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第三版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第三版

1星价 ¥38.0 (5.5折)
2星价¥38.0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2643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122264312 ; 978-7-122-26431-2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了给水与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本书共12章,主要介绍了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微污染水生物处理技术、过滤及膜技术、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特种水质处理技术及应用、污水除磷技术、污水脱氮技术、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本书内容较第二版更为全面,通过更多方法和实例的介绍,方便读者掌握各种深度处理方法,针对不同水质选用更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环境治理工程、给水与废水处理工程的教学、设计、科技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之前的两个版本,特别是第二版,销售情况较好。本次再版,保持原版风格,既阐述水的深度处理有关工艺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也汇集相关应用方面的工程实例。具体来讲,新增与更新的内容主要有:给水厂的应急预案选择、生态浮床处理技术、水葫芦生态植物塘、 循环冷却水再生利用工程、雨水收集处理回用技术、电镀废水膜分离法处理与回用工程、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高盐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处回用技术等。 修改、补充的内容主要有: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概述、活性炭吸附运行方式、baf的工艺设计计算、滤布过滤机与纤维过滤器、滤的运行方式、氨化、硝化与反硝化及其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冷却循环水处理回用方法、电镀废水处理回用方法、机械切削乳化液废水处理回用工程等。取消的内容主要有:渗滤处理系统,若干技术相对落后的污水回用工程及城市污水稳定塘处理工程。 

目录

第1章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概述              11.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1.1.1 水资源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11.1.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1.1.3 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31.1.4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41.2 水源微污染问题及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51.2.1 微污染水源的特点                  51.2.2 微污染水的主要危害                 51.2.3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概述                 61.2.4 微污染水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71.3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111.3.1 富营养化定义                     111.3.2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111.3.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21.3.4 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121.3.5 富营养化水源水的生物处理净化            141.3.6 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151.4 污水资源化与再生利用                191.4.1 污水再生利用的目的及意义           191.4.2 污水再生利用的对象               211.4.3 国外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状况           221.4.4 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与现状       24第2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及应用          262.1 臭氧化技术                    262.1.1 臭氧净水机理               262.1.2 水质指标对臭氧化过程的影响           282.1.3 臭氧的制备与投加                282.1.4 臭氧净水的工艺计算                  312.1.5 臭氧水处理工艺的典型流程                322.2 光催化氧化技术                       332.2.1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           332.2.2 光催化氧化机理                   342.2.3 光催化氧化的催化剂                 352.2.4 光催化氧化反应器                  362.2.5 光催化氧化的工艺及应用              372.3 活性炭吸附技术                    392.3.1 活性炭的性质及其吸附作用           392.3.2 吸附等温线                  402.3.3 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           422.3.4 吸附运行方式                432.3.5 吸附剂的再生                 462.3.6 吸附塔的设计                    472.3.7 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482.4 电絮凝处理技术                    502.4.1 电絮凝的原理与方法                 502.4.2 电絮凝工艺设计                   532.4.3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62.5 电磁处理技术                    592.5.1 电磁变频反应器原理               592.5.2 电磁变频技术的除垢与除藻           602.5.3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                    622.5.4 光电组合处理技术                  662.6 消毒技术                         682.6.1 氯和次氯酸盐消毒               682.6.2 二氧化氯消毒                 692.6.3 紫外线消毒                  712.6.4 臭氧消毒                     742.6.5 超声波消毒                    76第3章 微污染水生物处理技术                773.1 曝气生物滤池法(baf)                773.1.1 baf的工艺原理和特点              783.1.2 baf的结构、类型及运行方式           783.1.3 baf的工艺设计                 813.1.4 baf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823.2 生物接触氧化法(bco)                