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发展宏观经济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丛书(理论篇)

低碳发展宏观经济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丛书(理论篇)

1星价 ¥40.7 (4.9折)
2星价¥40.7 定价¥8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21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4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010182131 ; 978-7-01-018213-1

本书特色

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问题:完成低碳宏观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厘清减排的宏观经济效果;通过能源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减少碳排放量的重点产业,分析其达到相应减排目标的代价;分析现行政策效果,实证研究政策效果背后的影响因素;测算能源结构变化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讨论相关减排目标下不同政策工具对各减排重点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减排政策工具对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投资、就业、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确定低碳发展政策工具的选择。

内容简介

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包括以下问题:完成低碳宏观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厘清减排的宏观经济效果;通过能源结构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减少碳排放量的重点产业,分析其达到相应减排目标的代价;分析现行政策效果,实证研究政策效果背后的影响因素;测算能源结构变化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讨论相关减排目标下不同政策工具对各减排重点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减排政策工具对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投资、就业、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确定低碳发展政策工具的选择。

目录

**章 低碳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第五大目标 6
**节 低碳发展基础理论梳理 6
一、低碳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诉求 6
二、低碳发展基础理论梳理 9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 9
(二)环境与资源经济理论 10
(三)LEGC经济理论 11
(四)气候经济理论 12
(五)碳足迹理论 14
(六)碳排放脱钩理论 15
(七)生态生产理论 19
三、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理论及内涵外延 21
(一)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21
(二)绿色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22
(三)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24
(四)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26
(五)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理论的辨析 27
第二节 低碳发展的理论探析 29
一、当前重要问题的理论分析 29
(一)碳排放峰值设定理论 30
(二)公共产品价值补偿机制理论 33
(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理论 35
(四)碳交易产权理论 37
二、低碳发展测度的理论分析 42
(一)低碳发展测度与衡量方法的归整 43
(二)低碳发展测度方法的评价 51
(三)低碳发展测度方法的未来研究取向 53
三、低碳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目标的理论分析 56
(一)宏观经济发展与管理的五大目标 56
(二)低碳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目标的未来研究 59
第二章 低碳发展宏观经济模型 59
**节 宏观经济模型构建与分析 59
一、纳入低碳因素的总需求总供给宏观经济模型 59
(一)AD-AS模型扩展的思路与假设 59
(二)LCAD-LCAS基础模型:静态分析 62
(三)LCAD-LCAS扩展模型:动态分析 64
(四)LRLCAS推导与福利变化:长期分析 67
(五)LCAD-LC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69
(六)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出构成的影响 73
二、纳入生态环境因素的消费生产模型 74
(一)经济生态系统基础理论模型 75
(二)生态投入与生态消耗的模型分析 76
(三)结合代际传承与技术进步的扩展讨论 79
(四)经济生态系统模型的含义启示 82
第二节 低碳发展的核算分析 82
一、低碳发展的绿色GDP核算 82
(一)纳入低碳因素的绿色GDP核算 82
(二)低碳发展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框架 84
二、碳排放成本与低碳发展收益核算 88
(一)传统能源对环境的危害 88
(二)低碳成本与收益的核算 91
(三)森林碳汇的价值核算 92
三、低碳发展绿色GDP核算的实践应用 94
第三章 低碳发展的影响 95
**节 低碳发展的重大作用 95
一、低碳发展对环境与经济的重大作用 97
二、低碳发展对产业变革的影响 101
三、低碳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02
第二节 低碳发展对增长、就业、价格、国际收支的影响 103
一、低碳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3
(一)低碳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103
(二)低碳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5
(三)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冲突和促进 108
二、低碳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111
(一)低碳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111
(二)低碳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13
(三)低碳发展与就业之间的促进 114
三、低碳发展对价格的影响 118
(一)低碳发展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118
(二)低碳发展对能源价格的影响 120
(三)低碳发展对资源价格的影响 121
四、低碳发展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27
(一)中国国际收支中的高碳因素分析 127
(二)低碳发展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28
(三)低碳发展与国际收支的冲突与促进 135
第三节 中国碳排放的实际影响检验 138
一、中国碳排放现状 138
(一)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138
(二)中国碳排放量估算 138
(三)GDP与碳排放 141
二、中国减排的后果估算 145
(一)对GDP的影响 145
(二)对就业的影响 146
(三)对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 147
三、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48
(一)模型设定 148
(二)各地区碳排放情况 150
(三)STIRPAT模型回归结果 151
第四章 中国低碳发展状况 153
**节 能源消费状况 153
一、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与典型特征 153
(一)能源消费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但煤炭供过于求 153
