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5157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5515779 ; 978-7-5155-1577-9
本书特色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多元的生活方式、剧烈变化的职业市场,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持续加速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生产过程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而这种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是能够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从业者。因此,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
创新人才来源于有效率的教育,而有效率的教育则指向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换言之,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是创新的源泉,社会需要有个性、有责任的创新人才,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职业观念。因此,大学生的素养结构和职业道路都需要个性化的规划与设计。如何通过个性智慧的有效发展释放独特的创新创造能力,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深度融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多元的生活方式、剧烈变化的职业市场,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持续加速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生产过程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而这种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是能够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从业者。因此,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
创新人才来源于有效率的教育,而有效率的教育则指向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换言之,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是创新的源泉,社会需要有个性、有责任的创新人才,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职业观念。因此,大学生的素养结构和职业道路都需要个性化的规划与设计。如何通过个性智慧的有效发展释放独特的创新创造能力,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深度融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处于两头不着地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位、高考录取规则下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十分有限,其结果是很多刚进校门的大学生或者对未来职业茫然无知,或者为进入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而忧愁烦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发展教育因专业化水平所限而难以在职业市场加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给予大学生个性化的战略指导,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功利化、短期化、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职业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和竞争加剧的现实,正在倒逼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改进与创新。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为自己过上个性化而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做好能力和品德上的准备。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如能跨越盲目、被动、短视和守旧的藩篱,也许就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春天。
职业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核心渠道,职业选择关系大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社会价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允许在逐一试过以后再做职业决策;人生是有限的,不允许很多次的“从头再来”。因此,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克服各种因素产生的盲目性,正确地评估各种综合因素,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意愿排出先后顺序,然后分步骤、分阶段的选择职业探索的范围和方式,力求职业探索和选择的针对性、匹配性和有效性。不加分析的从众心态、不加分析的接受外界干预和影响、不加分析的随意进行职业体验,都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我国大学生从小就在被动的接受不同阶段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被动接受更多地成为了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了多年来各省高考状元群体没有取得应有的突出成就的原因。当被动成为习惯,主动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会退化,表现在职业发展规划中就是被动的接受既定的倾向性职业安排、被动地接受工作任务,而缺少创造性思考职业、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如何预防和克服职业发展规划中的“被动”,首先,要具备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大学生要清醒认识到现代职业对主动思考、创造性工作的高要求,这种要求既体现于职业探索的过程。也体现于职位工作的本身。其次,要把主动思考和创新付诸实践。主动思考和创新不是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训练和行动;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在职业实践中,大学生都要时刻做出改变,逐步养成主动思考和创新习惯。再次,要持续进行反思性总结、强化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日常行动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把主动思考和创新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彻底改变“被动”的习惯。
内容简介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多元的生活方式、剧烈变化的职业市场,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持续加速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生产过程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而这种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是能够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从业者。因此,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 创新人才来源于有效率的教育,而有效率的教育则指向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换言之,个性潜能和智慧的有效发展是创新的源泉,社会需要有个性、有责任的创新人才,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职业观念。因此,大学生的素养结构和职业道路都需要个性化的规划与设计。如何通过个性智慧的有效发展释放独特的创新创造能力,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深度融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处于两头不着地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位、高考录取规则下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十分有限,其结果是很多刚进校门的大学生或者对未来职业茫然无知,或者为进入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而忧愁烦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发展教育因专业化水平所限而难以在职业市场加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给予大学生个性化的战略指导,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功利化、短期化、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职业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和竞争加剧的现实,正在倒逼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改进与创新。