853.2.1 bco 的工艺原理及特征              853.2.2 bco 池的构造及工艺               863.2.3 bco 的工艺设计与组合工艺            893.2.4 bco 处理微污染水工程实例            903.3 生物活性炭法(bac)                 923.3.1 bac的工艺原理                 923.3.2 bac的工艺结构及主要设计参数          933.3.3 bac组合工艺流程                943.3.4 bac工程实例                  963.4 膜生物反应器(mbr)                 993.4.1 mbr的原理及特点                993.4.2 mbr的类型及工艺设计              1003.4.3 mbr中膜污染的防治               1023.4.4 mbr的工程应用                 103第4章 过滤及膜技术                    1054.1 过滤                        1054.1.1 过滤机理                    1054.1.2 滤池的形式及构造                1054.1.3 深层过滤滤池                  1064.1.4 连续流动床过滤器与辐射流过滤器                  1084.1.5 新型滤料过滤                  1094.1.6 滤布过滤机                   1114.1.7 纤维过滤器                   1134.2 反渗透及纳滤                             1154.2.1 膜分离法概述                  1154.2.2 反渗透机理                   1164.2.3 反渗透处理的工艺设计              1174.2.4 反渗透装置的工艺计算              1224.2.5 反渗透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54.2.6 纳滤的分离特性及其应用             1274.3 超滤                        1304.3.1 超滤的工作原理                 1314.3.2 超滤的运行操作方式               1314.3.3 超滤运行操作的影响因素             1324.3.4 超滤的工艺设计                 1334.3.5 超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374.4 微滤                        1394.4.1 微滤的基本原理                 1404.4.2 微滤的工艺设计                 1414.4.3 微滤的工程应用                 145第5章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1485.1 饮用水水质标准                   1485.2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1495.2.1 强化常规的水处理工艺              1495.2.2 微污染水预处理技术               1495.2.3 微污染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1525.3 微污染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典型流程           1535.3.1 微污染水处理组合工艺              1545.3.2 微污染水处理典型流程              1565.4 微污染水处理的工程实例               1575.4.1 上海惠南水厂生物预处理工程           1575.4.2 周家渡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1595.4.3 桐乡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1615.4.4 阜阳铁路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1635.5 水源突发污染应急处理方法              1635.5.1 突发性污染的来源与分类             1645.5.2 给水厂的应急预案                1645.5.3 嘉兴南门水厂高锰酸钾-活性炭处理工程       165第6章 特种水质处理技术及应用               1676.1 水的除氟                      1676.1.1 氟的性质与危害                 1676.1.2 除氟原理与方法                 1676.1.3 除氟的工程应用                 1716.2 水的除砷                      1736.2.1 砷的来源及危害                 1736.2.2 除砷机理及方法                 1736.2.3 除砷的工程应用                 1746.3 水的除铁除锰                    1766.3.1 地下水中铁锰的存在及危害            1766.3.2 地下水铁锰的氧化及其速率            1766.3.3 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               1786.3.4 水除铁除锰的工程应用              1806.4 水的除藻                      1806.4.1 藻类产生的人为因素及其危害           1806.4.2 藻类及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1816.4.3 除藻技术的性能特点比较             1836.4.4 除藻工程实例                  1846.5 水的沸石除氨                    1856.5.1 氨氮的性质与危害                1856.5.2 沸石除氨原理及工艺               1856.5.3 固定床沸石除氨的影响因素            1866.5.4 沸石除氨工艺的设计               1876.6 纯净水处理及应用                  1886.6.1 纯净水的特征                  1886.6.2 纯净水的一般处理流程与设备           1896.6.3 纯净水制备工程实例               191第7章 污水除磷技术                    1937.1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                  1937.1.1 污水中磷的转化                 1937.1.2 生物除磷原理                  1937.1.3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957.2 污水生物除磷工艺                  1977.2.1 a/o 工艺                    1977.2.2 phostrip工艺                  1987.2.3 污水生物除磷工艺设计              1987.3 化学沉淀法除磷技术                 2027.3.1 化学沉淀法除磷原理               2027.3.2 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影响因素            2037.3.3 化学沉淀法除磷工艺               2047.3.4 除磷工程实例                  2067.4 结晶法除磷技术                 2087.4.1 结晶法除磷原理                 2087.4.2 结晶法除磷的晶种                2097.4.3 结晶法除磷工艺                 2107.4.4 结晶法除磷的应用                211第8章 污水脱氮技术                    2128.1 污水生物脱氮原理                  2128.1.1 氨化与硝化                   2128.1.2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2158.1.3 生物脱氮过程中氮转化的条件           2168.1.4 生物脱氮的其他理论               2178.2 污水生物脱氮工艺                  2198.2.1 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2198.2.2 a/o 工艺及改进型工艺              2208.2.3 ab工艺及改进型工艺              2228.2.4 其他工艺                    2238.3 氨的吹脱去除                    2238.3.1 氨吹脱原理                   2238.3.2 氨吹脱工艺                   2248.3.3 氨脱除塔工作的影响因素             2258.3.4 氨吹脱工艺的设计                2278.4 折点加氯法除氨                   2278.4.1 折点加氯法除氨的基本原理            2278.4.2 折点加氯处理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参数        2288.4.3 余氯脱除                    2308.4.4 折点加氯法的工程实例              230第9章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2319.1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2319.