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斯大林
读者评分
4.5分

青年斯大林

1星价 ¥25.0 (3.2折)
2星价¥24.2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201***(三星用户)

喜欢的作家

喜欢的作家

2021-12-03 05:42:28
0 0
201***(三星用户)

内容很精彩

值得入手了

2017-10-14 08:16: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107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8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13910767 ; 978-7-5139-1076-7

本书特色

《青年是大林》是《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的经典力作,是英国科斯塔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奖、美国《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国际大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独立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标准晚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均将它评为年度好书!英国、美国、法国、奥地利、瑞典、爱尔兰、挪威等全球80多家媒体也给予盛赞。 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披露的权威档案,以详尽的研究、动人的叙事重述斯大林的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了一部前苏联的史前史。这是国内*本讲述“青年”斯大林的著作,是理解斯大林以及前苏联历史的绕不开的路径和绝佳的选择。 “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像蒙蒂菲奥里那样把我们领向斯大林的内心深处。”(科斯塔图书奖获奖评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读后,推荐说:“对斯大林,我本以为了解足够充分,但我错了。”

内容简介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披露的权威档案,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这一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前苏联的史前史。
斯大林是修鞋匠的儿子,有溺爱自己的母亲,以及给他带来童年阴影的父亲;他是神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是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因此有过诸多的情人;他是西伯利亚流放者,是“逃跑大师”,多次从监狱和流放地逃脱……
蒙蒂菲奥里在《青年斯大林》这本权威著作中,以详尽的研究、一系列全新的*手资料,和仿若狄更斯附体一般的叙事技巧,跌宕起伏地讲述了一个多面、矛盾的斯大林形象。
本书出版后,荣获英、美、法、奥地利等各国大奖,入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超过10家媒体的年度好书,是理解斯大林、苏联历史的绝佳途径。

前言

序言
“所有年轻人都是一样的,”斯大林说,“那么,为什么还要写……青年斯大林呢?”然而,他错了: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他都是如此 与众不同。他的青春富有戏剧性,他是个爱冒险的、异于常人的年轻小伙。年迈时,他曾被请求忆叙年轻时那些扑朔迷离的事件,可当时的他 却改了主意。他谨慎地说:“将来,每个人都会了解那些秘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揭开了他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了他是如何*终成为新生的苏联政府中列宁的关键助手的。我想,他对自身秘密的判断是正确的:时至今日,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被披露了。
关于青年斯大林的著作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有关青年希特勒的则 有很多),这是因为史料的缺乏。然而,这并非事实。*新公开的档案,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格鲁吉亚的档案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斯大林:他不但是个革命家、诗人、见习牧师,还是个丈夫和多情的爱人,曾有过多段罗曼史。
青年斯大林的面目或许并不那么清晰,但和列宁与托洛茨基的青年时代一样精彩,甚至比他们的更加跌宕起伏。正是那段岁月,使他成为了之后接手至高权力的斯大林,并得以应对权力所带来的辉煌和悲剧。那段岁月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早在参加革命之前,斯大林便已颇有成就,并早已做出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他曾参加过多种形式的武装剥夺、袭击行动。恰恰是这些事情吸引了列宁对他的瞩目,列宁着力把他往这个方向培养,而在苏联的政治丛林中,他的这些技能被证明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青年斯大林绝非仅是如此 :他也是个杰出的政治组织者,他曾负责并执行过渗入 沙皇特工系统的一系列行动。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在“大清洗”时的毁灭反而造就了他们作为伟大政治家的名声,可斯大林和他们不同,斯大林并不惧怕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不过,斯大林之所以能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并不全然是因为他是个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人。他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还是个充满活力的编辑和记者,他从来不惧怕冒犯列宁这位长辈。他的成功至少部分是因为他是个罕见的结合体: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神学院中),却又能执行街头武装行动;他既是“知识分子”,又是冷酷的人。在 1917 年革命胶着之时,斯大林成为了列宁*得力的手下。这几乎是种必然。

为了完成此书,我花了将近10年时间走访了9 个国家和23 个城 市或地区。其中包括圣彼得堡、巴库、沃洛格达、西伯利亚、柏林、斯德哥尔摩、伦敦、巴黎、坦佩雷、赫尔辛基、克拉科夫、维也纳以及美国加州的斯坦福,但我把主要的精力花在了莫斯科、第比利斯和巴统新近公开的档案中。

