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

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

1星价 ¥35.8 (7.3折)
2星价¥35.8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953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2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14195323 ; 978-7-5141-9532-3

内容简介

  《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用品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认证信用置于分析的中心,深入剖析认证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有效的。信用指的是对承诺的实现,信用包含的要素有:谁发出的承诺、就何种产品服务或过程发出的承诺、承诺了什么、如何保证该承诺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第三方认证的乘数信用模型,从认证机构、认证标准、认证对象三个方面来分析认证本身的信用如何实现。而信息不对称也普遍存在于认证行业中,所以,第三方认证的信用除了认证本身的信用得到保证外,这种承诺的实现还必须具备有效的监督,还要有代表百姓和消费者的传播媒体的监督和认可。认证本身有信用并且得到媒体的认可。这样的第三方认证才是有信用的、可靠的,这样的第三方认证才能真正转化成一种品牌符号。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框架、创新及局限

第2章 第三方认证制度的发展历程
2.1 第三方认证的起源
2.2 第三方认证的国际发展
2.3 第三方认证的国际发展模式
2.4 我国第三方认证的引进
2.5 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

第3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的“信号”功能
3.1 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3.2 品牌的“信号”功能分析
3.3 第三方认证在品牌信用建设中的功能
3.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信用模型分析
3.5 第三方认证“信号”功能的概率模型分析
3.6 对品牌和第三方认证的小结

第4章 我国第三方认证的问题与消费者调查问卷分析
4.1 我国第三方认证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第三方认证存在问题的影响分析
4.3 我国第三方认证消费者认可度和支付意愿的有限样本分析

第5章 第三方认证品牌信用的乘数模型分析
5.1 认证机构的信用分析
5.2 认证标准的信用分析
5.3 第三方认证对象的信用分析
5.4 传播媒体对第三方认证品牌信用的监督作用
5.5 第三方认证品牌信用的乘数模型分析

第6章 提高第三方认证品牌信用的政策建议
6.1 通过政企分开,实现有效监管
6.2 通过确定连带责任,提高第三方认证的风险
6.3 通过技术进步,保证认证标准和检测技术的科学性
6.4 通过延长经营期限和改革收费制度,使其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6.5 发挥传播媒体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第三方认证的监督
6.6 确立第三方认证的发展方向,让其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6.7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第三方认证的品牌影响力

第7章 总结及研究展望
7.1 本书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附录:关于有机食品认证的消费者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方认证信用的品牌经济研究》:  许多专家都已经意识到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和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效性亟需提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落后、认证机构利益为先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认证认可难以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也就是说,认证认可制度不具备公信力,这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密切相关。认证认可制度是基础的国家制度之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社会信用体系同步发展,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阶段,信用体系不完善和诚信缺失是当前阶段较为普遍的问题。认证认可的基础是政府信用,也是政府信用的具体做法和体现,政府信用和认证认可制度是相互关联与制约的。认证认可在其属性本质上来说是公平、独立、权威的,结合中西方认证认可的理论看出,这是因为认证认可所从事的工作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认证认可标准是为了和人们相关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检测保障的标准。对于认证认可来说,做检测的认证认可机构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现行的我国认证认可体系中,认证认可制度的主体是政府,人们对其认证信用不满将会导致*终的认证认可结果得不到人们的信赖。  此外,消费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部门监管的难度。在我们的消费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而监管又需要大量准确的信息.而获取信息的成本是极大的,有时即便付出成本也未必能获取到真实有用的信息,这是监管工作中的难题。若此时存在约束机制的失衡或机制缺陷,那么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出现部门根据需要选择信息的情况。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使得监管活动没有稳固的基础,造成相关部门在认证认可监管工作中越位、缺位和错位,导致监管失灵。信用缺失,监管失灵,大大影响了认证认可的公正性。这就需要完善信息获取的制度设计,并平衡监管的约束机制。  4.1.2我国第三方认证业务操作方面的问题分析认证机构违规操作的风险或者成本=被查处的概率×处罚力度。目前,在我国认证行业的大环境下,认证行业的监督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明显不足,消费者举报意识比较弱。而政府监管部门,由于受到财力、人力、水平和能力等的限制,查出认证机构不规范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的概率并不高,这种制度的缺陷使很多认证机构存在侥幸心理,认证机构机会主义行为普遍存在。被查出的低概率导致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自律意识差,不规范认证、虚假认证现象较多。  再看处罚力度。虽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有关法律条文对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也提出了处罚的规定,但是条文均过于笼统,且可操作性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的认证认可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配套制度有效性不强,认证认可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制定。对认证及相关机构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一些认证机构从业人员遵法守法意识淡薄,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护,认证认可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尚有不足,与国际上的一些标准水平差别较大。我国的认证认可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很多的认证认可制度是以条例、规章、办法的形式存在,我国的认证法律、决策、规划等一系列的体系需要继续完善整合。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对认证认可制度的宣传不到位、缺少培训,这样造成了根据认证认可制度进行认证执法的困难增加、执法的水平不高;缺乏必要可行的认证认可依据,认证认可的体系不完善、界限不清晰,影响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深入发展。  ……

作者简介

  于永娟,女,1978年生,山东潍坊人,经济学博士。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政府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和品牌经济学,在品牌与产业深度融合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年来,围绕品牌经济学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主研国家社科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六项,主持横向课题多项。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软科学三等奖、济宁市社会科学三等奖、济宁市政府调研报告特等奖,参编省部级规划教材五部,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多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