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大禹传说与会稽山文化演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http://image12.bookschina.com/2018/20181222/7964865.jpg)
包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大禹传说与会稽山文化演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星价
¥50.1
(6.4折)
2星价¥50.1
定价¥78.0
![](http://o.bookschina.com/images/ling2.png?id=0)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3353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101133530 ; 978-7-101-13353-0
本书特色
因大禹传说而得名的会稽山,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一。本书通过对会稽山有关典籍的整理、摩崖碑刻的考释以及周边的田野调查,揭示了大禹传说在会稽山上的两处标志性遗迹——北麓的窆石和南麓的飞来石,是如何逐渐演化成儒教的禹庙和道教的阳明洞天,并认为会稽山文化的儒道互补、以道补儒具有“儒显道隐”的特点。*后讨论了会稽山儒道互补神圣意义的创造,是如何对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质以及绍兴名士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
内容简介
因大禹传说而得名的会稽山,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一。本书通过对会稽山有关典籍的整理、摩崖碑刻的考释以及周边的田野调查,揭示了大禹传说在会稽山上的两处标志性遗迹——北麓的窆石和南麓的飞来石,是如何逐渐演化成儒教的禹庙和道教的阳明洞天,并认为会稽山文化的儒道互补、以道补儒具有“儒显道隐”的特点。很后讨论了会稽山儒道互补神圣意义的创造,是如何对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质以及绍兴名士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
目录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天下体系——禹迹: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
三、有关大禹传说和儒道互补的研究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
**章 大禹传说与越族关系考
**节 大禹传说与越
第二节 有关“大禹传说与越”的争议
第三节 对“夏朝”的争议
第四节 基于卷转虫海侵的大禹传说
第五节 大禹葬于会稽:越族对大禹传说的再度创作
第二章 会稽山的出现
**节 会稽山的两个中心
第二节 以秦望山为中心的会稽山
第三节 会稽山中心:从秦望山到覆鬴山
一、以秦望山为中心的句践都城考
二、以覆鬴山为中心的会稽山
第四节 圣地:覆鬴山成为会稽山核心的人类学分析
第五节 会稽山周边的河流、湖泊和诸山
一、若耶溪与鉴湖
二、会稽山东边的山和潭
第三章 飞来石和窆石:会稽山南北的两个禹穴
**节 禹穴的出现
第二节 两个禹穴
第三节 禹穴与飞来石
第四章 从窆石到儒教圣地禹庙
**节 社稷祭祀中的大禹
第二节 窆石考
第三节 窆石的出现与禹庙的设立
第四节 会稽山禹庙与涂山禹庙关系辨
第五节 从窆石到大禹陵碑
第六节 缵禹之绪:禹庙的布局与结构
第五章 民间的祭祀:禹陵村的千年守陵史
**节 禹庙旁的禹陵村
第二节 《姒氏世谱》考
第三节 姒氏家族艰辛而执着的守陵史
第六章 从飞来石到道教圣地阳明洞天
**节 从《越绝书》到《吴越春秋》:禹得金简玉字
叙述上的变化
第二节 大禹得金简玉字与阴阳五行说
第三节 黄老学、黄老道与禹步的出现
一、黄老学、黄老道的形成、发展和道教化
二、禹步的产生和日益道教化
第四节 从大禹的金简玉字到道教的灵宝五符
第五节 阳明洞天考
一、道教的洞天福地
二、阳明洞天的出现
第六节 阳明洞天的空间概念
第七章 阳明洞天中的道教活动
**节 阳明洞天道教活动前传:樵风泾的传说
一、郑弘的传说
二、樵风泾与郑弘关系考
三、寻找樵风泾
第二节 六朝时期的禹穴
一、葛玄、葛洪与葛仙翁井、飞来石
二、宋明帝为孔灵产在禹穴建起怀仙馆
第三节 唐代阳明洞天之龙瑞宫记
一、龙瑞宫的出现
二、《龙瑞宫记》考
三、《龙瑞宫记》描述的阳明洞天谷地
第四节 唐代阳明洞天之元白唱和
第五节 五代吴越国时期钱镠的投龙简仪式
第六节 飞来石上记录的宋代道教活动
一、阳明洞天飞来石上记载的宋代道教活动
二、北宋时期阳明洞天的道教活动
三、南宋时期阳明洞天的道教活动
第八章 晴禹祠、雨龙瑞:禹庙与阳明洞天的共生和融合
**节 从禹庙到告成观
第二节 南镇庙的兴起与繁荣
一、中国五大镇山格局的形成
二、南镇庙的兴起
三、南镇庙的道教化
四、南镇庙的繁荣
五、从阳明洞天到禹庙再到南镇庙
第三节 王阳明与阳明洞天
一、筑室阳明洞天
二、梦萦魂牵的阳明洞天
三、王阳明的儒道互补
第九章 大禹传说、儒道互补与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节 儒道互补:会稽山上的主要文化形态
一、大禹传说与会稽山上的三种文化形态
二、儒道互补:会稽山上的主要文化形态
第二节 作为文化圣地的会稽山
第三节 大禹传说、儒道互补与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
二、手执畚耜的大禹形象
三、由大禹执耜到句践持剑
四、大禹寻书的儒道互补式书写
五、大禹传说、儒道互补与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结语
一、巫术式宇宙图像基础上的儒道分流
二、大禹传说的历史化和宗教化演变
三、会稽山文化的起源与演化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部分
二、论著部分
三、论文部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炎兴,1963年出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越文化研究、王阳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出版专著一部,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中国通史
¥16.3¥45.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2.8¥68.0 -
中国近代史
¥16.3¥39.8 -
安史之乱
¥24.1¥68.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万历十五年
¥16.0¥25.0 -
显微镜下的大明
¥28.0¥52.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
¥9.9¥29.8 -
三国史话
¥13.6¥42.0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2.8¥68.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5¥29.8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6.9¥49.8 -
小字白劳-李零自序集
¥23.1¥65.0 -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8.9¥24.8 -
宋代文学与文献考论
¥58.9¥128.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10.9¥38.0 -
中国历史的7张面孔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