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星价 ¥23.8 (7.2折)
2星价¥23.8 定价¥3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015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5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21801507 ; 978-7-5218-0150-7

本书特色

自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票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从此被寄予“监督上市公司”、“稳定股票市场”的厚望。本书基于以上背景,首先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进行了研究,接下来为其“主动式”监督行为找证据,研究发现,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是预备进行“主动式”监督长期投资的,并非如“基金黑幕”中所揭示的那样,只通过“坐庄”和“炒作”来谋求短期利益。但其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对比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受到了诸多限制,他们实施主动式监督的“工具”十分有限。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管理层应该尽量限制机构投资者的“被动式监督”行为,为机构投资者实施“主动式监督”开启更多的大门。

内容简介

自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票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从此被寄予“监督上市公司”、“稳定股票市场”的厚望。本书基于以上背景,首先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进行了研究,接下来为其“主动式”监督行为找证据,研究发现,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是预备进行“主动式”监督长期投资的,并非如“基金黑幕”中所揭示的那样,只通过“坐庄”和“炒作”来谋求短期利益。但其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对比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受到了诸多限制,他们实施主动式监督的“工具”十分有限。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管理层应该尽量限制机构投资者的“被动式监督”行为,为机构投资者实施“主动式监督”开启更多的大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本书结构和创新点 第2章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公司治理的定义 2.2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合理性 2.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和方法 第3章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1 资本结构决定有效的监督主体 3.2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 3.3 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4 中国机构投资者实行主动式监督的意义 第4章 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实证研究 4.1 本章研究思路 4.2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治理结构对机构持股偏好影响的实证研究 4.3 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影响的实证研究 4.4 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小对机构持股偏好影响的实证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机构投资者是否实行主动式监督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假设及变量说明 5.3 实证研究及其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6.1 证券投资基金简介 6.2 基金的持股偏好研究 6.3 基金是否实行“主动式”监督的实证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构投资者监督控股股东的实证研究 7.1 文献回顾 7.2 样本选择 7.3 变量定义 7.4 实证分析及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书主要结论 8.2 加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8.3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静,女,1978年2月生,华中科技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从事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工作12年,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法学院金融系讲师。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ISSHP检索4篇。主持2项市厅级科研课题,参与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参与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并参与6项横向科研项目。陈俊健,男,1975年4月生,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信息安全;从事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工作7年,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讲师。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6篇。主持1项市厅级科研课题,参与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参与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并参与5项横向科研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