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遇者
读者评分
4.8分

偶遇者

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作品,深受著名学者萨义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库切等人盛赞。

1星价 ¥10.9 (3.3折)
2星价¥10.9 定价¥3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8条)
ztw***(二星用户)

当代外国文学

诺奖作品,无塑封,书页很脏。

2024-04-19 20:00:55
0 0
ztw***(二星用户)

不错不错,幸免于难!

2023-12-29 17:38:3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77612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7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40776121 ; 978-7-5407-7612-1

本书特色

  《偶遇者》是戈迪默发表的*后一部长篇小说,萨义德称赞此书为“富有创造性的杰作”,《纽约书评》《泰晤士报》等媒体认为此书比任何作品都更直观贴切地展现了阿拉伯世界图景和穆斯林生活。《费城问讯报》评论道,这部小说超过了任何政治观点,其旨意也远远高于对人类奋斗的探讨,是戈迪默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更毫不掩饰对此书的赞叹,称与这部笔法“炉火纯青”的《偶遇者》相比,“大多数现代小说顿显黯然失色”。
  《偶遇者》有着经典小说式引人入胜的叙事,也不乏当代大家手笔的全球性视野和社会关怀,是既好读又启迪深思的一流文学作品。纳丁·戈迪默不仅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更是反种族隔离的社会活动家、非洲国民大会成员以及公众人物。她的作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受到各界的高度好评。2014年7月戈迪默逝世后,也在国内引发了其作品的阅读以及学术界研讨的热潮。《偶遇者》属于漓江社的“纳丁·戈迪默作品系列”,该系列所收作品均为在中国大陆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南非富家千金朱莉和修车工阿布杜——两个背景截然不同的“偶遇者”,却相互吸引并深深相恋。当阿布杜因其非法移民身份将被驱逐出境时,朱莉不顾一切与阿布杜结婚,并追随丈夫回到他贫穷落后的沙漠故乡。在朱莉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之际,阿布杜却不甘心困居沙漠,千方百计想逃离这种生活。身份的悬殊、不甘于现实的向往,让在欲望的交叉点上相遇的一对恋人,又因彼此的欲望而渐行渐远。
  《偶遇者》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出版于2002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深受著名学者萨义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库切等人盛赞,并被评为戈迪默的小说之一。非洲的两个世界,奢华的宴会和辽阔的沙漠,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人性的弱点和情感的桎梏,一切在戈迪默笔下都是赤裸裸的。她并不作道德评判,却能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展开对种族、文化、宗教及身份认同的深思,并引发关于生命归属的哲学追问。本书是小说《偶遇者》中文简体版的首次出版。