(二)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但人均能源消费量偏低 154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且地区间消费差异大 157
(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幅度比较大 160
(五)工业部门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主导 162
(六)能源消费污染严重且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167
二、主要能源消费状况 168
(一)煤炭的消费状况 168
(二)石油的消费状况 170
(三)天然气的消费状况 172
(四)电力的消费状况 174
第二节 地区低碳发展的状况 176
一、低碳试点省市的试行情况 177
(一)低碳试点省市的低碳发展规划 178
(二)低碳试点省市所使用的政策工具 178
(三)低碳试点省市的工作特点 180
二、各地区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 181
(一)出台低碳规划和工作方案 181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81
(三)落实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等新措施 182
(四)推进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 182
三、地区低碳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82
(一)多地低碳规划和工作方案雷同 183
(二)一些地区低碳发展致力于快速做大GDP 183
四、制度障碍是地区低碳发展的核心问题 184
(一)推进地区低碳发展的三大根本要素 184
(二)推进地区低碳发展的核心之举 185
(三)制约地区低碳发展的根本制度障碍 186
五、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以推进低碳发展 188
(一)推进资源能源领域的改革 188
(二)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低碳发展职能 189
(三)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191
第五章 低碳发展措施 193
**节 产业结构调整 193
一、各行业部门的碳排放与产业结构调整 194
(一)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 194
(二)基于行业碳排放分解的产业结构调整 195
二、技术进步、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 197
(一)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 197
(二)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 198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实施路径 200
第二节 能源结构变化 201
一、核电新能源的发展分析 201
(一)发展核电的价值及目前规模 201
(二)国际发展核电的价值及目前规模 205
(三)发展核电的优劣势分析 209
(二)核电新能源的发展举措 212
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发展分析 214
(一)风能的发展状况 214
(二)太阳能的发展状况 217
(三)生物质能的发展状况 220
(四)风能等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2
(五)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举措 228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析 232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233
(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植 235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239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举措 245
第三节 生产方式转变 247
一、生产方式转变与产业、企业的关系 247
二、**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249
(一)农村目前的变化状况 249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52
(三)循环农业的探索 255
(四)农业生态化转型与经济可持续 259
三、第二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 272
(一)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272
(二)存量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273
(三)产业增量管理 277
第四节 消费方式转变 279
一、从传统消费方式转向低碳消费方式 279
二、低碳消费的促进措施 281
(一)进行低碳消费的理念宣传和行为引导 281
(二)制订和实施刺激低碳消费的政策和措施 281
(三)制订和完善低碳消费的法规与制度 282
第六章 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282
**节 低碳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282
一、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路径 282
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曲线 283
三、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状况与趋势 285
第二节 低碳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87
一、中国低碳发展目标确立的原则 287
二、中国低碳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90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290
(二)建设低碳城市,推广节能减排 291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293
(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295
(五)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 298
第三节 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工具 298
一、低碳发展的基本政策工具 298
二、其他国家低碳发展政策工具及借鉴 301
三、中国低碳发展政策工具的现状及问题 303
四、低碳发展政策工具建议 306
(一)碳税与碳交易政策 306
(二)财税政策 308
(三)金融政策 310
(四)能源政策 312
(五)产业政策 313
附 录 LCAD-LCAS模型的推导过程 315
一、AD-AS模型扩展的基础与假设 315
二、LCAD-LCAS基础模型推导:静态分析 316
(一)开放经济体系AD-AS模型推导 316
(二)征收碳税的开放经济体系LCAD-LCAS静态模型推导 317
三、LCAD-LCAS扩展模型推导:动态分析 321
(一)碳税和企业R&D投资的LCAD-LCAS模型推导 321
(二)引入低碳技术进步的LCAD-LCAS模型推导 325
四、LRLCAS的推导:长期分析 329
五、LCAD-LC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出与价格的影响 330
(一)碳税 330
(二)低碳技术补贴 330
(三)碳关税 331
(四)财政政策 332
(五)货币政策 333
(六)汇率政策 333
参考文献 33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厉以宁,男,汉族,江苏仪征人,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著名经济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 厉以宁教授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 “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1998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其主要著作包括:《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