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2452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66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122245243 ; 978-7-122-24524-3

本书特色

本书是长春工业大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基础化学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课题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19章,主要内容有:气体、热力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光化学;催化作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样品采集与处理;化学定量分析;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吸光光度法;色谱;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基本有机化合物;元素化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学多学时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材,也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物理专业的高校师生的基础化学教材和参考书。

内容简介

《工科基础化学》将传统无机哈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内容融合成一本工科基础化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化学、化工、环境、食品等各个专业使用。

目录

第1章气体11.1理想气体1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1.2摩尔气体常数21.1.3理想气体模型31.1.4理想气体混合物31.2实际气体41.2.1实际气体的行为41.2.2范德华方程51.2.3其他状态方程式71.3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71.3.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71.3.2临界参数81.3.3真实气体的p-vm图及气体的液化81.3.4范德华方程式的等温线81.3.5范德华气体的临界参数81.3.6对比状态和对比状态定律91.4压缩因子图———实际气体的有关计算91.4.1普遍化压缩因子91.4.2普遍化压缩因子图91.4.3压缩因子图的应用10第2章热力学112.1热力学概论112.1.1热力学的目的和内容112.1.2热力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局限性112.2热力学基本概念122.2.1体系与环境122.2.2体系的分类122.2.3体系的性质122.2.4热力学平衡态132.2.5状态和状态函数132.2.6过程和途径142.2.7热和功142.3热力学**定律152.3.1热力学**定律的文字表述152.3.2热力学能152.3.3热力学**定律的数学表达式162.4热的计算162.4.1单纯变温过程热的计算162.4.2相变过程热的计算182.5可逆过程202.5.1不同过程时的体积功202.5.2可逆过程222.5.3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222.5.4卡诺循环232.6实际气体的δu和δh242.6.1焦耳-汤姆逊效应242.6.2实际气体的pv-p等温线262.6.3实际气体的δu和δh262.7热化学272.7.1标准态272.7.2化学反应计量式(标准式)272.7.3反应进度272.7.4标准摩尔反应焓282.7.5盖斯定律282.7.6标准摩尔生成焓282.7.7标准摩尔燃烧焓292.7.8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302.7.9恒压热效应和恒容热效应302.8两个热力学定律简介312.9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312.9.1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312.9.2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312.10热力学第二定律322.10.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叙述322.10.2两种经典叙述的等效性332.10.3卡诺定理332.11熵342.11.1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342.11.2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362.1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382.12熵变的计算392.12.1理想气体体系熵变的计算392.12.2相变过程412.13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反应的熵变422.13.1热力学第三定律422.13.2由标准熵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熵432.14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432.14.1亥姆霍兹函数及其判据432.14.2吉布斯函数及其判据442.15热力学状态函数间的关系式442.15.1热力学基本方程442.15.2对应系数关系式452.15.3其他判据式452.15.4麦克斯韦关系式462.15.5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462.15.6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472.16δg的计算47第3章化学热力学493.1多组分体系的热力学493.1.1概述493.1.2组成的表示法493.1.3偏摩尔量503.1.4化学势533.1.5气体组分的化学势553.1.6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583.1.7理想液态混合物593.1.8理想稀溶液613.1.9稀溶液的依数性643.1.10活度与活度因子663.2化学平衡693.2.1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703.2.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和标准平衡常数713.2.3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的计算743.2.4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743.2.5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53.2.6同时平衡773.3相平衡783.3.1相律783.3.2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813.3.3二组分体系理想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833.3.4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863.3.5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的双液系903.3.6二组分液固平衡相图95第4章化学动力学1044.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1044.1.1反应速率的定义1054.1.2反应速率的图解表示1064.1.3基元反应和复合反应1064.1.4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1074.1.5反应级数1084.1.6用气体组分的分压表示的速率方程1084.2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1084.2.1零级反应1084.2.2一级反应1094.2.3二级反应1104.2.4n级反应1124.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34.3.1范特霍夫规则1134.3.2阿伦尼乌斯方程1144.3.3活化能1164.4典型复合反应1174.4.1对行反应1174.4.2平行反应1184.4.3连串反应1194.5复合反应速率近似处理方法1204.5.1稳态近似法1204.5.2平衡态近似法1224.6链反应1224.6.1单链反应的特征1224.6.2单链反应的机理推导反应速率方程1234.6.3支链爆炸反应1234.7双分子反应的碰撞理论1264.8单分子反应理论1274.9过渡态理论1284.9.1势能面和反应途径1284.9.2过渡态理论速率常数公式的建立1304.9.3热力学关系式131第5章界面化学1335.1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吸附、表面吸附剂1335.1.1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1335.1.2溶液表面吸附和gibbs吸附公式1345.1.3表面活性剂1355.2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1385.2.