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机理.测度与政策研究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机理.测度与政策研究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928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14192810 ; 978-7-5141-9281-0

内容简介

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航运对浙江内河水环境影响中难点和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了内河航运外部性、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测度、内河船舶安全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内河航运业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测度和内河船舶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与算法,同时对浙江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浙江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研究
2.1 外部性概述
2.2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
2.3 我国对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认识及发展
2.4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的社会外部性分析
2.5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调查分析
2.6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实证研究

第3章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的经济损失评估研究
3.1 概述
3.2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经济损失概述
3.3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经济效率损失分析
3.4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概述
3.5 内河航运污染排放经济损失评估

第4章 环境规制对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
4.1 概述
4.2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规制概述
4.3 环境规制对内河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
4.4 环境规制对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证研究

第5章 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测度与实证研究
5.1 概述
5.2 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3 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5.4 浙江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测算研究
5.5 结论与建议

第6章 内河航运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测度研究
6.1 概述
6.2 中国内河航运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6.3 内河航运业碳减排国际经验借鉴
6.4 内河航运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6.5 内河航运低碳化发展的驱动机制
6.6 内河航运业碳排放的测度
6.7 结论与建议

第7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内河航运安全风险影响机理、测评与防范机制
7.1 概述
7.2 内河航运安全风险影响机理
7.3 粗糙一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
7.4 基于粗糙一支持向量机的内河航运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7.5 内河航运安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第8章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思路与路径研究
第9章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第10章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机理、测度与政策研究》:  内河航运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投资省、成本低、综合效益高等比较优势(1条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货运能力相当于2条6车道高速公路或1条干线铁路;水运每吨公里运费仅为高速公路的16%、铁路的46%;每公里航道建设用地和资金均约为高速公路的1/4、铁路的1/2);具有能耗低、污染轻、防洪排涝等特点(水运的单位周转量能耗及碳排放量仅为高速公路的1/6、铁路的2/3,一直被认为是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内河航道改造和养护增强了防洪行洪排涝能力,增加了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改善了沿岸的生态环境和城镇市容);承担着大量基础性、服务性商品物资供应(例如水路运输保障了杭州约30%用电量的电煤运输,80%的住宅建筑用料,60%的基本粮食供给),对优化产业布局(例如湖州市依托湖申线航道,形成3个产业集群,2014年总产值超过800亿元)、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民生保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河航运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带来了社会总产出的增加。  但是,随着内河航运的繁荣发展,内河航运船舶产生的油污水、船舶垃圾、船舶气体排放和船舶突发性水污染等对内河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直接影响内河沿岸环境和居民的健康,*终将影响内河航运和内河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内外学者持续性跟踪研究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内河航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内河航运的负外部性日益受到关注,对内河航运负外部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随着我国雾霾“攻坚战”的持续深入,航运污染已成为继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排放之后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全国人大代表、时任中船重工集团711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金东寒呼吁“船舶减排从法律上看还存在不少漏掉和空白,亟待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王祖温提交“关于加强渤海海洋环境陆海统筹管理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必须将实施渤海海洋环境的陆海统筹管理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对待。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总工程师胡可一连续三年以内河沿海航运、航运中心建设和自贸区航运建设为侧重点,结合国外的经验,提出中国应该提高对船舶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视,以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沿海区域排放标准的实施、推动新能源或替代能源应用和配套以及提高集运、转运和疏运以提高综合减排效果。在此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  高美琴提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时指出,与国家治水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目标相比,当前的航道排污更应受到重视。高美琴称,船舶营运过程中所排放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以及燃烧柴油排放出的气体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不仅危害江海水环境,对港口大气环境的威胁也不容小觑。因此,在围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应先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至于船舶排污,需要国家强化标准,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和清洁能源船型推广应用。  鲁修禄认为随着工业源、陆上移动源(车辆)污染排放治理的深入,船舶排放控制应成为防治工作的重点。特别要高度重视重点区域船舶污染排放控制,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密度、船舶流量大,港口和水域处于城市群中心,船舶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研究,珠三角地区船舶排放的SO2、NOx分别约占当地排放总量的1/4以上。根据香港环保署资料,船舶在排放总量中SO2、NOx和PM10的比例为50%、32%和37%。控制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污染无疑是广东实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应高度重视重点区域船舶污染排放控制。交通运输部已出台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但是,控制船舶排放污染涉及国际规则、燃油供应、水上交通管理、港口和船舶配合等,需要从更高层次推动重点区域船舶排放控制,需要从立法和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层面统筹推动。  ……

作者简介

  赵亚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法学会海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波市中小航运企业联合会专家组成员,现工作于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5年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2015年被授予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聘为宁波市航运安全专家,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近年主持、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6篇,出版论著3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