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1星价 ¥105.0 (8.2折)
2星价¥105.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919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537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303191987 ; 978-7-303-19198-7

本书特色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分为上、下两辑,上辑收录了童庆炳的作品《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下辑收录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主要内容包括:谈古论今——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谈西论中——开放自我与走向世界;宗教与诗学——诗人(作家)的宗教情结。通过对儒、道、释文论思想的差异和互补的研究,通过对气、神、韵、境、味等文化范畴的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性格。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和专著《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择取了具有原创性的十二大文论家予以现代读解,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识图以现代审美心理学阐释古代诗学。

目录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导言:古今对话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策略**章 儒、道、释文论异同及其文化蕴含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 五、儒、道、释文学思想互补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及其民族文化个性 一、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 形式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五、形成中华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第三章 孔子文论读解 一、“仁”学与“文质”观 二、“兴、观、群、怨”说及其整体性 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情感快适度第四章 孟子文论读解 一、“与民同乐”与古典人文主义 二、“养气”“知言”与文学创作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文学接受第五章 庄子文论读解 一、 “道”与“本色”之美 二、“道”与“言不尽意” 三、“虚静”说与“距离”说 四、“物化”说与“移情”说第六章 陆机文论读解 一、陆机等人文论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文体十分法及其新界说 三、创作构思的系统探索 四、艺术标准——应、和、悲、雅、艳 五、“应感之会”与创作灵感描述第七章 刘勰文论读解 一、《文心雕龙》——“文本乎道” 二、《文心雕龙》——文体层面论 三、《文心雕龙》——“神思”创作构思论 四、《文心雕龙》——“知音”欣赏论第八章 钟嵘文论读解 一、“自然英旨”说与诗歌自然之美 二、“怨悱”说与诗歌的审悲快感 2叭 三、“滋味”说与诗歌的情感抒发 四、“品第”方法与传统的局限第九章 司空图文论读解 一、“韵外之致”说的学术背景 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韵外之致”说的美学 内涵 三、“醇美”——“韵外之致”的理想 四、“全美为工”——“韵外之致”的必要条件 五、“辨味言诗”与读者的审美体验第十章 严羽文论读解 一、宋代的两条诗学路线 二、“参禅”与“以禅喻诗” 三、作为诗歌题材论的“别材”说 四、作为诗歌本质论的“别趣”说 五、作为诗歌创作论的“妙悟”说第十一章 苏轼文论读解 一、“清景一失后难摹”——艺术灵感论 二、“胸有成竹”——艺术心象论 三、“随物赋形”——艺术表现论 四、“枯澹”——艺术风格论第十二章 王夫之诗学读解 一、“即景会心”——艺术直觉论 二、“圆净成章 ”——整体结构论 三、“兴观群怨”新释——本体论与鉴赏论 四、“乐体诗用”——“诗乐一理”论第十三章 李贽文论读解 一、“童心说”的理论假设和美学内涵 二、“童心说”与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说 三、“童心说”的现代意义第十四章 王国维文论读解 一、“独立”说及其意义 二、“慰藉”说及其意义 三、“天才”说及其意义 四、“古雅”说及其意义 五、“境界”说及其意义 六、王国维文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 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的社会条件 二、“五四”思想文化运动“反传统”及其意义 : 三、传统是活的,与现代共存 四、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深度文化的支撑第十六章 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当代文论的四个时期 二、古今对话之必要 三、中西对话之必要附录:主要引用书目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 ——“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心理学解美的极致与“格式塔质” ——浅议“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有所“吐”才能有所“纳” ——“才、胆、识、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 ——“穷者而后工”说的心理学内涵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 ——“虚静”说浅释情感的二度审美转换 ——“情景交融”说浅释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 ——释“无意于佳乃佳”出路在于超越语言 ——如何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意义有限向无限的生成 ——“含蓄”与“简化性”诗美常在咸酸之外 ——“味外之旨”臆解从“断片的人”到完整的人 ——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主体心理意象的诗化 ——谈审美联想心理定向与美的幻觉 ——谈审美投射与天地万物相往来 ——谈审美移情换另一种眼光看世界 ——谈审美心理距离心灵与自然的沟通 ——谈“异质同构”欲望的替代性满足 ——谈审美升华返回人类精神的故园 ——谈心理原型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 ——谈审悲快感陋劣之中有至好 ——谈审丑快感代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