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1星价 ¥28.1 (6.7折)
2星价¥28.1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5439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62543985 ; 978-7-5625-4398-5

内容简介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46-2018)/团体标准》规定了利用已有的或专门建造的地下构筑物,如探洞、锚洞、巷道、井筒、城市地下管廊、交通隧道、水电硐室等,布设观测点,使用观测仪器进行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的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测点布设以及监测资料整理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中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体的地下变形监测,以及针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下构筑物开展的地下变形监测工作。崩塌、泥石流及其他行业的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可参照此规程执行。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2 目的任务
4.3 监测程序
4.4 监测分级
4.5 工作内容
4.6 监测的基本要求

5 监测内容
5.1 一般规定
5.2 滑坡监测
5.3 地面塌陷监测
5.4 地面沉降监测
5.5 地裂缝监测

6 监测方法
6.1 一般规定
6.2 地下水平位移
6.3 地下垂向位移
6.4 地下收敛变形
6.5 地下结构面变形
6.6 硐轴变形
6.7 钻孔轴向变形
6.8 钻孔侧向变形

7 监测频率
7.1 一般规定
7.2 监测频率

8 数据整理和成果汇交
8.1 一般规定
8.2 数据采集和格式
8.3 数据处理
8.4 成果汇交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体稳定状态评判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仪器及测量精度
附录C(规范性附录)监测点安装埋设技术要求
附录D(资料性附录)监测数据样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观测数据二次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展开全部

节选

  《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46-2018)/团体标准》:  6.4地下收敛变形  6.4.1监测设备应根据预计位移量的大小进行选择。位移较小或精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收敛计;硐室断面较大时,宜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断面仪。当进行自动化监测时,宜采用测量机器人系列全站仪。仪器及测量精度要求参见附录B。  6.4.2地下收敛变形测线可按三角形、“十”字形或交叉形等布置。易于校核量测的数据,宜采用三角形布置。底部施工已基本完成的硐室,宜采用“十”字形布置。硐室顶部布有施工设备,可采用交叉形布置。硐室断面较大时,可设置多个三角形进行量测。  6.4.3采用收敛计观测地下收敛变形的步骤及具体要求为:  a)在测点处牢固地埋设预埋件,预埋件长度根据需要加工,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应使销钉  孔方向铅直。  b)检查预埋测点有无损坏、松动。  c)打开收敛计钢尺摇把,拉出尺头挂钩放入测点孔内,将收敛计拉至另一测点,并将尺架挂钩  挂人测点孔内,选择合适的尺孔,插入尺孑L销与联尺架固定。  d)调整调节螺母,仔细观察,使塑料窗口上的刻线对在张力窗口内标尺上的两条白线之间(每  次应一致)。  e)记下钢尺在联尺架端时的基线长度与数显读数。为提高量测精度,每次基线应重复测3次  取平均值。当3次读数极差大于0.05mm时,应重新测试。  f)测试过程中,若数显读数已超过25mm,则应将钢尺收拢(换尺孔)25mm重新测试,两组平  均值相减,即为两尺孔的实际间距,以消除钢尺冲孔距离不精确造成的测量误差。  g)记录数据、时间、温度、尺孔位置和测点编号。  h)一条测线测完后,应及时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母,摘下收敛计,打开尺卡收拢钢带尺,为下一  次使用做好准备。  6.4.4采用全站仪观测地下收敛变形的步骤及具体要求为:  a)确定监测断面的测点布设形式,收敛点应尽量对称布设,保证“同面等高”,拱顶下沉测点及  净空水平收敛测点应布设在同一断面;  b)在测点布设处,宜采用带肋钢筋焊接的钢板,再在其表面粘贴反射膜片,以此作为测点  标靶;  c)将全站仪置于适当位置观测若干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算出该测点上仪器中心的  坐标;  d)对被测目标点进行观测,获取其空间位置信息,由站心坐标计算出被测点的空间三维坐标;  e)利用各监测点的空间三维坐标,计算得到同一断面上各测点间相对位置关系;  f)通过比较不同监测周期相同测点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差异,来计算围岩净空收敛量。  6.4.5采用激光断面仪观测地下收敛变形的步骤及具体要求为:  a)安置三角架,使其顶部水平且中心对准下方地面上的标志点;  b)将测头放在三角架的顶上,固定,将测量电缆与电脑连接;  c)调整三角基座上的3个微调手柄,观察仪器上的圆水泡,使之居中,然后反复精确调整几次  长水泡,使之居中;  d)设置好硐室断面的起始、终止测量角度及所测点数后,软件控制测头自动完成当前断面的测量,并保存测量数据;  e)通过比较不同时刻的断面,自动计算硐室收敛量。  6.5地下结构面变形  6.5.1地下结构面变形监测有简易监测法、机测法、电测法(测缝计)等。可采用测缝计实现结构面的自动化监测。  6.5.2常用的简易监测法有如下几种:  a)在裂缝或滑面两侧(或上、下)设标记或埋桩,定期用钢尺等直接量测裂缝张开、闭合、位错  或下沉等变形;  b)在裂缝上或滑带上设置骑缝式标志,如贴水泥砂浆片、玻璃片等,直接量测。  6.5.3机测法采用机械式仪表进行地下结构面变形监测。常用的仪器有游标卡尺、塞尺等。仪器及测量精度要求参见附录B。  6.5.4电测法利用传感器的电性特征或频率的变化表征裂缝的变化,借助二次仪表进行测试。该方法适用于集中采集数据和自动化监测。常用的仪器为测缝计(单向、三向测缝计)。仪器及测量精度要求参见附录B。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