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空间分立与融通: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

空间分立与融通: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

1星价 ¥35.4 (6.0折)
2星价¥35.4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8361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21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7836155 ; 978-7-5178-3615-5

本书特色

40年代中国文学多元地呈现于国统区、解放区及沦陷区三个独立的空间场域。它是一个过渡性的文学场域,承接了五四新文学和共和国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从40年代文学切入,就可以起到“拎起中间,带动两头”的作用。战争语境主导的文学生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民族意识的文学表达逐渐强化;二是民族政治控驭下个人思想的式微。不同的文学区域生成了表象上殊异的文学生态,而彼此之间却内在融通与勾联,如鲁迅符码的传承,《讲话》精神的传播,以及各类文艺问题的论争,深化了40年代中国文学的精神品格。

内容简介

本著是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全景式展现,考虑到四十年代中国文学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特点,笔者采用了前联后承的写法,即将文学发展的内在机理置身中国文学“民族化”与“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下,考虑到了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诸多特质,尤其关注这一时段之于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生成与发展的文学前缘;同时,对于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经由历史化、时代化后的整合形态进行勾勒,力图为下一阶段的文学发展提供带有预见性的讯息。这种写法是断代史的一般做法,在看似孤立的阶段性的概括和总结中,寻绎和提取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脉息。基于此,本著所呈现出的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状貌就不是静态的文学研究,而是在文学与社会、历史的互涉的动态研究。文学的审美性、历史的现场感并未因这种历史语境的置入而遮蔽其本有的光彩,相反,这种面对历史、审思文学的纵深感却更加多元多维地表现出来了。

目录

绪论 **章 抗战语境的刺激与国统区文学意识的生成 **节 文学视角的转换与作家的焦虑 第二节 文艺的功利性与艺术的缺失 第三节 启蒙与救亡制导下的文学场 第二章 战争规约下的国统区文学的主潮 **节 政治显效性与文学审美性的冲突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张力关联的辩证思维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的倡导与深化 第三章 持久战与国统区文学的拓展 **节 文艺论争与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推进 第二节 民族战争情境催生下的壮丽史诗 第三节 “七月派”:拥抱现实的精神搏斗 第四节 “九叶派”: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成熟 第五节 穆旦:站在不稳定点上的精神扩张 第四章 民族政治的边缘姿态:主流话语的另一种声音 **节 现实主义的裂隙:新浪漫派的文学书写 第二节 “政治无信仰”与沈从文的“重造政治” 第五章 解放区文学的文化构成 **节 解放区文学的内涵及特质 第二节 创作群体的多源性与左翼作家的批判新潮 第三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作家的改造 第六章 《讲话》与文学新体制的建立 **节 “工农兵”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 第二节 文艺的实践性: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第三节 《讲话》的传播与文学“经典化”实践 第七章 解放区文学“方向”的确立与话语实践 **节 赵树理“方向”确立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人民文学”与“人的文学”的归并与冲突 第三节 “土改”叙事与革命历史化确证 第八章 殖民话语控驭下的沦陷区文学的基本形态 **节 鲁迅精神传统的承继与“租界”的文学反抗 第二节 沦陷区显性文学生态 第三节 沦陷区隐性文学形态 第四节 沦陷区乡土文学的繁荣 第九章 “乱世”之中的“平常”取向 **节 张爱玲:建筑于日常凡俗生活之上的人性苍凉 第二节 苏青:乱世中的俗人哲学 第三节 钱锺书: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流亡之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湖南平江人,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