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大如桃——古代天文观测的目视尺度

星大如桃——古代天文观测的目视尺度

1星价 ¥13.1 (5.7折)
2星价¥13.1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19981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9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33199814 ; 978-7-5331-9981-4

本书特色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天文记录中,天象不是用角度而是用长度(大小)来描述的,诸如“客星大如桃”、彗星“长一丈五尺”、月亮与角星(今室女座α)“相去三寸”等。本书对这一有趣现象做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与人的立体视觉有关,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书中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助于读者贯通古今,对天文爱好者甚有价值。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天文观测记录中, 天象不是用角度而是用尺度来描述的, 比如“客星大如桃”、彗星“长一丈五尺”。本书对这一有趣现象做了深入分析, 揭示出其中隐含的半径约13米的目视天球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古今中外类似的观测记录统一起来, 并进一步提出了校正目视尺度误差的方法。

目录

导语……………………………………………………………… 1





一、奇怪的现象:古人用长度和大小来记录天象… …………… 3



1.1 古人居然用“丈、尺、寸”来记录天象… …………… 3



1.2 星星怎么会“大如桃”… …………………………… 6



1.3 “大如桃”原来是“取象比类”法… ……………… 10



1.4 尺度尺度,原来一尺就是一度… ………………… 13



1.5 功能完备的一种天象记录体系——尺度体系… … 19



1.6 古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作观测记录… …………… 22



二、这种记录方式竟有天球模型为依据……………………… 27







三、原来这是人人都有的本事…………………………… 52







四、目视观天的视错觉及矫正还原………………………… 82







五、人们裸眼观天的能力及限制……………………………… 107







六、再看这些浩如烟海的记录:豁然开朗…………………… 121

展开全部

节选

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国仍都把大型天象厅的穹幕半径定在12~13 米,这并不是单纯效仿德国蔡司公司的先例,而是因为这种尺寸的穹幕恰好能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要。 按说建造更大(比如像体育馆、大剧院那么大)的天象厅,会使星空显得更深邃,更能令人体会到宇宙的浩大,以现代社会的技术和财力并非做不到,但这样的天象厅,星体的投影不在合适的距离处,观察起来反而感觉虚假和费力。



只从天象厅的例证,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人与现代人在目视观天上心理需求的相通之处。 我们去空气清洁、无光污染的山区景点观天时,常听有人惊叹“星星又亮又密,如在树梢一般”,这种比喻在科学上当然没有多大意义,但也说明人在目视观天时的心理参照距离是树梢的高度。所以说,观天时,如果没有或忽略其它参照物,人们会觉得天象就发生在 13 米之处,于是天象厅半径定为 13 米就是□合适的了。



当然,我们所举天象厅的例子都是大型天象厅。许多中小城市、学校的天象厅出于参观人数和成本考虑,大都建得较小,如直径 18 米、16 米,甚至还有直径小到 5 米、3 米的。越小的天象厅,越令人感到不舒服,在里面观看时,双眼立体透视效果使天幕缺乏真实感(第三部分我们再探讨),让人感觉不是在看“星象”而是在看“星图”,因为过近的天球距离无法与人的心理习惯、生活经验相匹配。所以,天象厅直径定为 23~26 米是为了使观众有真实感。

作者简介

王玉民,文学硕士、天文学博士,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在《天文学报》《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科普作品1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科普著作、长篇科幻小说等7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