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51075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4页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55107521 ; 978-7-5551-0752-1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壮医药文化的概念、壮医文化的发展历程、壮医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态以及与壮医药密切相关的壮族哲学宗教信仰文化、壮族稻作文化、壮族习俗文化、壮族歌谣文化、壮族节庆文化、壮族饮食文化、壮族人居文化、壮族舞蹈体育文化, 分析了这些壮族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特别是对壮医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目录
**节 壮医药文化的诠释
一、文化的含义
二、壮医药文化的概念
三、壮医药文化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壮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远古至先秦)
二、初级阶段(秦至隋代)
三、丰富发展阶段(唐至民国)
四、整合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二章 壮医药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态
**节 壮医药文化的特征
一、悠久灿烂的历史
二、浓厚的地域特色
三、丰富的医学内涵
四、多彩的医药习俗
五、明显的壮汉文化交流印记
第二节 壮医药文化的表现形态
一、物态文化
二、神话文化
三、巫医文化
四、符号文化
五、口碑文化
六、习俗文化
七、歌谣文化
八、药食文化
九、生殖文化
十、体育文化
第三章 壮医药与壮族哲学、宗教信仰文化
**节 壮医药与壮族哲学
一、壮族哲学思想
二、壮族哲学文化的基本特点
三、壮族哲学对壮医药的影响
第二节 壮医药与壮族宗教信仰文化
一、道教、佛教与壮族宗教文化
二、道教、佛教对壮医药的影响
三、壮族巫术文化与壮医药
第四章 壮医药与壮族稻作文化
**节 壮族稻作文化及其特征
一、据“那”而作的生产文化
二、依“那”而居的居住文化
三、赖“那”而食的饮食文化
四、靠“那”而穿的服饰文化
五、因“那”而乐的节日文化
六、为“那”而用的宗教文化
七、因“那”而涵化的艺术文化
第二节 壮医药与稻作文化
一、稻作文化与壮医药起源
……
第五章 壮医药与壮族习俗文化
第六章 壮医药与壮族歌谣文化
第七章 壮医药与壮族节庆文化
第八章 壮医药与壮族饮食文化
第九章 壮医药与壮族人居文化
第十章 壮医药与壮族舞蹈、体育文化
第十一章 其他医药文化对壮医药的影响及反思
第十二章 壮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节选
《壮医药文化概论》: 一、物态文化 物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文化中可以具体感知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壮医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种治疗工具和治疗方法,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石片、骨器、骨针、陶器,到先秦两汉的青铜针、银针,直至今天广泛使用的各种针具、药线、牛角、竹罐、药锤等壮医医疗工具以及药物熏蒸、药物熏洗、药物敷贴、药佩、药刮、滚蛋等治疗方法,都是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北宋时期的《欧希范五脏图》所绘内容主要为人体内脏图谱,这是我国医学史上**张有记载的实绘人体解剖图,也是壮医药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实物图谱。壮族地区地处岭南亚热带,药物资源十分丰富,不少壮药较早地得到开发利用,有些还成为著名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薏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被收录。田七、肉桂、八角茴香、薏苡仁、罗汉果、珍珠、蛤蚧等均为主产于壮族地区的名贵药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田七,其主产于壮族聚居的广西百色市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一带,是一味著名的壮药,是壮族对我国传统医药乃至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贡献。以上这些治疗方法、药材均具有实物的属性,属于壮医药物质文化的主要形式。 二、神话文化神话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是各民族文化长河中的瑰宝。神话传说深刻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层,转变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深刻地影响文化整体的发展。在壮族地区流行有神医三界公的传说,这是壮民族与医药相关的神话文化的代表。传说中的三界公乃仙童转世,曾于山中遇仙,授以五彩带、仙棒、仙桃和金字书法宝,三界公吃下仙桃变成神医,专为贫苦乡人治病。治病时在病人患处缠上五彩带,以仙棒轻轻敲三下,则骨折脚跛的人就能奔走,浮肿病人就能恢复健康,多年的瞎子就能重见光明。在瘟疫盛行期间,三界公广发“驱瘟灵”,使患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且分文不取,深受乡人的爱戴。为了纪念这位神医,祈求保佑,消灾祛病,壮族地区多处修建有“三界庙”,至今忻城县土司衙门旧址附近仍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三界庙”,常年香火不断。神医三界公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承载壮族人民防病治病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 三、巫医文化 人类文化中,*早试图征服自然界的手段是巫术。巫医现象从远古时期就已产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曾对传统医学的形成起到孕育与催生的作用。巫医与神职医生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早期都出现过的职业。壮族地区巫医文化古已有之,壮族先民对于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无法理解,于是他们就想象在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威力无比的神秘的神灵在起作用,从这种“万物有灵”的认识,推想人自身及行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各种神秘的关系。壮族先民重巫,文献不乏记载。汉代越巫之风,亦曾轰动京师。明朝邝露的《赤雅》记载:“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平越,得越巫,适有祠祷之事,令祠上帝,祭百鬼,用鸡卜。斯时方士如云,儒臣如雨,天子有事,不昆命于元龟,降用夷礼,廷臣莫敢致诤,意其术大有可观者矣。”可见壮族巫文化影响之深广。清代,南方壮族地区仍盛行巫风。直到现代,壮族地区仍见巫之遗风。至今,广西城乡还可见到一种治小儿夜啼的符咒法,把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小哭王,路人行过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光”的符咒丢在路口或贴在路边的树干、电线杆、墙壁上,路人走过念一念,小孩的夜啼病就好了,这是巫医文化的一个例证。刘锡蕃在《岭表纪蛮·杂述》里对巫医治病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蛮人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疮毒外科一切杂疾,每有奇效,然亦以迷信出之。”并有目睹为证:“予尝见一患痈者,延僮老治疾。其人至,病家以雄鸡、毫银、水、米、诸事陈于堂。术者先取银纳袋中。脱草履于地,取水念咒。 ……
作者简介
庞宇舟,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名中医。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壮医学)学科带头人,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壮医学)学科带头人,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西高校(壮医方药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执行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壮瑶医专业副主任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壮医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药品审评专家、广西民族药审评专家、广西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广西桂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民族医药博士后合作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杂病、风湿病防治以及壮医理论与临床、壮药基础与应用、壮医药文化、壮医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月创办广西中医学院(今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并任首任院长,兼任壮医药研究所所长、民族医药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率先阐述了壮医毒论核心理论和壮医毒论“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位一体应用理论,充实、发展了“毒虚致百病”的壮医病因病机学说,构建了“毒论一毒病一解毒法一解毒药”的壮医学术思想体系,突出了壮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临床上善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和壮医特色理论诊治风湿病和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近五年来,共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2007年6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首批“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脉因证治
¥4.8¥13.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中医手诊图释
¥9.2¥28.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72.7¥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9.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