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1385.2.2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1395.2.3弗罗德利希(freundlich)等温式1405.2.4bet多层吸附公式140第6章胶体化学1426.1胶体的光学性质1426.1.1丁铎尔效应1426.1.2瑞利公式1436.2胶体的动力性质1446.2.1布朗运动1446.2.2扩散和渗透压1456.2.3沉降与沉降平衡1466.3胶体的电学性质1476.3.1电动现象1476.3.2电泳1476.3.3电渗1486.3.4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1496.4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作用1496.4.1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1496.4.2溶胶的聚沉151第7章光化学1547.1单分子电子激发态衰变的相关光物理过程1547.1.1光化学基本定律1547.1.2单分子电子激发态衰变———雅布伦斯基(jablonski)图1557.2光化学反应动力学量子产率光敏与猝灭1567.2.1量子产率1567.2.2光化学反应动力学1577.2.3光敏和猝灭157第8章催化作用1598.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1598.1.1概念1598.1.2催化反应机理1598.1.3催化剂的基本特征1608.2均相催化复相催化酶催化1618.2.1均相催化1618.2.2复相催化1618.2.3酶催化162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639.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1639.1.1玻尔氢原子模型1639.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649.1.3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规律1649.1.4测不准原理1649.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659.2.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1659.2.2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1669.2.3电子云1679.2.4量子数1689.3原子中电子的分布1699.3.1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1699.3.2基态原子中电子的分布1719.3.3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1749.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769.4.1原子半径1769.4.2电离能1779.4.3电子亲和能1779.4.4元素的电负性179第10章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18010.1价键理论18010.1.1共价键的形成18010.1.2价键理论的要点18010.1.3共价键的特征18110.1.4共价键的类型18110.1.5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8310.2杂化轨道理论18310.2.1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18310.2.2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183*10.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8610.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18610.3.2分子的空间结构18710.4分子轨道理论18810.4.1分子轨道的形成18910.4.2分子轨道能级18910.4.3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18910.5分子间力与氢键19010.5.1分子的极性与偶极矩19010.5.2分子的变形性19110.5.3分子间力19110.5.4氢键19310.6晶体结构19410.6.1晶体及其内部结构19410.6.2离子晶体19510.6.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9810.6.4金属晶体19810.6.5混合型晶体19910.6.6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00第11章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20411.1分析误差理论20411.1.1误差与偏差20411.1.2准确度与精密度20611.1.3误差的来源(sourcesoferror)20711.1.4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20811.1.5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20911.1.6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21011.1.7计算规则21111.1.8分析化学中数据记录及结果表示21111.2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21211.2.1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21211.2.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1311.3分析质量控制21411.3.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21411.3.2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1711.3.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218第12章样品采集与处理22012.1采样方法22112.1.1固体试样的采集22112.1.2液体试样的采集22212.1.3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2312.1.4气体样品的采集22512.2样品预处理方法22512.2.1溶解法22612.2.2熔融法22712.2.3半熔法22712.2.4干法灰化法22812.2.5微波消解法22812.3分离和富集方法23112.3.1沉淀分离法23212.3.2液-液萃取分离法23412.3.3离子交换分离法23812.3.4液相色谱分离法242第13章化学定量分析24413.1滴定分析基本原理、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多组分选择滴定24413.1.1滴定分析法概述24413.1.2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24613.1.3酸碱滴定法25013.1.4配位滴定法26213.2重量分析基本原理沉淀溶解平衡27413.2.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27413.2.2重量分析法的分析过程及对沉淀的要求27513.2.3重量分析法应用选例27613.2.4沉淀溶解平衡276第14章电化学原理及应用27814.1电化学原理27814.1.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27814.1.2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27914.1.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28114.1.4强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28514.1.5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28814.1.6电池电动势的产生及测定29014.1.7可逆电池的热力学29314.1.8电极电势29514.1.9电解与极化29914.1.10析出电位及金属的分离30114.1.11金属的腐蚀与防腐30214.2电位分析法30314.2.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0414.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30514.2.3电位分析法30814.3氧化还原滴定法30914.3.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30914.3.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1014.3.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31114.3.