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极端重要性,从而为自己过上个性化而有意义的职业生活做好能力和品德上的准备。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如能跨越盲目、被动、短视和守旧的藩篱,也许就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春天。 职业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核心渠道,职业选择关系大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社会价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允许在逐一试过以后再做职业决策;人生是有限的,不允许很多次的“从头再来”。因此,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克服各种因素产生的盲目性,正确地评估各种综合因素,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意愿排出先后顺序,然后分步骤、分阶段的选择职业探索的范围和方式,力求职业探索和选择的针对性、匹配性和有效性。不加分析的从众心态、不加分析的接受外界干预和影响、不加分析的随意进行职业体验,都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我国大学生从小就在被动的接受不同阶段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被动接受更多地成为了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了多年来各省高考状元群体没有取得应有的突出成就的原因。当被动成为习惯,主动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会退化,表现在职业发展规划中就是被动的接受既定的倾向性职业安排、被动地接受工作任务,而缺少创造性思考职业、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如何预防和克服职业发展规划中的“被动”,首先,要具备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大学生要清醒认识到现代职业对主动思考、创造性工作的高要求,这种要求既体现于职业探索的过程。也体现于职位工作的本身。其次,要把主动思考和创新付诸实践。主动思考和创新不是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训练和行动;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在职业实践中,大学生都要时刻做出改变,逐步养成主动思考和创新习惯。再次,要持续进行反思性总结、强化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日常行动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把主动思考和创新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彻底改变“被动”的习惯。
目录
**节 职业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特征
三、基本原则
第二节 职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一、职业设计的研究进展
二、职业设计的实践考察
第三节 职业设计的未来趋势
一、主动性
二、连续性
三、个性化
第二章 人格基础的职业设计
**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的结构
四、人格理论
第二节 人格基础的职业适性测量
一、人格特质基础的职业适性测量
二、兴趣基础的职业适性测量
第三节 人格基础的职业设计策略
一、基于人格特质的职业设计策略
二、基于兴趣的职业设计策略
第三章 环境干预的职业设计
**节 环境干预的内涵
一、家庭环境干预
二、学缘关系干预
三、社会环境干预
四、榜样干预
第二节 环境干预的识别
一、家庭环境干预的识别
二、学缘关系干预的识别
三、社会环境干预的识别
第三节 环境干预的职业设计策略
一、家庭环境干预的职业设计策略
二、学缘关系干预的职业设计策略
三、社会环境干预的职业设计策略
第四章 目标导向的职业设计
**节 职业目标的特征与价值
一、职业目标的界定
二、职业目标的价值
第二节 目标导向的职业适性测量
一、职业目标评估的原则
二、职业目标的投资收益测量
三、职业目标的个性吻合度测量
第三节 目标导向的职业设计策略
一、价值优先策略
二、收益优先策略
三、发展优先策略
第五章 专业学习背景下的职业设计
**节 专业与专业适性
一、学科与专业
二、专业适性
三、专业适性的未来
第二节 职业设计的专业适性测量
一、个性特征基础的专业适性测量
二、职位要求基础上的专业适性测量
三、专业与职业匹配度差异分析
第三节 专业背景下的职业设计策略
一、促进个性-专业-职业的一致性
二、弥补个性-专业-职业错位
三、促进职业转换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六章 社会发展与职业设计
**节 剧变社会中的职业设计
一、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变化环境中职业设计的不确定性
三、变化环境中职业设计策略
第二节 社会伦理进步与职业设计
一、社会伦理进步的突出表现
二、社会伦理进步对大学生职业设计的影响
三、社会伦理进步基础上的职业设计策略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职业设计
一、大学生职业市场的市场失灵现象
二、大学生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制度创新促进职业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石邦宏,教育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拥有多学科研究背景和深厚的职业阅历,长期耕耘于人力资本交易理论与实践、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公共教育政策、教育评价等学术领域,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教育类重大科研项目,代表性著作有《人力资本交易原理》。近年来,主要精力集中于大学生职业指导队伍专业认证标准和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研究,并取得符合方向、极具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
李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高校就业指导,承担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发展研究、大学生创业服务研究、区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北京市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研究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很高理论水准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马世洪,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学科博士后,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有高等教育、公共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参加北京市属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建设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3.6¥48.0 -
落洼物语
¥8.4¥28.0 -
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17.0¥53.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3.3¥35.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2¥45.0 -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3版
¥21.3¥30.0 -
宪法-第二版
¥20.3¥29.0 -
EPLAN电气设计
¥25.1¥39.8 -
闯进数学世界――探秘历史名题
¥21.3¥32.8 -
地图与智慧城市导论
¥47.8¥5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4版)
¥63.0¥75.0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31.9¥49.0 -
三国史
¥27.5¥50.0 -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37.4¥45.0 -
陶瓷工艺技术
¥41.7¥49.0 -
飞机总体设计
¥46.8¥78.0 -
陶瓷工艺学/焦宝祥
¥41.7¥49.0 -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3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