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增订版

1星价 ¥33.8 (4.9折)
2星价¥33.8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2654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16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1726544 ; 978-7-5117-2654-4

本书特色

尊严是一种以它自身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它并不为达到任何其他目的服务,更不能为其他目的而被牺牲掉。失去尊严的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如果我们反对将任何人像奴隶或牲口一般地非人化或作非人对待,那么我们就必须维护和捍卫每一个人的尊严,包括那些反对和破坏尊严这一普世价值的人们。唯有如此,尊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价值,一种连它的敌人也不能不自己需要的做人的保障。





比起十年前我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今天正义和尊严问题已经在中国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就我本人而言,在这十年间基本没有改变的是,我在思考正义问题时所运用的一个判断价值(当然不是唯一价值)仍然是尊严: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在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





——徐贲

内容简介

一、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评论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曾入选为2009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作者以“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为价值原则的判断标准,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问题。全球化的新经验前所未有地向人们提出了群体尊严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无一不与一些群体损害另一些群体的尊严有关。全球关系中的霸权、强制性渗透、剥削及控制和国家群体内部的压迫、迫害、舆论钳制、经济剥削和政治暴力,都在破坏人的完整性,因而都是不正义的。


三、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格局的基本治理单位,民族国家仍然在设置和影响普通人公共生活的基本社会空间。群体在国际间所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与个人在国家群体内部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十分相似。反对无尊严和蔑视就是争取承认。争取承认从根本上把全球正义和社会正义联系为一个整体。因此,关心公共生活的尊严应当在国家社会群体内部同时开始。



目录

前言 绪论:从公共生活看全球正义和公民群体认同 **部分全球化和全球正义 **章全球化、现代性和民族国家 第二章从三种公民观看两种全球化 第三章全球化中的市场和民主 第四章全球化中的国家合法性和公民权利 第二部分社会正义和国族认同 **章正义和社会之善 第二章分配正义和群体认同 第三章从惩罚到权利的法律正义 第四章正义、非正义战争和群体认同分歧 第三部分全球化中的公众和公共生活 **章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 第二章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 第三章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 第四章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第五章正派社会和学习认同 第四部分全球化中的群体生活和公民社会 **章博物馆和民族国家 第二章物品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第三章文物收藏和怀旧的大众文化 第四章公民社会和新全球伦理秩序 第五章全球化、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在当代汉语学者中,徐先生是我*敬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和深入的现实洞察力,他虽然是美籍华人,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远超过国内许多学者。


——傅国涌





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徐贲人在国外,熟悉国际上前尚学术思想成果,同时拥有*为恰当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现实感。他绵密晓畅的行文,是运用知识和理性把问题讲清楚的典范。他的这本书正是我们目前*需要的。      


——崔卫平


(他)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可以称之为一种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


——许纪霖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见、切中中国本土现实的并不多见,许多文化批评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国的切实问题。徐贲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学术修养,又能够直面中国的真实问题,故其文化批评常常能够借助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显示出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陶东风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刘苏里








不管徐贲自己本人是否意识到,他是在追求欧洲传统的“知识整体性”的学术理念。与这种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有一种共同的、难以分割开来的价值观:人的自由具有不可剥夺的价值——人的主体自治价值、他人的幸福也就是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目的一致的价值和人类各个成员有平等尊严的价值。关于这三种价值观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在徐贲的著作中随处可见。……他大多数文章是从第三者的立场叙述,叙述和论证合为一体。援引的文献即使非常艰深,徐贲通过自己理解后的转述,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通过“讲故事”,文体变得平易,显示他的“业余性”,而这种“业余性”正是公共性所必需的。


——孙传钊



作者简介

徐贲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写作领域为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公民社会建设等。已出版的中英文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八十年代末后的中国文化讨论》《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等,并编有《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亲徐干生的回忆文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