从各方面来看,斯大林漫长的青年时期的确扑朔迷离。他在 1917年前的人生鲜为人知,而他也刻意营造了这种神秘性。那时的他是地下革命“黑色工作”的执行者。究其本质而言,这些工作必然是隐秘的、 暴力形式的、不可或缺的——当然也是被当局禁止的。
掌权之后的斯大林为了能继承列宁的位子, 必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法”的英雄形象。但他恰恰不具备这方面的基础,因为他干尽他所谓的政治中的“脏活”:他无法向外人讲述那段过往,因为这对于一位伟大的国家首领而言匪气太重,或者因为这对于一位苏俄领袖而言显得过于像格鲁吉亚人。为此,他对自身形象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塑,他创造了一个“斯大林”,掩盖了真相。反讽的是,这一自我重塑的运动太过于荒诞了,以至于引起了某些人——甚至是局外人——的抗议,从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反斯大林阴谋论。对于他的政治对手而言,也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历史学家——特别是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没有接触过他在高加索地区的经历,而那里却正是斯大林成长的地方——而言,作出以下判断是极为容易的:他的形象是全然虚构的,他根本就是个无所作为的投机分子。个人崇拜会篡改史实,而全盘否定亦是如此,它正是建筑在这些阴谋论之上的。
在所有这些阴谋论中,以下这则分外别有用心:斯大林是沙皇秘密警察的双重间谍吗?这位独裁者曾有两名*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尼古拉·叶若夫和拉夫连季·贝利亚。两人害怕斯大林会除掉他们——而在此之后,斯大林也的确这么做了——于是,他们曾在暗地里搜找过能证实此传言为真的证据。可惜的是,虽然他们的背后是强大的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也无法找到任何确凿的证据。

还有另一则更加深入人心的传言:几乎每个历史学家都曾引用过托洛茨基和苏哈诺夫的话,前者曾说斯大林只是个“平庸的”乡下人,后者则说在1917年时, 斯大林只不过是个“不显眼的愣头青 ”。大多数历史学家都选择相信了托洛茨基。在他们看来,斯大林这个“平庸者”在1905年和1917 年的关键时刻都缺乏表现, 用罗伯特·斯鲁塞的话来说,他就是“错过革命的人”。
然而,如果斯大林真是个“平庸者”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从列宁、布哈林以及托洛茨基这些杰出的政治家中脱颖而出,夺取*高权力,并游刃有余地一手大搞工业化、镇压反抗的农民,一手又进行“大清洗”运动呢?如果斯大林真是个“愣头青”的话,他又怎么可能成为极具效率的世界领袖?不要忘了,这个人不但让整个苏联工业化了,而且其光芒甚至超越了丘吉尔和罗斯福,是他组织了列宁格勒战役并战胜了希特勒。我们怎么可能想象一个在1917 年前还如此平庸的人会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的伟人呢?斯大林到底是如何成为斯大林的?
事实上, 斯大林从始至终都是斯大林。无论是他的政敌还是友人 都必须承认,斯大林从其童年时期开始便与众不同。托洛茨基的论断具有偏见,且毫无根据,而我们却以此作为结论。真实的斯大林根本不是如此。托洛茨基的话与其说描述了一个青年斯大林,还不如说显示了他本人的虚荣、势利和缺乏政治技巧。所以,本书的首要任务便是还原斯大林掌权的真实历史过程,既不要受斯大林造神神话的影响,也不要受反斯大林阴谋论的干扰。

目录

序曲 攻袭银行

**部分
1 凯可的奇迹:索索
2 疯狂贝索
3 拳击、摔跤和唱诗
4 一场哥里的绞刑
5 诗人与神父
6 “眼神灼人的年轻人”
7 宿舍之战:索索对决“污点”神父
8 气象员:党派和王子
9 斯大林转入“地下”:秘密活动
10 “我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打工!”
—— 巴统的纵火、屠杀和逮捕

第二部分
11 囚犯
12 冻坏了的格鲁吉亚人:西伯利亚放逐之旅
13 布尔什维克的情人
14 1905年:山地之王
15 1905年:士兵、乞丐和裁缝

第三部分
16 1905年:山鹰——斯大林与列宁的会面
17 穿灰衣的人:婚姻、骚乱(和瑞典)
18 劫海船与做父亲
19 斯大林在伦敦
20 卡莫疯了
21 卡托的悲剧:斯大林的追悔莫及
22 “黑色之城”的大佬 :财阀、保护费和海盗
23 跳蚤比赛、清除叛徒与逼疯——监狱游戏
24 “大河雄鸡”和贵妇
25 “牛奶工”:斯大林是沙皇间谍吗?
26 两位失落的未婚妻和一位怀孕的村妇
27 中央委员会和“万人迷”女学生
28 “不要忘记那个名字,敬畏它!”
29 “逃亡大师”:卡莫的*终一跃和*后的银行攻袭-
30 和神秘的瓦伦蒂娜一起旅行
31 1913年的维也纳:
神奇的格鲁吉亚人、奥地利艺术家和老朽的帝王
32 秘密警察的舞会:伪装者的出卖

