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非遗:历史.祖先与苗族女性服饰变迁

走近非遗:历史.祖先与苗族女性服饰变迁

1星价 ¥62.4 (7.9折)
2星价¥62.4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3339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20133395 ; 978-7-5201-3339-5

内容简介

服饰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显性表征,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等多方面要素的有机结合。服饰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相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需要、个性等心理特性。苗族在历目前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迫经历过无数次迁徙。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于是服饰便成为苗族人记录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世代传承。据不接近统计,目前苗族服饰约有二百种左右。服饰的变迁不仅记录了苗族先民迁徙的经历,也传承着苗族的历史与文化。苗族祖先迁徙流离的历史及苗族女性的勤劳、智慧使苗族服饰独具本民族的风格与特色,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已远远大于服饰本身的意义,而苗族刺绣则以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案、丰富的寓意表现出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从1736年开始,就有许多苗族人从黄平迁至镇宁、贞丰等地。由于原居地与迁入地苗胞所处的社会情境产生差异,其服饰心理也发生相应变化。经过二百多年的社会变迁,原居地黄平与迁入地镇宁、贞丰的苗族女性服饰在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已表现出明显不同。因此,探讨苗族服饰传承与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站在“他者”的立场去理解苗族社会文化的变迁过程。 以往的苗族服饰研究多以图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为主,较少从历史层面深入分析。本书稿以“遗产生成”为逻辑线索,以苗族服饰的变迁为案例展开体系化的分析与研究,试图勾勒出影响文化遗产生成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以苗族同一支系女性服饰变迁的根源探析为切入点,以迁入地镇宁县、贞丰县苗胞的迁徙为主线,通过对原居地黄平与迁入地镇宁、贞丰的苗族女性现穿服饰的比较,探讨同支系的苗族因迁徙而产生服饰差异与变迁的原因。同时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苗族同支系族群的迁徙历史与服饰变迁之间的关系,并着重从民间信仰与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剖析,以阐释苗族服饰作为文化遗产的生成过程。

目录

**章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近观非遗:原居地与迁入地现穿苗族女性服饰比较 一 原居地与迁入地苗族女性现穿服饰概况 二 原居地与迁入地苗族女性服饰细节比较 第三章 回望历史:定黔与平蛮 一 黔东南苗族迁徙的历史背景 二 原居地与迁入地苗胞的历史链接 三 原居地与迁入地苗胞的生境变迁 第四章 着装心理:压力与动力 一 苗族女性的服装需要与着装行为 二 苗族女性的服装动机与从众心理 三 苗族女性的自我审查与服装态度 四 苗族女性的审美心理与服装流行 第五章 服饰传承:固守与创新 一 技术变革与刺绣工艺创新 二 多民族杂居与服饰元素借鉴 三 手工刺绣与机器刺绣比较 第六章 信仰之力:祖先与“我们” 一 祖先崇拜与苗族女性服饰变迁 二 身份认同与苗族女性服饰变迁 三 生境变化与苗族女性服饰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梳妆歌》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聂羽彤,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历史人类学与非遗保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