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瞿林东文集第6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http://image12.bookschina.com/2018/20180514/7589660.jpg)
包邮(精)瞿林东文集第6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
![](http://o.bookschina.com/images/ling2.png?id=0)
- ISBN:978730321542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92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303215423 ; 978-7-303-21542-3
本书特色
本文集是瞿林东教授关于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领域代表性论著的集结,内容既涵盖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史学功用、史学史纲、史学史志等基础性理论著作,也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20世纪中国史学、中国史学重要人物与20世纪中国史学关系等专题性著述,全面反映了作者四十余年的治学历程、研究路径,对于了解作者的史学观点及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理论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瞿林东著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精)/瞿林东文集》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首先概括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总的面貌,对其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如“正史”撰述的兴盛、“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等,然后详细介绍和评论了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对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某一显著创新、某一时代特点进行了阐释,并对刘知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进行了论述,综述了这个时期的史学在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
目录
**节 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形势
一、朝代频繁更迭和隋唐的统一
二、民族、门阀、中外交流
第二节 史学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直书与曲笔的斗争
四、转折与创新
第二章 “正史”撰述的兴盛
**节 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第二节 《续汉书》和《后汉纪》的思想特点
一、司马彪与《续汉书》
二、袁宏与《后汉纪》
第三节 范哗《后汉书》的成就
一、范晔撰《后汉书》
二、范晔的历史形势观和社会伦理观
三、《后汉书》的社会视野和历史视野
四、《后汉书》史论的境界
五、《后汉书》在史学思想上的两个特点
六、范晔历史思想的局限性
第四节 陈寿《三国志》的特点
一、《三国志》在历史编纂上的特点
二、陈寿的历史思想
三、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史撰述
一、沈约和《宋书》
二、《宋书》志的成就
三、萧子显和《南齐书》
四、魏收《魏书》及其特点
五、魏收《魏书》与门阀势力,
六、魏收《魏书》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节 史学发展的重大变局
一、关于私人撰写国史的禁令和隋朝修史的失误
二、“《汉书》学”的兴起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一、关于撰写前朝史的认识
二、历史意识的增强和皇家史馆的设立
三、令狐德禁和唐初史学的兴盛
第三节 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一、五代史纪传的成书
二、《隋书》的历史思想
三、《五代史志》的历史价值
第四节 唐修《晋书》及其历史意义
一、唐太宗的《修晋书诏》及其对诸家晋史的评论
二、唐修《晋书》是一部完整的晋朝史
第五节 《南史》和《北史》
一、李大师的南北史观念
二、李延寿撰《南史》、《北史》
三、《南史》、《北史》的历史编纂思想
四、《南史》、《北史》的历史影响
第六节 “正史”撰述的成就及其局限
第四章 通史、地方史和民族史
**节 通史撰述不断增多的趋势
一、南北朝时期的通史撰述 《科录》和《通史》
二、唐代史家的纪传体通史和传记体通史撰述
三、唐代史家的编年体通史撰述
四、唐代史家的典制体通史和文征体通史撰述
五、通史撰述复兴的意义
第二节 地方史和民族史撰述
一、地方史撰述
二、民族史撰述及其历史价值
第三节 地理书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一、《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
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第五章 谱牒之学的显要地位
**节 魏晋南北朝的谱牒之学
一、门阀重谱牒之书
二、贾氏谱学与王氏谱学
三、谱学之弊
第二节 唐代的谱牒之学
一、谱学在唐代的兴替
二、唐代谱学与士庶斗争及社会风气
三、家史与别传
……
第六章 起居注、实录、国史及会要
第七章 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 《史通》
第八章 **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 《通典》
第九章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第十章 历史思想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第十一章 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
后记
附《南史》和《北史》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影响力深广的论文、评论2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2005)、《中国简明史学史》(2005)、六卷本《中国史学史》 第三卷(2006)、《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2007)、《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2009)、《中国史学史纲》(2010 第二版) 等。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中国通史
¥16.3¥45.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2.8¥68.0 -
中国近代史
¥16.3¥39.8 -
安史之乱
¥24.1¥68.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万历十五年
¥16.0¥25.0 -
显微镜下的大明
¥28.0¥52.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9.9¥29.8 -
三国史话
¥13.6¥42.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2.8¥68.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5¥29.8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6.9¥49.8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3.1¥65.0 -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8.9¥24.8 -
宋代文学与文献考论
¥58.9¥128.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10.9¥38.0 -
中国历史的7张面孔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