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绥远1936: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
读者评分
4.8分

绥远1936: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

¥19.1 (2.7折) ?
1星价 ¥27.3
2星价¥27.3 定价¥69.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2条)
***(二星用户)

很真实的记录,很有感触,会时不时拿出来复读。

2022-08-14 23:23:14
0 0
日京日***(三星用户)

著名中国摄影家方大曾记录专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值得拥有!

2022-07-19 12:37:4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077781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44077781 ; 978-7-5440-7778-1

本书特色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北平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从小热爱摄影,在中国摄影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的那个年代,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摄影师。方大曾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他的镜头中没有达官贵人,更没有风花雪月的仕女照,对社会的关注让他频频将镜头对准底层百姓,思考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进入1930年代,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战争形势,热血青年方大曾拿起相机,饱含激情地记录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准备,同时揭露出日军的种种丑恶行径。   1936年底,绥远战争爆发。方大曾只身北上,深入绥远抗战前线。在持续四十多天的战斗中,他凭借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与毅力,孤身一人,在茫茫荒原上追捉着战火的脚步,拍摄了大量纪实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绥远战争的过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方大曾**时间赶赴前线。在华北战场上拍摄采访了三个月后,这位蜚声国内的战地记者突然失踪,从此再无音讯。   他是**位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摄影记者,将生命的形态永远定格在了25岁,只留下家人和朋友年复一年的等待。   时至今日,方大曾拍摄的837张照片悉数为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位传奇的战地摄影记者终于从尘封的历史中被重新发现,连同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同进入现代人的视野。   翻开这本书,震惊我们的或许会更多更多……

内容简介

*方大曾,一个让我们想起来就充满惭愧、惶恐、痛心、振奋与期待的不老传奇!   *完整收入方大曾当年在《大公报》《申报》等报刊上所发表的各类作品:金戈铁马、激扬文字,实录国族兴亡、喉抵刀尖的时刻,铁血男儿的殊死拼杀!   *收入**发现的方大曾遗留人世间的另一批摄影作品:还原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等正面战场大致完整的历史拼图。   *首次完整呈现中国摄影***富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方大曾的生命轮廓,比肩罗伯特卡特,传奇而又悲壮。   *837张国家博物馆珍藏图片“嵌入”历史,注目那些鲜为人知的抗战瞬间,走近那些奋勇抗争的人们,见证一个民族,死亡和苦难的冲击下,战火的硝烟与国人沉痛的自省迸发出的自信与从容。

目录

序言
引言
**篇 消失的传奇:战地摄影师方大曾
一  方大曾生平及其摄影活动
二  方大曾纪实摄影的时代内涵
三  方大曾被再“发现”的思考
第二篇 国破山河在
一  华北危机
二  强盗野心
三  救亡呼声
第三篇 绥远的乌云
一  绥远在哪里
二  美丽的喇嘛庙
三  侵略者与分裂者
第四篇 从长城到阴山
一  到前线去
二  严阵以待
三  战地硝烟
四  铁血勇士
五  兵火之痛
第五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  民众的力量
二  联合阵线
三  声援与慰劳
第六篇 方大曾和他的战友们
结语方大曾摄影的学术价值
附录方大曾生前所发表作品概览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七八十年前,北中国的勇士奔赴沙场,拼杀敌寇。他们不知道北平青年方大曾正在拍摄无数抗日军民的英勇与牺牲。方大曾,也不知道自己即将捐躯;不知道他留下的照片,悉数湮没,长达半个世纪;不知道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首度揭示了这批照片;不知道学者杨红林先生于新世纪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研究并呈现了他的摄影生涯。
  昔年的抗敌者在照片中活着,一如不知所终的摄影游侠方大曾,活在自己的照片中。回顾抗日战争的伟大史诗,我们不再会忘记方大曾的个人史诗——感谢阮义忠先生!感谢杨红林先生!
  ——陈丹青
  方大曾的作品像是三十年代留下的一份遗嘱,一份留给以后所有时代的遗嘱。这些精美的画面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旧式的火车,早已消失了的码头和工厂,布满缆绳的帆船,荒凉的土地,旧时代的战场和兵器,还有旧时代的生活和风尚。然而那些在一瞬间被固定到画面中的身影、面容和眼神,却有着持之以恒的生机勃勃。他们神色中的欢乐、麻木、安详和激动;他们身影中的艰辛、疲惫、匆忙和悠然自得;都像他们的面容一样为我们所熟悉,都像今天人们的神色和身影。这些三十年代的形象和今天的形象有着奇妙的一致,仿佛他们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120底片里脱颖而出,从他们陈旧的服装和陈旧的城市里脱颖而出,成为了今天的人们。这些在那个已经消失的时代里留下自己瞬间形象的人,在今天可能大多已经辞世而去,就像那些已经消失了的街道和房屋,那些消失了的车站和码头。当一切都消失之后,方大曾的作品告诉我们,有一点始终不会消失,这就是人的神色和身影,它们正在世代相传。
  ——余华

作者简介

杨红林,笔名南庄,1973年生,历史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从事近代史及老照片研究,先后发表《义和团时期西方影像背后的“中国观”》、《方大曾的纪实摄影及其时代内涵》、《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间谍在华摄影活动》等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经典影像背后的民国社会》、《半世繁华:民国**外交家顾维钧》、《1915:中国表情》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