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币史话
读者评分
4.8分

钱币史话

1星价 ¥10.8 (4.3折)
2星价¥10.5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4条)
xcl***(三星用户)

内容精彩!!!!

很感兴趣!!!!!!!

2021-01-16 18:03:52
0 0
***(二星用户)

A3大小,厚实,满意,值得推荐

2020-11-28 20:00:4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905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509790519 ; 978-7-5097-9051-9

本书特色

王永生著的《钱币史话》介绍:对钱币(货币)的研究,一般有两个视角:一个 是对钱币实物本身的研究,即所谓的“钱币学”,这 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迟在南北朝的萧梁时期就已 产生,称“古钱学”;另一个则是从历史的角度,主 要是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即所 谓的“货币史”,这是近代以来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 的一门新兴学科。

内容简介

  《钱币史话》是货币史专家王永生副研究员撰写的“中国货币史话”四部系列作之一,上自殷商中晚期产生的青铜铸币一一铜贝,下至当今的人民币国际化,梳理了中国3000多年间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全书以中国传统钱币学实证研究为基础,贯之以西方货币学理论,注重钱币学与货币史的有机结合,既有对钱币实物本身的考证,注重从历史发展的大脉络中,结合财税、赋役、薪酬等制度的变革,考察、分析钱币演变的规律及对社会的影响,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货币史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2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国“钱史”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序一【范一飞】
序二【李学勤】
一 先秦至秦:货币的产生及统一
1.钱币的产生
2.四大钱币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3.秦朝统一币制

二 两汉:统一铸币权并确立重量标准
1.汉初的钱币减重
2.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3.武帝之后的铸钱及有关铸币权的争论
4.王莽的币制改革
5.东汉对五铢钱的恢复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过渡阶段的币制
1.三国时期
2.两晋及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时期
4.隋朝的币制

四 唐五代十国:货币制度的确立
1.唐朝的币制
2.五代十国的币制

五 两宋:复杂且繁盛的货币文化
1.两宋钱制梗概
2.铜铁钱兼行的原因及其影响
3.两宋钱荒及其原因分析

六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货币文化
1.辽代铸钱
2.西夏铸钱
3.金代币制
4.元代币制

七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
1.明代钱制梗概
2.钱币铸造及流通分期

八 清代:传统币制的没落与新曙光的初现
1.传统制钱
2.机制铜元

九 民国时期:现代币制的初步建立及崩溃
1.北洋政府时期
2.国民政府时期

十 人民币时代:人民的货币及其国际化
1.各时期根据地货币
2.人民币的诞生及其统一全国货币
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钱币史话》:  一先秦至秦:货币的产生及统一钱币是指退出流通的货币,钱币与货币就像一枚硬币的正背两面,钱币侧重的是其文化属性,而货币关注的是其经济属性。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钱币(俗称钱),因此大家对钱币似乎并不陌生。  但是,如果要问:钱币*早是何时出现的?如何产生的?*初的式样又是怎样的?可能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清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容易回答上来。这是因为历史文献中就没有说清楚货币的起源。  直至近代以来,随着先秦历史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借助考古发现,蒙在货币起源上的神秘面纱始被逐渐揭开,世人才得以窥见其庐山真面目。  1钱币的产生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一般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首先出现*初的社会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有了交易,自然就产生了钱币。但是,钱币*初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只有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被称为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哪种商品上,*初是偶然的,但有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固定在*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二是固定在家畜那样的使用品上,这就是货币的*初起源。在我国古代*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外来的交换品是海贝,在内部可以让渡的财产中,主要使用的不是家畜而是用青铜制作的铲形农具,它已经是形态比较完备的金属铸币。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货币经济的早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古代货币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这一属性特点。  (1)有关文献记载关于我国古代货币产生的时间及种类,文献记载既简单又相互矛盾。如《史记·平准书》日:“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盐铁论》日:“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对于上述记载,从东汉开始,班固就表示怀疑,他在《汉书·食货志下》中说,“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对周代之前的货币以“其详靡记”一笔带过,直接从太公立九府圜法说起。但是,到了宋末元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又明确记载“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齐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虽然很具体,但并未说明出处。受此影响,后世文献在讲到货币的产生时,基本形成两种观点:一种根据《汉书》,认为所谓神农氏、高辛氏、黄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曾铸钱以通交易的记载,属于后人杜撰;另一种则依据《文献通考》,认为“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两派相互否定,莫衷一是,使本来就附有神秘感的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问题,更如雾里看花,越发模糊不清了。  实际上,以上矛盾、分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混淆了交易、货币、金属铸币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根据有关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考古资料,认真梳理古代文献,那么,就能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脉络。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