘米的鲨鱼、体形*大的有齿类鲸鱼抹香鲸,以及剧毒的水母共游是何种体验?
不借助任何潜水装备,只凭一口空气潜入海下一百六十米,究竟是神迹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潜能?
迄今为止,大部分海洋研究都在船上进行。而《纽约时报》《户外》专栏作者詹姆斯·内斯特,以一年半时间走访离经叛道的民间海洋研究者,身怀绝技的自由潜水员,以赌上性命的勇气,亲身体验潜入深海,获得令人震撼的生命体验,写进了《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在这里,海洋呈现出深邃宇宙一般令人胆战心惊的美,而人类则展现出陌生而奇妙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内容简介

不得不说,《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它带我进入了一个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居然是符合逻辑的!每深入一个章节,我以往对海洋的了解就又被颠覆一次。海平面十二米以下,重力逆转,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你向下拖拽;鲸类动物有一种近似全息通讯的比人类高效几百倍的沟通方式;自由潜水会令你进入一种半梦半醒,近乎冥想的状态。在幽暗没有光线到达的世界,是真正的宁静之地,也是仿佛另一个宇宙般的异次元空间。在海洋*深处,下着没有止尽的碎屑雪,对这里的居民而言,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在这里,人类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体,见证这个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奇妙。《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中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很少有本书让我连看数遍仍感到欲罢不能;同时,它又有扎实严谨的海洋科学知识背景,正因如此,它同时获得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书评》科学与人文两大媒体的严肃推荐。翻译这本书的白夏本人是专业潜水教练,在翻译过程中也对自由潜水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修订。国家海洋局的曾千慧也为这本书做了专业知识把关(她很喜欢这本书)。《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浪漫结尾,剧透欠扁,还是等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希望你喜欢这本书。