第四部分
33 “亲爱的,我很绝望!”
34 1914年:北极圈的情事
35 猎人
36 西伯利亚的鲁滨孙
37 斯大林的鹿拉雪橇和西伯利亚之子

第五部分
38 1917年春:为难的领袖
39 1917年夏:大街上的水兵
40 1917年秋:索索和娜迪亚
41 1917 年冬:倒计时
42 光辉的1917年10月
43 权力:斯大林走上前台

尾声
老去的“暴君”——回忆往事

斯大林的曾用名、昵称、笔名和化名
人物表
备注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后记
黑海岸边加格拉市郁郁葱葱的山间, 一个格鲁吉亚老人正坐在山顶宅邸的阳台上。他身材矮小,微胖,挺着大肚子,稀疏的白发和胡须随风飘扬。他穿着灰色的外衣、宽松的裤子。这是一座经过修缮加固的 城堡,从阳台往下望,风景一览无遗。老人正在和他那些同样老去的宾 客回忆他们的童年……
桌上放着烤肉串和格鲁吉亚人宴请宾客的香辣蔬菜拼盘,还有当地的葡萄酒。老人们用格鲁吉亚语讲述着他们在哥里和第比利斯的童年、他们在神学院的学生时代,以及他们年少鲁莽的行为。他们曾经分道扬镳,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这无关紧要,因为这位主人“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同学和神学院同窗”。
斯大林业已风烛残年。他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他是大元帅,是苏联政府的总理,是苏共总书记。他曾攻克柏林,他是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高领袖。而现在,索索已经老去。他历经了50 多年的风云,治理苏联政府长达30多年,参加了4年的世界大战。他已精疲力竭。 在他去世前的好几个月里,他不时地回到家乡,住在他*钟爱的亚热带黑海的海边别墅。他种花养草,密谋布局,阅读书籍——还会在温暖的夜晚聊起往事。
他有时会邀请他的重要下属莫洛托夫或伏罗希洛夫, 有时则邀请更为年轻的格鲁吉亚负责人和追随者,但通常,“斯大林邀请他在小时 候就认识的格鲁吉亚邻居”。坎戴德·恰尔克维阿尼——格鲁吉亚共产党**书记,其名字会令斯大林想起他儿时的庇护者,哥里的科捷·恰尔克维阿尼神父——说:“如果有时间,斯大林会和他的同学保持联系。斯大林经常会聊起他的童年故事,他一想起那些曾经的伙伴就会想把他们找过来。于是我们就安排他们在加格拉见面。”斯大林喜欢举行晚宴:“我们邀请彼得·卡帕纳泽和瓦索·叶格纳塔什维利吧……申拉泽怎么样了?他是个著名摔跤手……*好能邀请到他,还有……”

即便在生命的*后时光,斯大林也从来未停止美化他的过去并掩饰他曾经犯过的错误。个人崇拜不但彰显了他的虚荣,也为他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可他依然喜欢在他的同僚面前扮演谦虚的角色。他肯定明白,那些对他少年时期经历的美化简直荒谬透顶,他也并不打心底里欣赏这些阿谀奉承。他曾看过加姆萨胡尔季阿写的《青年领袖》,他如此下令道:“我请你们禁止加姆萨胡尔季阿的书以俄文出版。J. 斯大林。”
他对费多罗夫的《卡累利阿的新人》(1940年出版)更是勃然大怒。他在书上用绿色铅笔批注道:“波斯别洛夫同志竟然在没有得到我允许和让我知晓的情况下,让费多罗夫的这本书得以出版,他真是个愚蠢的白痴。费多罗夫的书必须被粉碎,波斯别洛夫必须得到处罚。斯大林。”
当萨莫伊洛娃——这位布尔什维克党元老从巴库时期就认识斯大林——询问是否可以在她的博物馆里陈列斯大林早年的书籍和文章的手稿时,斯大林亲笔回信道:“我从来想不到年老的你竟然如此愚蠢!如果那本书的发行量上百万,你还需要什么手稿?我已经把所有手稿烧毁了!”有人编纂了一本回忆录合集,收集了很多人自1905年以来对斯大林的回忆,而索索则回了4个字:“不要出版!斯大林。”

