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踏寻郑和路

非洲踏寻郑和路

1星价 ¥88.8 (6.0折)
2星价¥88.8 定价¥1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51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34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516125175 ; 978-7-5161-2517-5

本书特色

《非洲踏寻郑和路》是我国研究郑和下西洋与非洲关系的一部内容*翔实、且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专著。作者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斋研究与实地考察、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 “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占有丰富材料、掌握*信息和获得大量*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仔细考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论述了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系,郑和舟师在非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洲华人移民史提前了二三百年。 郑和下西洋为何要四赴非洲?郑和本人是否到访过非洲?舟船科技能否保障如此远航?庞大船队如何组织和进行通信联络?“舟师”在非洲留下了什么遗迹与影响? 本书分析了郑和船队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科学的联络系统,对郑和本人是否访问过非洲给予肯定回答;在探讨明代先进造船科技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瓷之路”的新概念,论述了重走郑和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肯尼亚帕泰岛“中国村”村名之来源作出新解释,在提前华人移民非洲史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至新中国的对非政策,彰显郑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回击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书中不乏新观点、新材料、新发现。该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创新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同时填补了非洲研究与郑和研究两领域的空白。

内容简介

《非洲踏寻郑和路》是我国研究郑和下西洋与非洲关系的一部内容*翔实、且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学术专著。作者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斋研究与实地考察、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占有丰富材料、掌握*信息和获得大量*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仔细考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论述了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系,郑和舟师在非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非洲华人移民史提前了二三百年。郑和下西洋为何要四赴非洲?郑和本人是否到访过非洲?舟船科技能否保障如此远航?庞大船队如何组织和进行通信联络?“舟师”在非洲留下了什么遗迹与影响?本书分析了郑和船队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科学的联络系统,对郑和本人是否访问过非洲给予肯定回答;在探讨明代先进造船科技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瓷之路”的新概念,论述了重走郑和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肯尼亚帕泰岛“中国村”村名之来源作出新解释,在提前华人移民非洲史的基础上,将触角延伸至新中国的对非政策,彰显郑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回击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论”,并对非洲“向东看”和中非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书中不乏新观点、新材料、新发现。该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创新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同时填补了非洲研究与郑和研究两领域的空白。