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滴定31214.3.5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31314.3.6高锰酸钾法31414.3.7重铬酸钾法31514.3.8碘量法316第15章吸光光度法31915.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31915.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2015.1.2光的吸收基本定律32115.1.3朗伯-比耳定律32115.2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32215.2.1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32215.2.2吸光度的测量原理32315.3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32315.3.1显色反应和显色剂32315.3.2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32415.3.3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32615.4吸光光度法的应用32615.4.1定量分析32615.4.2配合物组成和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32815.4.3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32815.5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32915.5.1基本原理33015.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3215.5.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333第16章色谱33616.1色谱基础理论33616.1.1色谱法的分类33616.1.2色谱法基础知识及术语33716.1.3色谱动力学基础理论33916.2气相色谱34416.2.1气相色谱固定相34516.2.2典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34716.3液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34916.3.1高效液相色谱仪35016.3.2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流动相35316.4色谱-质谱联用35416.5毛细管电泳355第17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35717.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5717.1.1按照碳的骨架分类35717.1.2按官能团分类35817.2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35917.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35917.3.1俗名和普通命名法36017.3.2衍生物命名法36017.3.3系统命名法36017.4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37017.4.1同分异构观象37017.4.2构造异构37117.5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及与结构的关系37117.5.1沸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7117.5.2熔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7217.5.3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73第18章基本有机化合物37418.1饱和烃37418.1.1链烷烃37418.1.2环烷烃38118.1.3饱和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38618.2不饱和烃38718.2.1单烯烃38818.2.2炔烃39818.2.3二烯烃40418.3芳烃40818.3.1单环芳烃40918.3.2多环芳烃42218.3.3芳香性,休克尔(hückel)规则42718.3.4芳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42918.4立体化学43018.4.1异构体的分类43018.4.2对映异构43018.4.3偏振光和比旋光度43218.4.4分子的手性和对称因素43518.4.5含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43618.4.6构型和构型标记43718.4.7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43818.4.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43918.4.9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44018.4.10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44118.4.11立体专一性44518.5卤代烃44518.5.1卤代烃的分类与结构44518.5.2物理性质44618.5.3化学性质44618.5.4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46118.5.5重要的卤代烃46318.6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46618.6.1核磁共振波谱46618.6.2红外吸收光谱47218.7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47718.7.1醇47818.7.2酚49018.7.3醚和环氧化合物49718.8醛和酮50318.8.1醛、酮的定义和分类50318.8.2羰基的结构50318.8.3醛、酮的物理性质50418.8.4醛、酮的化学性质50518.8.5醛和酮的制法52018.9羧酸及羧酸衍生物52118.9.1羧酸52118.9.2羧酸衍生物53018.10有机含氮化合物53918.10.1硝基化合物53918.10.2胺类54318.10.3重氮及偶氮化合物55418.11杂环化合物56218.11.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56218.11.2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56318.11.3单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56418.11.4重要五元杂环及衍生物569第19章元素化学57119.1氢、氢能源57119.1.1氢原子的性质及其成键特征57119.1.2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7219.1.3氢气的制备57319.1.4氢能源57419.2ⅰa、ⅱ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57719.2.1概述57719.2.2单质的性质57819.2.3重要化合物57919.2.4盐类58219.2.5对角线规则58319.3ⅲa-ⅶ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58419.3.1硼族元素的特性58419.3.2碳族元素59019.3.3氮族元素59719.3.4氧族元素60519.3.5卤族元素61819.4稀有气体62819.4.1稀有气体的存在、结构、性质和用途62919.4.2稀有气体化合物63019.5ⅰb、ⅱb族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63219.5.1铜族(ⅰb)元素63219.5.2锌族(ⅱb)元素63619.6过渡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64119.6.1过渡元素概述64119.6.2钛族、钒族元素64419.6.3铬族元素64819.6.4锰族元素65219.6.5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65419.7稀土元素66019.7.1镧系元素概述66119.7.2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66319.7.3镧系元素的提取66419.7.4稀土元素的应用665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振波,长春工业大学,教授 基础化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绿色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相关教学经验。主持长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生物食品专业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长春工业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