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条)
xue***(三星用户)

大国工程大国工程

视角独特,解读深刻,发人深思。

2018-06-17 08:27:2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4094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5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300240947 ; 978-7-300-24094-7

本书特色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这四项中国超级工程是如何决策上马的?实现了哪些关键创新点?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与竞争?经历了哪些波折与困难?为什么在中国能取得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哪些带动效应?如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深入*线调研采访,真实记录了中国企业管理者、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如何创造大国工程奇迹,全面反映了中国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创新是如何同向同行的。可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科技和发现本身的故事,以及科技创新与社会、人类之间联系的故事,并试图走进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的思想活动。

内容简介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
·是重大工程领域的中国名片
·国内*部集中再现这四项超级工程的图书
·以深度对话的方式揭开了大国工程崛起的奥秘
·走进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内心世界
·很多专业问题在作者笔下通俗生动

目录

**章 中国大飞机:21世纪的一号工程
中国大飞机准备起飞 为制造强国而战
中国大飞机C919即将揭开面纱
航空制造业:中国制造的短板
高层强音:中国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黄皮白心”:是自主研发吗?
后发制人:两大竞争对手率先换“心”
十年为期:迈入航空制造业强国行列
国家发展中国大飞机的四次决策
——专访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兴世
大飞机承载几代人梦想
运-10被搁置的三个原因
三次艰难的决策历程
面向市场的“三条金光大道”
引领产业发展
这次我们终于干成了:C919飞机自主创新有五个标志
——专访C919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陈迎春
“举全国之力”研制大飞机
解密一段曲折的历史
C919完全是自主设计
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C919订单预期2030年占全球市场1/5
——专访中国商飞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党铁红
当前订单包括确认订单和意向订单
预期2030年占全球市场1/5
“主供模式”:中国商飞与顶级供应商形成“生命共同体”
——专访中国商飞张洪光处长、郭佳文处长
16家合资企业 提升系统及产品研制能力
“主供模式”:与顶级供应商打交道
在艰难的摸索中学习
新型供应商模式:“生命共同体”
中国大飞机是GE全球战略千载难逢的机会
——专访昂际航电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仲安仁
成立合资公司是GE全球战略的需要
提倡 “合规文化”, 转移“干净”技术
希望从C919项目中获得经验和美誉
沉浮:中国大飞机的三十年
——专访北京大学教授路风
大飞机决策回溯
运-10下马摧毁了大飞机的研发平台
中国商飞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章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中国超高速试验列车
时速605公里超高速列车台上试验
高铁就像一架飞机在不停地起降
希望*高速度出现在中国
多项创新技术等待上线验证
抢占技术制高点,带动行业发展
高速是我们追求的梦想
——专访南车青岛四方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
中国强势进入高铁国际市场
——专访南车青岛四方副总经理倪胜义
拿下阿根廷大单
“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布局
让中国高铁走向全世界

第三章 特高压输电:中国挑战美国创新领导地位的重大工程
特高压输电:引领中国从技术追赶到技术领先的转变
特高压输电的曲折之路:追寻特高压技术创新之美
难题之一:提高电压与控制电压
难题之二:污秽环境下外绝缘子的配置
难题之三:控制电磁环境与控制电场
难题之四:特高压设备的研制
中国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历史性飞跃
——专访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维江
中国输电网曾落后西方20年
特高压输电在世界各国的探索与命运
中国特高压输电为何是自主创新
特高压项目评估受阻 “十二五”电网规划何时出台
特高压输电项目评估纸上谈兵一年
规划缺失,是造成项目评估一事一议的根源
“十二五”过半,国家电网专项规划在哪里?
国家电网要实现跨国跨洲电力配置
——专访国家电网公司国际部负责人程梦蓉
国家电网在境外市场的定位是长期战略投资者
巴西项目预期回报率18%
抓住“走出去”的机遇
没有国际化,何谈世界一流
2020年境外资产占比10%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评价

