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日千年五战启示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日千年五战启示录

1星价 ¥18.1 (4.3折)
2星价¥17.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105327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229105327 ; 978-7-229-10532-7

本书特色

中日之间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官方交往史长达两千年,发生实际接触的历史更为久远。期间两国共发生过五次国家间战争,包括——鏖战白江口:大和军团挑战大唐远征军;元日战争:“上帝之鞭”与武士刀的对撞;一场准现代国际战争:明万历“抗日援朝”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十五年战争”(1931-1945年)。 在客观分析中日博弈历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还原战争真相,还牵涉到两国政治经济进程,也是观察朝鲜半岛一个极好切入点,因为这五次战争,每一次都有朝鲜半岛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 中日五次战争进行总时间不逾百年,从发生的频率和时间来看,低于欧洲大国。欧洲原对抗国家的和解早已实现,并一路向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全方位合作迈进。素有“一衣带水”之称的中日两国,至今仍纠结万千。这种纠结由诸多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中,我们习惯于归罪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也与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了解的不够、研究的不够有关呢?通过作者对中日千年五战的详细介绍,读者对日本,对我们在过去的千年中与日本的交往方式,都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或者也可以说是反思。 在二战期间,日本成了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侵略中国在内的罪恶战争,在亚洲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能不接受教训,始终用警惕的眼光注视着它。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过去的千年中,日本从小学生做起,一步一步,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了解这些,对我们充分认识日本的国民性,找到与这个不安分邻居的相处之道都大有裨益。

内容简介

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恨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无需多说!爱的理由也很是充分,日本的动画,日本的电子产品,日本的教育,日本国民好的习惯等等。但是,这本书,无关爱,也无关恨。 本书是过去的一千年中,历史向我们交出的五份关于中日战争的案例研究报告。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宏大的视角结合细腻的史料,集中描写自唐代至民国时期中日之间的五场大规模战争,对每场战争的原因、背景、国际局势作了细致的交待,对日本侵略扩张的民族性长达千年的演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展示,从民族性的形成及发展角度剖析了日本好战的原因,并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国人提出了警示。 作者在书中的开篇写道: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在学习吸收更先进更成熟的先进成果时,难免产生安全感缺失心理。我们知道,自卑和自负常常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羡慕和嫉妒的界限也绝非泾渭分明。在妒火的啃噬下,日本一方面从不停止向先进国家学习,另一方面也苛求有朝一日能够享受对昔日老师超越和征服的快感。 作者在回顾了中日之间的前四次大战后又说,每一次日本的综合军事实力均逊于中国,但是,日本却坚持着一种相同的好战精神,这种对战争的偏好,甚至可以说是迷恋,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驱使?结论是,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岛国狂热的成长梦。 看某些抗日剧,不过是看热闹而已;到日本旅游,更多的不过是看新鲜,或者带回来几件便宜、正宗的物件;看李刚先生的这本书,才是让我们能真正地了解大和民族,了解日本的国民性和性格,了解日本诸多行事背后的潜在逻辑;读完这本书,我们才会真正地认识日本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合理做法和政策的“合理性”。 读这样的历史,有意义。 这本书几易其稿,书名就换了几个。*初的书名,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版。改成《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反复推敲。名为教科书,其实并没有“教育”的意义。在审读这本稿子的过程中,我也是深受启发。对千年来中日间的诸多恩恩怨怨,和诸多交往的细节,也是**次看到。看完这部稿子,我对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真的是茅舍顿开。无疑,这是一部难得的系统研究日本国民性和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好作品。我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看这本好看,有趣,有料,有益的作品。 做研究是枯燥的,写作是寂寞的。这发幽探微的文字,必是一颗有悟性的灵魂伴着无数个青灯黄卷的寂然之夜,思索而得。我佩服作者的历史功底,我为作者数年来付出的辛苦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的贺新城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马勇研究员,对他们的认真审读和提出的中肯意见表示谢意。 我是这本书的编辑,我为本书代言。 