节选

那封公函在那个周末一定就已经放在某个人的抽屉里。也或许是放在邮局里,也就是修车厂所属邮区的邮局。任何按照他的假名写给他的信,*后都会寄到那里。事后,她试着想象这间在星期天关上门的邮局是什么样子,却徒劳无功,只感到它像个阳光下的昼魇,像是夜间黑暗床铺上的突然心悸。那一纸东西之所以可以堂皇地称为“公函”,不只是因为它用傲慢的口气,引用了颁布于某年某日的某章某条法律条文。那是来自内政部的。信中说,就本部所悉,您原名某某某,目前正以化名某某某(那个油猢狲会应答的名字)居住在某某地址,但查对方之入境许可,已于某年某月某日到期;根据法律第几条第几款之规定,此乃违法行为,因此您必须在十四日内离境,否则将面临起诉和驱逐出境之后果。
  因为是政府公函,所以它是没有贴邮票的。她从未收到过政府公函,因为就连她的个人所得税,都是由父亲的会计师负责处理。他来到小村屋时,身上仍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手上拿着信封。信封的开口已被撕开,参差不齐;他早料到这样的信里面说的是什么。他现在的表情,和他在修车厂里读到信的时候没有两样。“终于来了。”
  她几乎已忘了这一回事。自从他为她找到一辆二手车迄今,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他每晚来她家里,两人与朋友到夜总会狂欢,周六的大草原郊游,并肩躺着享受寂静,做爱时的激情与事后的平静——这一切都松懈了她的警惕之心。这些事情(她忽然记起了那两句话)“把未来尽可能延搁下来……让一切停留于现在的状态”。
  她猛地坐到床上,把整封信又读了一遍。他则静静地站着,仿佛自己业已是个丧失居住在这房子里的资格的陌生人。她哭了起来,跑过去扑在他怀里,但他却没有试图安抚那双抱住他的手。两人的脚步摇摇晃晃。然后,她又从他身上挣开,捡起地上的信,牵着他的手,拉他并肩坐下,把信又重读了一遍。他熟悉它的形式、内容与措辞,因为这一直是这个世界跟他打交道的方式。她试图找出信中的漏洞,想发现一些可以有利于他的模棱两可的措辞。不过他知道,这是徒劳的,因为它所传达的是*明确无疑的信息:离开,滚蛋,走。
  她生气了。是谁告的密?他们怎么会知道的?都过了那么久了,他们怎么还会想起这件事情来的?都已经过了两年又……
  两年又几个月。
  谁干的呢?为了什么?
  任何人都有可能。也许是某个觊觎我的工作的人。对,这很正常。
  正常?你伤害了谁,抢走了别人什么呢?不过就是一份烂工作和一个烂房间!
  朱莉,我抢走了某个在这里有正当身份的人的东西。
  他的眼神像探照灯一样探入她的内心,双唇因为激烈痛苦而紧闭,那个俊俏、线条优美的笑容已了无痕迹。就连我身上这件脏兮兮的衣服……就连我在街角栖身的那间棚屋,都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本来都是他的。
  一阵由他们所不知道的认知差距所形成的强风在他们之间刮起,把两人吹得远远的。在沮丧中,她想要伸出手把他抓紧,以防他被吹走,以防自己被吹走。
  你怎么可以这样淡然处之!为什么你不打算想想办法!总有办法的。为什么你不直接去那地方,我是说内政部。明天早上马上去……你怎么可以就这样……
  “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我?”他知道这是这个女孩真正想说的话。对她来说,他被驱逐出境意味着她失去爱人,意味着床会变空,至少在找到下一个爱人之前是如此。对,她是自由和安全的,她可以去找下一个爱人。为了让她(和他自己)平静下来,他说:我会去内政部,但这是没有用的,他们会把近一年半以前的另一份公函调出来;他们应该会知道我当时就应该离境的。
  所以你本来就知道,虽然事隔那么久,他们一定还是会记得你?
  对,我是知道。我想,之前他们一定是把我的档案给搞丢了。像我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有可能一时把我忘了。我是可以去找他们理论,但又有何益?倒不如什么都不做,而装作我根本没收到信,装作我早已不在修车厂里工作。
  好方法,他们不会知道你住在我这里的。你没有住在那个地址,他们就拿你没辙。
  我想他们迟早会知道我住在哪里。
  我想到了,一定是你老板告的密!“他是个麻烦人物,他配不上你,他甚至连待在这个国家的权利都没有。”你的工作怎么办呢?就算他没有,你还是从修车厂消失为妙。
  消失(这个字眼一直是他想说而想不起来的),对。
  ……

相关资料

《偶遇者》堪称一部富有创造性的杰作……戈迪默以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阿拉伯世界的图景。

  ——(美)爱德华萨义德

  戈迪默游刃有余地勾勒出流亡、背叛、阶层不等和种族偏见等主题中的人物心理,从而赋予朱莉和阿布杜的关系以不同寻常的悲剧力量和理性深度。

  —— (美)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一部令人赞叹的作品。关于穆斯林的生活,很难想象有比这部《偶遇者》所描绘的更饱蘸同情心、更直观贴切的了。

  ——(南非)库切,《纽约书评》

  《偶遇者》超越了任何政治观点,其旨意也远远高于对人类奋斗的探讨。这是戈迪默*好的小说之一。

  ——(美)《费城问讯报》

  炉火纯青。在戈迪默的沉峻语调和情感内涵面前,大多数现代小说顿显黯然失色。

  ——(英)《泰晤士报》

  上下求索、绝不妥协……《偶遇者》为身份认同、归属感和寻求更好生活的权利等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文学评论》

  《偶遇者》是一部雄壮且深为感人的史诗。纳丁戈迪默成功地创作了她的又一部深刻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

  ——《每日邮报》

  在《偶遇者》中,戈迪默娴熟地塑造了一对渐行渐远的恋人,并敏锐而巧妙地就被损害者的问题进行了别有见地的探讨。

  ——《纽约客》

作者简介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南非国宝级作家,1991年,她因其“壮丽宏伟的史诗创作对人类的贡献”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作家。著有《我儿子的故事》《七月的人民》《无人伴随我》等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戈迪默不仅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更是反种族隔离的社会活动家、非洲国民大会成员以及公众人物。

  梁永安,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现专事翻译工作,译有《师父还在沙漠里》《英雄的旅程》《盲眼刺客》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