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研究

包邮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研究

¥43.1 (4.0折) ?
1星价 ¥61.6
2星价¥61.6 定价¥10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01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70182 ; 978-7-5161-7018-2

本书特色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客观、量化评估我国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是促进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与依据。本书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运用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tail)及洛伦兹曲线,对中部六省省会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水平与公平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客观、量化评估我国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是促进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与依据。本书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运用基尼系数(Gini)、泰尔指数(Tail)及洛伦兹曲线,对中部六省省会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水平与公平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技术路线 四 研究任务 第二章 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 **节 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评估的基础理论 一 相关核心概念内涵与界定 二 研究视角、预期目标、目的与作用 第二节 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评估理论基础的现实依据 一 公共体育资源是“公共资源”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 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理论与公平观 四 公共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评估理论 五 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的现实需求 六 我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依据国际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主要趋势与已有经验 四 依据指标自身的特性与现实可行性 第三节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评估指标 体系构建方法与确立 一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评估指标的经验性 预选与预调查 二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评估指标专家正式 筛选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 确定 一 主要原理与步骤 二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 结果 第五章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水平 与公平性现状与分析 **节 研究方法的计算原理 一 洛伦兹曲线绘制与基尼系数的计算 二 泰尔(Theil)指数的计算 三 总基尼系数与总泰尔指数的计算 四 绘制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运用参数 第二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人力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人力资源配置 的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人力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三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物力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物力资源 配置的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物力资源 配置公平性现状 第四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财力资源 配置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财力资源 配置的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财力资源 配置公平性现状 第五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组织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组织资源配置的 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组织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六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信息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的 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体育信息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七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 综合公平指数 第六章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学校体育 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现状分析 **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 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二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物力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物力资源配置的 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物力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三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 水平与公平性现状. 一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的 基本指标描述 二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学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 公平性现状 第四节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资源配置 综合公平指数 第七章 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状况的对比分析与 正确“公平观”的建立 **节 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城乡学校 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 性与全国其他相关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对比分析 一 城乡群众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其他相关 公共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对比分析 二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其他城乡学校 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应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 一 要正确看待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差距”, “差别”并不都是“差距” 二 综合公平指数并不代表各个方面的“公平”水平, 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三 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不仅包括人口分布公平, 还包括地理分布均衡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公平 四 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不仅包括体育资源数量、质量、 类型的公平,还包括其使用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 规则公平等 五 城乡学校体育资源公平配置要优先于城乡群众公共 体育资源的配置 六 城乡体育资源配置达到*佳公平状态并不代表城乡 体育资源配置达到较高水平 第八章 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状况监测方案及运行 机制 **节 建立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水平与公平性状况监测制度的 重要作用与价值 第二节 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状况监测方案构想与运行 机制 一 监测方案构建指导思想 二 监测方案基本思路 三 监测实施具体负责机构、监测内容与运行机制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大超,1972年11月生,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级裁判,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委员,开封市博士联谊会体育艺术分会会长,河南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现担任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及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出版专著3部,曾在《体育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