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刘泽华全集

1星价 ¥93.1 (4.7折)
2星价¥93.1 定价¥1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小官巾***(三星用户)

刘先生的八十自述不必买,萧公权的传记读过,后面就是他的专著了,刘先生的专著读此两本足矣,不需要再读其它了。

2023-11-17 11:14:14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1522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201152233 ; 978-7-201-15223-3

内容简介

  刘泽华,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1935年2月出生,2018年5月8日病逝于美国西雅图,享年83岁。自1960年大学三年级破格留校任教后,刘先生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院执教四十余载,直至2003年退休。刘先生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社会史中心主任等校内外多种重要学术职务,受聘于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并担任客座教授,退休后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刘先生著作较多,理论观点自成一体,所提出的“王权支配社会”“王权主义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一种‘阴阳组合结构’”等命题和论断,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实践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学术影响极大。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进程中,刘先生带起了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学术团队,以他的学术观点为灵魂,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脉络,找寻传统与现代政治理念间的异同,致力于剖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症结,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被誉为“王权主义学派”或“刘泽华学派”。先生可谓是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目录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前言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先秦人性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关系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

先秦礼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先秦民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无为政治思想与君主统治术

先秦时代的谏议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清官思想——君主专制主义的一种补充

先秦法家关于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

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及其对专制制度的维护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与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先秦诸子与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自我认识



王权思想论

关于王权

自 序

天与王

道与王

圣与王

亲与王

师与王



君主的“贵独”观念

古典人文主义与王权主义的归宿

君本与民本

君尊臣卑

德治与王治

法治与王治

无为与王治

人性论与王权主义

以王权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帝王名号与王权主义

“清官”崇拜与王权

主奴综合人格与王权主义

谏议与尊君

理想国与尊王

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

王权主义与思维方式
展开全部

节选

《刘泽华全集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礼是华夏族及其后裔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它的标志之一。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礼对华夏族生活规范化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其中许多合理的东西在先秦及其以后一直熏陶着人们。由于礼以传统和习俗为基础,陈陈相因,所以又有许多规定因程式化而变成僵化,落在了生活的后面,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保守的角色。礼在历史上的作用*为突出的一点,是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众所周知,礼的本质是等级制,而等级制是君主专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无须深论。这里想着重谈谈礼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礼对思维方式*主要的影响表现在,礼由行为规范而变为思想樊篱和思维的前提。孔子讲的如下两句话把问题基本概括了。一句话是:“君子思不出其位。”①另一句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按照认识的规律,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无一例外都应作为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与思考只对对象负责。在认识对象面前,一切人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有认识的权利。然而在礼的束缚下,人们的认识权利被礼所局限,人不能超越自己的社会地位探索问题。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礼限制和剥夺人们的认识权利,这是礼给中国历史造成的一大灾祸。依据认识只对对象负责这一规律,那么在认识过程中除了对象作为认识前提之外,不能再有别的任何前提。可是,孔子讲的“四勿”却把礼当作了认识的前提,并为认识划定了圈子。这样一来,超出礼以外的东西不仅被排斥在认识之外,而且认识的结论在认识未进行之前已被确定。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对礼的规定进行解释,而不是另辟蹊径,探讨新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礼对思维的束缚是极为严酷的,起了极坏的作用。以儒家为例,无数有才华的人物,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儒家“经典”的“注”“疏”“解”“诂”“训”“正义”上。其中虽不乏卓识新见,但从整个倾向看,是用死的拖住了活的,扼杀了新生。由于礼的*基本的规定性是“分”,与此相适应,要求人们处处“克己”以安于分,安于等级。“克己”对人们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遇到社会矛盾,它要求人们尽量在自身中加以克制和消弭。通过修己、约己、自戒、自讼、自责、自省、知足、谦谦、不争、虚心、养心、修身等一系列克己的办法,引导人们向内做功夫,而不是正视矛盾,冲破束缚,开拓认识的新领域。在社会生活中,毫无疑问,人们不能无限制地放纵自己,而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应该的。可是儒家的克己却教导人们时时处处都要把己作为斗争对象,“不怨天,不尤人”。积极的思维表现为对外物的追求,勇于探索,不囿于成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克己”却使人变成谦谦君子,安于成见,循规蹈矩。以礼为指导*忌讳“攻乎异端”。从认识史上,异端未必都是认识上的进步,但认识的进步必定是异端,不异乎旧,哪里来的进步!在礼的束缚下,思维的基本原则表现为“过犹不及”。从静态的和纯粹的理论形态上看,过犹不及似乎较为全面、合理。但是从历史进程看,这是一个保守的命题。因为“过”与“不及”这个命题中潜藏着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是旧事物的质,而不可能是新事物的质。新事物的质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是在与旧事物的“中正”矛盾斗争中形成的,而“过”与“不及”则是这种矛盾斗争中不可避免的两翼。另外,还应看到,从旧事物的“正”不可能直接过渡到新事物的“正”,新事物的“正”又不可能被人们一眼看穿,一把握住。所以,“过犹不及”从静态上看颇为合理,在历史进程中它总是引导人们站在旧的方面,固定化事物的一边,去考察事物。因此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保守的思维方式,是礼对思维影响*深的一点。历史的经验证明,只要人们还没有从陈旧的历史中解放出来,不管你的思维多么缜密,认识本身早已被局限了,只有冲破陈旧历史的束缚,参加到开创新局面中去,认识才能更上一层楼。在认识发展史中,礼主要起了桎梏作用。……

作者简介

  刘泽华,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当代史学大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首届主任、“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思想与社会创新基地”主任,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多个专业学会理事。开创了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权主义反思学派”,亦即“刘泽华学派”,体现了当代中国学人的学术主体人格与史家风骨,在海内外史学界及政治学界享有盛誉。代表作:《先秦政治思想史》(1984)《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1987)《士人与社会(先秦卷)》(1988)《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992)《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992)《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1996)《中国的王权主义》(2000)《洗耳斋文稿》(2003)《王权思想论》(2006)《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三卷本(2008)《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九卷本(201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