在他的海边别墅中,老年斯大林向他的旧相识们回忆着他曾经的那些朋友:他们中的有些人因病去世,但更多的人则死在了他的大牢里,他们的脑袋都被子弹击穿了。
老人们并不仅仅是聆听。莫洛托夫说:“他们抱怨随处可见的贿赂和腐败现象。”据赫鲁晓夫回忆,另一个“特别招斯大林喜欢”的格鲁吉亚老人“告诉斯大林,格鲁吉亚的年轻人境遇很差”。斯大林被激怒了,再次“清洗”了他的家乡。
这些老人 —— 他们中的有些人曾穿着白袍和少年索索一起在哥里 或神学院的合唱团中合唱过——唱起了歌。“晚上,格鲁吉亚的民谣伴 随着海风从寒溪别墅飘荡过来,有时,我们能听见主人的歌唱声——他的嗓音依然甜美动人……”
索索老了,他患有脑溢血,逐渐变得健忘。他于1953年3月5日去世,享年74岁。这位曾经的合唱团男歌手至死依然是举世无双的政治家。虽然他应该对2000万至2500万名受害者负责,但在他自己看来,斯大林就是政治天才、军事天才、科学天才以及文学天才。他是“人民的贵族”,他是“红色的沙皇”。
或许,真正评价了斯大林的正是青年斯大林本人。1905年8月,27岁的索索为《无产阶级斗争报》写了一篇极少被人提及却又极具自我预言性质的文章。他在文中嘲笑了一个被迷惑了的狂妄自大者。他写道:“在你们面前出现的,是果戈里故事中的人物,他错乱地以为自己就是西班牙国王。”他继而总结道 :“这便是所有妄自尊大者的宿命。”

相关资料

名人推荐
对斯大林,我本以为了解足够充分,但我错了。
——亨利·基辛格
《青年斯大林》令人拍案叫绝。蒙蒂菲奥里搜寻了一系列全新的、一手的资料,并且以怀疑的态度精挑细选,后面以纯熟的笔触展现在我们面前。
——罗伯特·康奎斯特(著名历史学家,《大清洗》作者)
作者研究之详实为人震惊,但他把这些素材转变成了精彩动人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哈特,《星期日时报》
《青年斯大林》是我有生以来读过的很具启迪性、亦很具私家披露的传记,更有甚之,它是一部纪实大片。
——安德鲁·马尔,《观察家报》
本书令人信服,手不释卷。
——乔纳森·米尔斯克,《观察家报》
蒙蒂菲奥里对细节有着小说家般的敏感,其文笔犹如非常**的记者。任何书都应该有所传达且具有娱乐性和可读性,而本书出色地完成了这几点,并时常流露出幽默感。这是本杰作。
——简尼·厄戴尔,《苏格兰人报》