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               2319.1.2 巴颠甫(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        2329.1.3 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2339.2 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                 2349.2.1 氧化沟工艺概述                 2349.2.2 氧化沟工艺及其技术特征             2359.2.3 氧化沟工艺类型                 2379.2.4 氧化沟工艺系统的设计              2419.3 sbr法脱氮除磷工艺                 2439.3.1 sbr工艺及其技术特征              2449.3.2 影响sbr工艺脱氮除磷的主要因素         2459.3.3 sbr的工艺类型                 2459.3.4 sbr工艺系统的设计               2499.4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处理工程实例            2509.4.1 a2/o 工艺工程实例               2509.4.2 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工程实例           2519.4.3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tech 工艺)工程实例    253第10章 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               25710.1 稳定塘                       25710.1.1 稳定塘的工艺及净化原理             25710.1.2 好氧塘                     25910.1.3 兼性塘                     26110.2 污水生态法处理技术                 26210.2.1 湿地处理技术                  26210.2.2 生态浮床技术                  26410.2.3 水葫芦生态植物塘                26610.2.4 生态绿地处理系统                26710.3 污水生态法处理技术的应用              26810.3.1 城镇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             26810.3.2 淀山湖自然水体植物塘处理            26910.3.3 鸭儿湖城镇污水生物稳定塘处理          269第11章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27111.1 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质指标与要求            27111.1.1 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质指标             27111.1.2 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质要求             27211.2 污水再生利用的方法与工艺              27811.2.1 污水再生利用的方法               27811.2.2 污水再生利用的工艺               27911.3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工程实例             28311.3.1 日本芝山住宅区污水处理系统           28311.3.2 美国21 (世纪)水厂深度处理系统        28411.4 循环冷却水处理回用技术               28511.4.1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水质稳定           28511.4.2 循环冷却水处理回用方法             28911.4.3 循环冷却水再生利用工程             29311.5 雨水收集处理回用技术                29511.5.1 城市雨水利用的功能               29511.5.2 雨水收集处理                  29511.5.3 雨水处理回用设置的计算             296第12章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29712.1 电镀废水处理回收技术及工程实例           29712.1.1 电镀废水的处理回用方法             29712.1.2 电镀废水离子交换法处理回用工程         29812.1.3 电镀废水膜分离法处理回用工程          30112.2 造纸废水气浮法处理回收技术             30312.2.1 造纸废水的处理回用方法             30312.2.2 造纸废水气浮法处理回用工程           30312.2.3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30412.3 化工废水处理回用技术                30512.3.1 化工废水的特性及深度处理技术          30512.3.2 化工废水处理回用工程              30712.3.3 高盐化工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31112.4 机械切削乳化液混凝破乳处理回用技术         31512.4.1 机械切削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方法          31512.4.2 乳化液破乳技术                 31612.4.3 机械切削含油废水处理回用工程          31712.5 印染废水膜法处理回用技术              31912.5.1 印染废水的特性及深度处理方法          31912.5.2 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的膜法组合工艺       32012.5.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            322参考文献                          32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林生,东南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饮用水除氟技术;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特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生物除氮脱磷技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四项、省部级科技鉴定成果七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出版专著三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