目录

开篇 为什么回顾中日千年五战回顾中日千年五战的目的绝不在于重述惨烈往事之本身,而是为了超越战争、纪念那一次次注入我们民族躯体的血凝的坚强;也为审视对方,自我省察;更为避免历史重蹈覆辙。 1. 岛国情结与扩张意识2. 武士道精神的全民渗透3. 神道教与集团主义4.案例在史,答卷在心 **战 鏖战白江:即面盛唐拒称藩日本天武天皇的登基与一系列改革,“天皇”这个名号的使用、“日本”国名的确定,皆与白江口之战紧密相关。**次中日大战,给日本带来的是挫败,更是走向繁荣的契机。 1. 东方“第二帝国”2. 大和——在鲜血与动荡中生长3. “半岛三国”乱纷纷4. 日本的暗示5. 方死方生 百济还魂录6. 薙刀初试刃7. 决战白江口8. “抗日**人”刘仁轨9. 日本回味千年的一堂课 第二战 元军东征:神风惜折上帝鞭蒙古铁骑兵锋所指,席卷欧亚,为何蕞尔小国日本能够挫其锐气?难道真如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神风”相助?这场战争又给中日两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 “幕府”炼就武士兴2. 抽打欧亚的草原飓风3. 忽必烈汗的好奇心4. 高丽人惹了大麻烦5. 不回信是危险的6. 强弓悍马奈何天7. 上帝之鞭vs真剑死斗8. 以坚持换奇迹9. 孰以胜败论输赢 第三战 万历援朝:再赴半岛征衣寒对大明,抗日援朝的胜利并没有为其带来中兴的转折,反而成为它走向衰落的重要分水岭;对日本,此战从根本上削弱了丰臣家族的统治威信,开启了德川幕府时代。 1. 丰臣秀吉:从“足轻”到“关白”2. 野心的养料:丰臣秀吉不是心血来潮3. 明朝那点事儿4. 高丽王朝:攀鳞附翼,事大保国5. 唱罢“三都覆”,大明属掌中?6. 万历皇帝他也热血过7. 战备要点有三:情报!情报!情报!8. 中日巅峰对决:血战平壤9. 剩勇穷寇空遗恨10. 非战,何以言和?11. 东洋之捷,万世大功12. 新世界里的旧东方 第四战 甲午海战:不意浊浪竟排天甲午一役,大清帝国败于明治日本,实在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件,而只是近代中国为其自大、蒙昧所付出的代价之一。面对一笔笔历史账单,除了悲愤和谴责,我们难道不应该有所自省? 1. 1868,明治日本华丽转身2. 独蛇亟欲吞病象3. 不愿醒来的天朝4. 时间背后的问题5. 清朝海军——洋务运动下的蛋6. 日本逼近,列国围观7. 奇耻:倾尽黄海洗不清8. 病在膏肓救已迟9. 换一双眼睛:伪装成诅咒的祝福10. 一个时代的侧记:琉球姓什么11. 琉球问题捆绑台湾问题 第五战 抗日始末:关河泣血十四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 1. 持三段谬论,受十年宰割2. 豪赌19313. 血浴中华,全面抗战终启动4. 生死存亡一线间5. 相持与反攻6. 铁血丹心7. 残忍与狂热的极致8. 犬与樱花,菊与刀9. 如何忘却?10. 被玷污和扭曲的“玉碎” 结语 中日关系忧思录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后,一批右翼政客留恋昔日日本帝国“称霸”亚太地区的历史,开始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蠢蠢欲动:修改教科书、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大做文章……显然这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去吸取自己侵略历史的教训。 1. 被战犯洗脑的日本国民2. 右翼势力:日本的现行“纳粹”3. 靖国神社:邪恶的暗流4. 蒙羞的“教科书”5. 钓鱼岛: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本书视角独特,视野广阔,通过对古代至现代中日量国间的几次冲突和战争的回顾,再现了日本由来已久的扩张历史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了许多值得后人深思的启示。——贺新城,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作者熟读中日关系史料,具有很好的史学素养,客观公正回溯了过往千年“中日五战”的全程,揭示地缘政治、岛国思维、上国心态、前近代民族国家发生冲突的必然,得出中日必须友好相处,也能够友好相处的结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本书面向一般大众读者,作者并没有刻意将这本书写成高头讲章,让读者望而生畏,而是在充分占有史料前提下,予以消化,平实叙述,娓娓道来,线索清晰,语言讲究,是一本不错的中日关系历史与现状释疑读本。——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部严肃而且平易好读的中日战争史、交往史,开卷有益。——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心历史其实就是关心自己。——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   日本的国民性,注定这个狭窄的岛国将是值得我们长期重视和警惕的对象。历史已向我们交出五份关于中日战争的案例报告,每一份历史资料背后的鲜血、国殇和耻辱,都值得我们反复研究。——李刚   咏中日千年五战 王方        千年底事斗不休?九原几番血泪流! 唐宗应悔教化立,元祖似对神风愁。 三赴半岛驱倭寇,一战甲午惊神州。 七七卢沟孽火炽,岂敢歌舞忘前仇?

作者简介

李刚, 青年历史学者,新锐历史观察家,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著有《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辛亥前夜:大清帝国*后十年》(两岸三地同期推出)《辛亥往事》等。其作品厚重严谨,文风流畅,不仅在国内有稳定的读者群,在海外华人中也渐受关注。 王方 青年学者,新晋通俗历史作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俄语系,莫斯科师范大学语言系。著有《西晋原来不风流》、《史上*牛皇二代:唐太宗》。文风轻松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