媒体推荐
拥有优秀传记的一切要素:详尽的研究、引人入胜的主题以及优美的叙事文笔。本书将和它描述的历史人物一样——流传于世。
——科斯塔图书奖(zui佳传记奖)获奖评语
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像蒙蒂菲奥里那样把我们领向斯大林的内心深处。他从莫斯科和格鲁吉亚的档案库中发现了很多颠覆性的材料。《青年斯大林》所塑造的斯大林复杂、矛盾、丰满,而又令人信服。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斯大林的绝佳机会。
——《洛杉矶时报》
恢弘巨著……《青年斯大林》是本充满细节的杰作。蒙蒂菲奥里发掘了淹没在格鲁吉亚档案馆里的线索,找到了索索亲友的后人,终而对这个让人敬畏、迷人,而又谜一样的人绘制了一幅精彩绝伦的心理肖像……本书跌宕起伏,考据详实。
——《泰晤士报》
蒙蒂菲奥里以详尽的档案研究讲述了斯大林的成长史。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充斥着令人惊奇的轶闻和首次公布的史实。这是一本杰出的研究著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令人叫绝……几乎完美。叙事充满洞见和幽默。
——《文学评论》
约瑟夫·朱加什维利……对任何传记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一部巨细无遗的著作。
——《苏格兰人星期日报》
传记瑰宝。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找到了很多新材料,这让他的叙事充满人性,而他的文笔激情四射。
——《论坛报》
在俄国人和格鲁吉亚人的帮助下,西蒙·蒙蒂菲奥里发掘了很多新线索……一本引人入胜的传记……一个如此人性复杂的人物形象。
——《经济学人》
蒙蒂菲奥里是个天才的历史研究学者。他发掘新档案资料,采访历史的见证人,走访斯大林的家乡和所到之处。即便是那些早已为人熟知的故事,蒙蒂菲奥里依然用全新的细节,生动活泼地为我们重新讲述。
——《华盛顿邮报》
一部迷人又令人震惊的传记……作者以美妙而机智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满的人物,无同类著作能出其右。这本精彩绝伦的传记出色地还原了一个极为矛盾的斯大林。
——《今日历史》
《青年斯大林》像一座喷薄的火山。或许把它比作西伯利亚的暴风雪更为恰当:本书的细节如冰雪熠熠生辉,读之令人血脉凝固。
——《犹太纪事报》
详实而权威的传记作品……蒙蒂菲奥里先生用细节重塑了斯大林的形象,巨细无遗地梳理了之前未见的俄国和格鲁吉亚档案,他甚至发现了斯大林母亲的回忆录。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
蒙蒂菲奥里是个自成一派的历史学家。在这本精彩绝伦的著作中……蒙蒂菲奥里先生发掘了之前从未披露的大量档案,还找到了很多历史的见证者。本书所描绘的斯大林比现存所有传记所塑造的更为完整、丰满、令人敬畏,且令人信服。
——《纽约书评》
在这本精彩绝伦的传记中,蒙蒂菲奥里发现了很多新档案,采访了历史的见证人,由此塑造了一个迷人而又矛盾的青年约瑟夫·朱加什维利。
——《快报》
引人入胜。蒙蒂菲奥里具有小说家的天赋,其叙事令人窒息。《青年斯大林》非常杰出之处在于所发掘的大量新档案。
——《旧金山纪事报》
千万别错过本年度传记类图书的不二之选。蒙蒂菲奥里让昨日重现。
——《Dagens Nyheter》(瑞典)
他爱他所塑造的人物,也爱他的读者,而读者则得到了他们所爱的——闻所未闻的新故事和奇闻轶事;他让他的角色开口讲话,让历史鲜活,仿佛昨日重现——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结合了学者的旁征博引和老练记者的叙事能力。
——《Dagbladet》(挪威)
推荐《青年斯大林》。蒙蒂菲奥里深入斯大林的内心,读之令人敬畏。
——《时代》周刊
一个迷人而又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本精彩绝伦的传记。
——《独立报》
生动详实地记叙了斯大林阴郁的青年时代,必然成为斯大林传记方面的权威著作。
——《西雅图时报》
写作该传记的蒙蒂菲奥里具有伟大小说家的洞悉能力和把控力。他犹如狄更斯附体……这是一本活色生香的传记。
——《观察家报》
西蒙·蒙蒂菲奥里令人叫绝的《青年斯大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诗人斯大林……他犹如大仲马附体……下笔有神。
——《星期日邮报》
一本杰出的传记,令人拍案叫绝。西蒙·蒙蒂菲奥里挖掘了很多新档案,由此塑造了一个丰富而又多面的斯大林……这是研究和故事技巧的胜利。
——《伦敦标准晚报》
《青年斯大林》几乎每一页都令人称奇,或令人满意地会心一笑,或令人窒息,甚至令读者大笑。这是很好的学术传记作品。
——《星期日独立报》
里程碑之作!蒙蒂菲奥里将引人入胜和优雅的文笔与小说家般掌控氛围、细节和人物的天赋融为一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论证有理有据、逻辑严密,且平实动人。这是一流历史学家的修养,很少有人能达到……因此,这是一本值得被阅读的著作,也必将令读者获益良多。
——《星期一明星报》
《青年斯大林》是蒙蒂菲奥里基于详实研究而完成的可读性极高的著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多面的斯大林:他是怀揣毛瑟枪的武装分子,是银行攻袭的策划者,还是位孜孜不倦的学者……蒙蒂菲奥里的叙事精彩纷呈,令人惊心动魄,但也十分可靠。
——《卫报》
这是一本令人叫绝的传记,它不但向读者描绘了这个人物,也展现了他所生活的那段历史。
——《地铁报》
这位著名历史学家以新发现的档案为我们塑造了登上权力巅峰前的斯大林。
——《每日电报》
《青年斯大林》聚焦于斯大林的青少年时代,塑造了一个矛盾且迷人的斯大林。
——《新闻周刊》

作者简介

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
1965年在英国出生,知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著有多部历史类著作。其作品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先后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等经典历史巨著。《新闻周刊》评论西蒙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译者:徐展雄
译者、导演、编剧。译有《黑色电影》《重访希区柯克》《凶年》等多部作品。编剧作品有《功夫瑜伽》《心理罪》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