第四章 港珠澳大桥:中国成为桥梁建设强国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领袖与精神领袖
——在林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一道绵延56公里的难题
全球瞩目中国沉管隧道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专有技术的昂贵学费
超级工程凸显中国强大综合国力
“直逼技术极限”的挑战
“海中的眼睛”化解危机
成功实现深水管节沉放姿态监测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支撑
从交通工程建设大国到交通工程建设强国
港珠澳大桥标志着我国由桥梁建设大国成为桥梁建设强国
——专访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
伶仃洋大桥搁置,港珠澳大桥续梦
港珠澳大桥建设三方共同融资
由桥梁建设大国成为桥梁建设强国的里程碑
港珠澳大桥:绵延56公里的创新
4.5公里海底隧道滴水不漏
艰难的抉择:E15管节**次返航
失败的“潜在收益”
无中生有的清淤“救心丹”
沉管隧道结构的独特创新
结尾
大国工程师与超级样板工程
——专访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林鸣
中国体制的优势
共和国长子的担当
做大国的工程师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思想:“对失误零容忍”
——专访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刘晓东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复杂的工程
——专访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执行总裁、首席隧道专家
汉斯·德维特
惊心动魄38小时:挑战*终接头“重新对接”极限
7小时的艰难决策
逆向操作行不行?
林鸣心中的“锚定”与“中国标准”
逆向操作和与风险对话
天道酬勤的完美精度
后 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大国重器,匠心磨砺。记者深入国家四大工程,采访科研人员、产业工人,从笔尖流淌出的一个个工程,将中国梦圆梦的目标转化为一锤一钉的劳作,一砖一瓦的建设。每一个感人故事都是民族共同财富的深度挖掘,充分印证了每一个重大工程的突破,都是国家意志、国家力量、国家情怀的体现。
——魏应彪(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对港珠澳大桥的跟踪报导持续了数年,给我们*为深刻的印象是对严谨的那份执着。作者每一次的现场采访都会持续十天到半个月,写稿过程一般都要数月,这个期间我的许多同事经常会收到作者的微信、电话核实专业与细节问题。我们都非常喜欢作者的文章,因为文章的真实能让我们被自己感动,在困难的时候坚定坚持的信念。我一直期待作者能将她所感受到的港珠澳大桥写成一本书,去激励更多的人。透过作者的《大国工程》,能够让人们看到祖国辉煌的未来。
——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

大国工程是国之基石,高铁是大国亮丽的名片。该书通过与工程师、企业管理者等深度对话的方式,揭开了高铁等大国工程崛起的奥妙,视角独特,解读深刻,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
——梁建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在港珠澳,她采访的时间跨越四年。诸多重大节点,她都在现场,很多工程师成为她朋友。工程师们的赤子之情总能在她笔端自然流淌。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她不仅要听当事人说,还要听第三方专家,国际权威机构、权威专家说。她的结论专业可信。 采访每项工程前,她要阅读数十本相关书籍。很多专业问题在她笔下通俗生动。 更难得的是,每项工程她总能找到清晰的历史方位,让人仿佛听到中国迈向强国路上坚实的脚步声。 这是真正的中国好故事,是时代亟需的强国之音!
——查长苗(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副总经理)

中国近年来在重大工程上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但在每一个重大工程的背后,都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争论、挫败、曲折以及*终导致成功的不屈不挠。赵忆宁女士以她坚信的价值观并通过采访那些重大工程参与者而写就的这本书,能够使中国公众不仅了解这些事件,而且理解为什么重大工程以及建设重大工程的原则关乎祖国的命运。
—— 路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赵忆宁,《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1959年生于北京, 1983—2003年在新华通讯社《瞭望》新闻周刊担任记者,先后任职于政治、文化、经济、热点与专题五个部门。2003年加盟《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获广东“十佳女新闻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称号 。
著有《转轨中的日本》(2007年)、《大较量:当中国龙遇到美国鹰》(2010年)、《中国入世大角力:新型超级大国的拐点》(2013年)、《探访美国政党政治:美国两党精英访谈》(2014)、《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2015)等。
擅长撰写连续报道,新闻报道理性质疑,多方求证,自成一体。撰写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学”“赤旗飘扬:与日共在一起”“中国入世大角力”“美国政党政治调研”“‘一带一路’五国调研”“非洲七国调研” 等专题系列报道,引起决策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了中国媒体影响国际舆论的主动性,通过报纸搭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在中国媒体国际化及“走出去”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