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1910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0cm
  • 页数:384页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62191032 ; 978-7-5621-9103-2

内容简介

本图录分上下两册, 共9个单元, 以“百年”为视野与分析单位, 从纷繁多样的“乡建”历史中精选代表性珍贵图片近千张, 配以专题论述及详细注释, 将从清末张謇、定县翟城米氏父子, 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定县实验、邹平实验、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等, 再到抗战大后方的乡村建设, 一直到新世纪的乡村建设串联起来, 将不同时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与国家现代化、全球资本化等宏观历史背景融合起来, 建立起内在逻辑关系。

目录

导论 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潘家恩) **单元 背景与脉络 一、百年乡村破坏 二、乡村建设,不只建设乡村 第二单元 萌芽与探路 一、翟城村治 二、南通县治 第三单元 兴起与展开 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定县试验 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与邹平试验 三、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 四、从晓庄师范到育才学校 五、河南村治学院与宛西乡建 六、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试验 七、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与民众教育 第四单元 群体与多样 一、“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 二、整体与概览 专题一 民国乡村建设刊物与出版 第五单元 转型与融合 一、内迁与互动 二、抗战大后方的乡村建设(一):华西实验 三、抗战大后方的乡村建设(二):人才培养 专题二 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四、延安的乡村建设 第六单元 没有“乡建派”的乡村建设 一、革命年代的建设实践 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1987-1997) 第七单元 当代实践 一、从“三农”问题到乡村建设 二、学生下乡,教育支农 专题三 刘老石与当代大学生支农实践 三、农民合作,改善治理 专题四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农民培训 四、农业生态,城乡融合 专题五 中国社会生态农业的本土化探索 五、工友互助,尊严劳动 专题六 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发展历程 六、社会参与,文化复兴 专题七 “爱故乡”的足迹 第八单元 研究与传播 一、史料档案 二、口述乡建 三、会议研讨 四、教育传播 第九单元 国际影响 一、晏阳初与国际平民教育 专题八 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 二、域外经验与国际交流 尾声 隐现之间 一、晏阳初回国 二、题词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温铁军: 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特聘专家。 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长江读书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等。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解读苏南》《告别百年激进》《八次危机》等。 潘家恩: 1981年生于福建宁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卢作孚研究》副主编。 自2001年起参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创办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重庆区域统筹。先后在Cultural Studies,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等处发表文章50余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国乡村建设脉络机制研究”等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