目录

开始
下潜60英尺
下潜300英尺
下潜650英尺
下潜800英尺
下潜1,000英尺
下潜2,500英尺下潜10,000英尺
下潜35,850英尺
上升
后记
致谢
附注
译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你看到了吗?”斯坦利说,“在那儿,左上方。”
  大约在四十英尺以外,看起来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焰火。然后在我们下方,又爆发了一簇亮光。然后右边出现了更多。它们的色彩无比炫目—白光中闪耀着粉色、紫色和绿色。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古代的水手们所描述的燃烧的海洋:生物发光,也就是活着的有机体通过化学作用产生的光能。从细菌到鲨鱼,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海洋生命,都在使用某种形式的生物发光。
  我们透过前窗看出去,闪烁和摇曳的亮光愈发明亮起来,机械性的、一眨一眨的。右边绽出的绿光,和左边十几英尺外绽放的蓝光相辉映。远处有几个信号灯一样的光点在闪动。我们看不到任何形体,看不到动物游过,只有闪耀的光点,就像萤火虫一样。我们漂进了一群……什么东西之中。“这看起来像是某种交流。”库什艾说着,又举起了相机。
  进行生物发光的动物用光线来威吓、转移对方注意、引诱和交流。长相奇特丑陋的鱼,用头顶上一盏小灯来吸引猎物。巨型乌贼*大可以生长到六十英尺长或更大,人们相信它们甚至生活在比深海层更深的水域中,它们使用明亮的闪光来和其他乌贼交流,或许用的是类似莫尔斯电码的方法。这些乌贼、鱼,还有其他深海动物都进化出了巨大的眼睛,这不是为了应对阳光—它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太阳,而是为了捕捉*微弱的生物发光的闪烁。
  对于动物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光来交流,我们知之甚少,因为对于深海动物的研究本来就少之又少。人类仅仅拍摄过两只巨型乌贼,只有一次,研究人员们捕捉到了巨型乌贼发送的生物发光信号的场景。
  依旧有许多陆地上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生物发光,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现在肿瘤学家们应用从海肾(一种水母一样的胶状动物)中提取的发光基因,来研究癌细胞和病原体在治疗下的反应。海肾基因也被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从干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到病毒如何感染活体组织。
  二〇〇〇年一月,美国艺术家爱德华多·卡克雇用了一个法国遗传学机构,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白化变种的兔子的基因组中,从而创造了**个、也是极具争议的艺术作品,发光哺乳动物。二〇一三年,一个美国研究组计划改变植物的基因,使它们可以在黑暗中发光,他们在众筹网站的创意项目融资竞投中筹得了四十八万美元的资金。研究组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发光的植物可以替代路灯。
  大约在卡克推出发光兔子的同一时间,科学家们将一种发光基因植入普通的斑马鱼体内,创造了闪光鱼,这是世界上**批人工基因改造的发光鱼类。现在在全美各地的宠物店里,都有这种闪光鱼的身影。
  斯坦利重新打开照明灯,我们面前黑暗的海水立即变成了灰色,飘落着无边无际的碎屑雪。焰火消失不见。面前的场景似乎更奇异了。我们面前游过去一群鱼,但是它们没有像普通鱼类那样平行游动。它们向着水面,竖直游动。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它们看起来像是一群银色的感叹号。
  虽然大多数陆地上的生物都局限在同一个水平平面上,然而生活在海洋中层、也就是水面和海底之间地带的生物,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行进。这片世界毫无特征可言,而且亘古不变。这里没有山脉,没有天空,没有地表,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以帮助分辨左右和上下。夜晚永远不会变成白天,没有四季的变迁。这儿的温度几乎是恒定不变的。这里也没有动物们的固定家园,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没有需要到达的目的地,有的只是一成不变的漂流。在这里,我感到一种深重的、关于生存的悲伤;这是我所见到过的*黑暗、*荒凉的地方。
  海洋中层里的危险也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有些动物会逃离这个单调乏味的空间,它们在太阳出来时向上巡游数百英尺,游到稍浅一些、更加明亮的水域,然后在夜间重新下潜到幽暗的水域中,把自己隐蔽起来。这种巡游是地球生命中规模*大的动物迁徙,并且它每天都在发生。然而,生活在深层带的大多数动物,永远不会离开。
  “艾达贝尔”号已经下潜超过两千英尺。潜水艇外壳发出的吱嘎声变得更大,也更加频繁了。现在外面的压强已经超过每平方英寸九百磅。如果船舱墙壁上忽然出现一个针孔大小的漏水点,那么强烈的水流会像一把外科手术刀一样切开船体,直到水流不断加大,将“艾达贝尔”号的船体彻底摧毁。在这个深度,死亡的过程不会太慢—我们在一瞬间就被压扁了。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我对这一切感觉很安稳。在下潜之前,我认为自己在这样的深度会感到惊恐和紧张,但是现在,在海面下两千英尺深的地方,我感到镇定,几乎是沉静的。几乎没有什么在我的掌控之中—我无法离开潜艇,也无力阻止船体的坍塌。所以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抱怨或者担忧都是没有用的。
  这让我想起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巴黎伦敦落魄记》中的一段:作为洗碗工的奥威尔刚刚被巴黎的一家餐馆解雇,彻底一文不名了,他描写了骤然之间坠入生活谷底的欣快。“知道自己终于真正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几乎感到愉快。你总是说什么沦入底层—好了,这就是底层,你已经到这儿了,而且你还能承受得住。这种想法消除了很多焦虑。”
  我用手托着下巴,听着“艾达贝尔”号的钢铁外壳低声呻吟,吱嘎作响,我意识到,如果我们全都死在这儿了,也没有人会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我认为自己的放松可以部分归功于斯坦利。在岸上时,他安静而又精明。他不理会我的提问,看上去好像被我的出现打扰了一样。这也算不上出乎意料,他难于相处的臭脾气在全罗丹岛都是出了名的。
  但是在海下,在水面以下数千英尺,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他聊着天,大笑着,在我们身后他装了一台汽车音响,大声播放着迪斯科和爵士乐曲,他随着节拍跺着脚。我们坐在一艘潜艇里周游海底世界,这艘潜艇是他花费自己的金钱、用自己的双手打造的,在这个王国里,他比其他任何人花费的时间都多。我们是他家里的客人,他下定决心,要带我们大开眼界。
  ……

作者简介

詹姆斯·内斯特,《户外》《纽约时报》《男士月刊》《创意家居》等著名报纸和期刊的专栏作者。内斯特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和海洋爱好者。二〇〇九年,他参加了《户外》杂志主办,在挪威和俄罗斯举行的冲浪远征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和他的团队**个冲破了北极圈。他的足迹覆盖美洲中部和南太平洋地区,还与岛国瓦努阿图的本地农民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如今,内斯特住在他自己亲手改建的房子里,驾驶着他的爱车,一九七七年产梅赛德斯-奔驰300D,燃料是使用过的食用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