目录

序言 “长颈鹿的故事”历久弥新 智库合作喜结成果——序李新烽博士《非洲踏寻郑和路》(英文版) 另一种发现:平等和尊严——序李新烽博士《非洲踏寻郑和路》(英文版)序曲 四度相见成“亲戚”**章 北上帕泰岛 **节 船员后裔居非洲 第二节 “中国路桥”通孤岛 第三节 “郑和纪念碑”之谜 第四节 走访“麒麟”之故乡 第五节 “麒麟”远洋赴中国 第六节 中国“泰坦尼克”号 第七节 船长讲述帕泰岛 第八节 帕泰村长说海难第二章 发现“中国村” **节 星夜借宿西游村 第二节 “你就是我的爷爷” 第三节 中国人建西游村 第四节 “上加”就是“中国村” 第五节 中国按摩在“上加” 第六节 “中国村”有三请求第三章 再访“中国人” **节 海底惊现“双龙坛” 第二节 上加村名探源头 第三节 “中国学生”思故土 第四节 遥想当年织布机第四章 踏遍帕泰岛 **节 融入非洲大家庭 第二节 他们人人姓“中国” 第三节 寻觅“龙坛”打捞人 第四节 中华医术有传人 第五节 做客“中国人”家中第五章 海上觅沉船 **节 一叶扁舟觅沉船 第二节 拉木岛上“中国风” 第三节 “驴岛”风情醉游客 第四节 当年沉舟索马里第六章 走进难民营 **节 边城雨夜话郑和 第二节 难民营里问“郑和” 第三节 管理难民费苦心 第四节 何日走出“难民圈”第七章 深人索马里 **节 塑料袋里装“公章” 第二节 “押运”乘客到首都 第三节 夜半惊魂起枪声 第四节 今日中国大使馆 第五节 绝对自由令人忧 第六节 中国医院重开业 第七节 知识分子谋救国 第八节 当年“关卡”被瓜分第八章 重访索马里 **节 总统深情谢中国 第二节 寻觅沉舟再北上 第三节 一波三折话南下 第四节 偶闻路边搓麻声第九章 探寻“索法拉” **节 破解“双龙坛”之谜 第二节 扑面而来“中国风” 第三节 非洲怀念毛主席 第四节 “去中华绝远”之地第十章 遍访四岛国 **节 关帝庙前话郑和 第二节 “天堂之岛”有传闻 第三节 活的生物实验室 第四节 造福人类建奇功 第五节 远洋航行重科技第十一章 绕过好望角 **节 明朝地图绘非洲 第二节 祖鲁王笑谈王后 第三节 欣闻南非“郑和村” 第四节 谁人首航好望角第十二章 北寻“郑和碑” **节 “十字角”旁“猪”吼声 第二节 石油滚滚钻石闪 第三节 海滨奴隶纪念馆 第四节 民族英雄纪念塔 第五节 刚果河畔“郑和碑”第十三章 非洲内陆行 **节 “石头城”里中国瓷 第二节 借鉴中国好经验 第三节 铭记历史大悲剧 第四节 古老王陵守灵人第十四章 铁路传友谊 **节 “中非友谊的丰碑” 第二节 “钢铁斑马”跨山川 第三节 人间伤别情悠长 第四节 运量不足设备旧 第五节 管理不善员工老 第六节 坦赞铁路私有化 第七节 “我们高唱《东方红》” 第八节 “友谊之路”永不朽第十五章 回老家寻“根” **节 回国踏寻郑和路 第二节 “中国学生”喜“回家” 第三节 如沐春风学中医 第四节 回击“中国威胁论” 第五节 壮丽的郑和史诗第十六章 中非交往录 **节 从传说到新发掘 第二节 官民交往双渠道 第三节 列强操纵非正常 第四节 独立友好真伙伴 第五节 中非关系五特点第十七章 华人居东非 **节 海外华侨华人图 第二节 非洲华侨数量说 第三节 非洲华侨史述评 第四节 非洲首批华人说 第五节 华人异于殖民者第十八章 提前意义说 **节 戳穿“欧洲发现论” 第二节 支持非洲“向东看” 第三节 树立学习新楷模 第四节 批驳“新殖民主义”尾声 此情可待成追忆初版和再版附录 一 各界评说 二 读者来信 三 采写体会 四 采访路线图 五 拉木群岛图修订本附录一 一 《明史》关于郑和本人访问非洲的记载 二 郑和七下西洋年代及经历主要国家表 三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四 主要参考资料修订本附录二 跨越六百年的和谐——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政策比较 “去中华绝远”的航程——郑和与非洲关系研究述评修订本附录三 研究非洲宣传郑和 读《非洲踏寻郑和路》 时代呼唤更多非洲研究力作 寻访郑和走读非洲修订本附录四 谁道报人无“郑和” 引人入胜的“踏寻” 独特的研究视角 六百年后有新篇修订本附录五 一 续写悲壮美丽的故事——访《非洲踏寻郑和路》作者李新烽博士 二 作家的灵感和社会责任——访报告文学作家李新烽 三 谁道报人无“郑和”——专访《非洲踏寻郑和路》作者李新烽 四 到东非找寻郑和沉船初版后记修订本后记修订本再版后记Contents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新烽,1960年9月生,陕西渭南人。博士,作家,摄影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1981年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两次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分获法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公派留学英国,获威尔士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参加“博士服务团”,挂职湖南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李新烽曾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处长、驻南非首席记者和人民网、环球时报社驻南非特派记者。其足迹遍布大半个非洲大陆,是采写肯尼亚帕泰岛郑和使团后裔、发现“中国学生” 姆瓦玛卡·沙里夫(现中文名夏瑞馥)的**位中国记者,也是索马里内战爆发22年来两次深入该国采访报道的唯一东方记者。2008年作为人才引进,李新烽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业从事非洲问题研究。出版《非洲踏寻郑和路》(修订本)、《非凡洲游》两部专著及《郑和史诗》(中、英文版)等十多部合著,主编《郑和与非洲》等两部学术专著,其作品获十余种全国性奖项。李新烽好读书,爱运动,是陈式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入门弟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