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史略

中国音乐史略

1星价 ¥13.3 (3.4折)
2星价¥13.3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30117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28页
  • 出版时间:1993-12-01
  • 条形码:9787103011737 ; 978-7-103-01173-7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今天面对着这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根据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社会调查资料,比较全面而概括地对中国音乐史加以论述,既说明了他们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又介绍了不少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中国音乐发展的来龙去脉。  《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也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学家的一些学说,如《乐记》一书认为音乐应反映社会现实,应发挥教育功能,等等。这些主张虽然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可供我们参考。书中所用史料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但《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从始至终力图突出音乐主线,不时发出或流露音响,所以读起来,不会感到寂寥。

目录

中国音乐史序
《中国音乐史略》序

**章 远古先秦音乐
一、“百兽率舞”与《奋五谷》
二、治水之歌——《大夏》
三、埙的演变和音阶的形成与发展
四、巫与商代音乐
五、《大武》
六、国风、楚声和其他南方民歌
七、曾侯乙墓的“钟鼓”乐队
八、韩娥、伯牙及其他民间音乐家
九、儒家《乐记》与老庄音乐美学观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
一、西汉的乐府
二、相和歌与清商乐
汉代的相和歌
《广陵散》
三国魏晋时期的相和歌
清商乐
三、鼓吹
四、琴
琴的定型与文字谱的说明
汉魏六朝的琴曲创作
五、百戏
六、西域及其他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七、嵇康及其《声无哀乐》

第三章 隋唐音乐
一、民歌、曲子与现存唐代古歌
二、唐代大曲
大曲的兴盛
《霓裳羽衣》
教坊、梨园及其他
三、寺院中的俗讲与散乐
四、琵琶、琴及器乐合奏的发展
五、白居易及其音乐理论
六、唐宋间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四章 宋元音乐
一、北宋汴梁与南宋杭州的音乐活动
二、民歌
三、宋词与夔的创作
四、鼓子词、唱赚、诸宫调、货郎儿
五、杂剧与南戏
六、嵇琴、琵琶及其他
杂剧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
南戏
七、郭沔与宋末渐派琴家
八、元代散曲
九、熊朋来和他的《伐檀》
十、渤海、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十一、《琴论》与《唱论》

第五章 明清音乐
一、北京与扬州的音乐活动
二、民歌、小曲
三、弹词与鼓词
四、花鼓、木卡姆及其他
花鼓
木卡姆
囊玛
跳月与自沙细乐
高山族的“做田
五、明清琴派与琵琶、三弦的发展
浙派、虞山派与江派
清代琴派
琵琶与三弦的发展
六、鼓吹、吹打、十番、弦索
鼓吹
吹打与十番
弦索与《弦索十三套》
七、昆腔
魏良辅与《浣纱记》
《牡丹事》
谤初昆曲
八、弋阳腔及其他地方戏曲
弋阳腔
梆子腔
皮簧与京剧的产生
九、工尺谱
十、《豁山琴况》与《乐府传声》
十一、我国与欧亚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六章 近代音乐
一、民歌
二、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沈心工,李叔同的创作
三、弹词与大鼓
弹词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与梨花大鼓
四、京剧的发展
五、地方小戏的勃兴
二人转与二人台
锡剧与吕剧
六、近代器乐的发展
广东音乐
江南丝竹
吹歌
琵琶

七、西洋音乐的传人

附录: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增订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钊,古琴兼音乐史家,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1953年从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198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1989年任该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该院博士生导师至今。2001年起任中国琴会会长兼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