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亩方塘:我的思想学术之路

半亩方塘:我的思想学术之路

1星价 ¥30.2 (7.2折)
2星价¥30.2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019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08201988 ; 978-7-308-20198-8

内容简介

本书属“近思录”系列小书,主要收录胡可先教授的关于学问的思考以及书评等。本着学问为天下之公器的态度以及人文学术的多元化、多层次和多面向,胡可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乏真知灼见。书评文章皆非应酬制作,而是着力发掘每一本书的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也指出书中的一些可以改进之处,这一研究领域还可以开拓的空间。很末以作者的一篇学术考察日记收尾。

目录

吴熊和先生学述
郁贤皓先生的学术研究
缪钺先生的大师风范
马一浮先生的诗道说——浙江大学纪念马一浮泰和会语八十周年座谈会发言
一个纯粹的学者和一部有用的著作——《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座谈会发言
和研究生谈学问
学术研究之通识——评余恕诚、吴怀东《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贯通文史,阐发精微——评缪钺《冰茧庵丛稿》
理论与方法——评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
继承与创新——评吴怀东《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
史料与史观——评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
知人论世,识解敏锐——评吴汝煜《刘禹锡传论》
钩深造微,生面别开——评邱鸣皋《陆游评传》
挑战前沿,填补缺失——评陶然《金元词通论》
新出墓志文献的综合整理及其价值彰显——评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流散墓志搜集整理的意义与作用——评毛阳光《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和《续集》
杨经华《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序
文艳蓉《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序
魏娜《中唐诗歌新变研究》序
张丹阳《唐代教坊考论》序
郑瑛中《郑广文纪念馆藏名家书画、郑虔遗墨及碑刻志石》序
《宋代诗词实证研究》自序
《唐诗经典研读》前言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前言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引言
《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后记
千唐志斋考察报告
谈谈《江海学刊》的学者型编辑
展开全部

节选

  《半亩方塘:我的思想学术之路/近思录》:  吴熊和先生学述  吴熊和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词学家,并且在诗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先生学术,远绍唐宋,近承乾嘉,在词学研究方面自成一家,在20世纪后期的词学研究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21世纪的学术研究也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我自1996年起,跟随先生求学,后又在浙江大学任教,亲炙先生教诲,虽未专心治词,然对先生的学术历程与治学方法,亦稍有领悟,故撰为此文,以记一斑。  望海潮:学术奠基的求学之路  上海,作为中国**座国际化大都市,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所大学,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学者。这里的潮起潮落,震撼全国,影响世界。吴熊和先生与这座城市、这所大学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吴熊和先生,出生于1934年5月,上海人。195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创建于1951年,是该校*早建立的科系之一。1950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聚集了大批国学大师以及一流学者,诸如许杰、徐震堮、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程俊英、周子美、余振(李毓珍)、万云骏、史存直、林祥楣,都是其中重要人物。吴熊和先生在这一批名师的指导下,逐渐走向治学之路。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当中,徐震堮与施蛰存对吴先生影响*大。吴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入学考试的试卷中,因写了一首优异的古体诗而得到徐震塄先生的赏识,从此以后,就成为徐先生的弟子。徐震堮(1901—1986),字声越,嘉善人。自幼酷爱文学。又精于文字、音韵、训诂、考证和词学。后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读书,又从王瀣、吴梅研习诗赋词曲之学。与陆维钊、胡士莹同学,被誉为“嘉兴三才子”,又称“江东三少”。曾执教于浙江大学。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又为《辞海》编委。1982年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后,任所长,并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徐震塄治学严谨踏实,无征不信,又博览群籍,学富五车;论诗主含蓄深蕴,不喜直露轻巧;论词则将词品与诗品融合,反对以“豪放”、“婉约”笼统而论的简单化方法。并注重研究与创作结合。刘梦芙作《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比之于“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徐震塄著述宏富,计有《唐诗宋词选》、《汉魏六朝小说选注》、《三家注李长吉歌诗》、《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塄诗文选》等。吴熊和先生受徐震堮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其无征不信学风的影响,二是对其词学思想的传承与超越,三是受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施蛰存(1905—2003),杭州人,八岁随父迁居松江。早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1930年代,就成为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后又担任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遂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并致力于古典文学与碑版文物的研究。施蛰存先生具有不拘藩篱的个性,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抑或是大学教学,他都别具一格。一生当中把教书育人放在**位。他在《唐诗百话序》中写道:“我当了四十年的语言文学教师,课堂讲解是我的老本行,我不会写研究文章,我能写的文章,人家读起来也还像是课堂教学用的讲稿。”因而他在教学当中,既重严格的教学训练,又不断启迪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施蛰存是一位中西贯通、古今融会的大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西方文学与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诣。施蛰存先生亦颇重视词学,《词学》创刊,施先生即担任主编之一,一直到《词学》第13辑后,才由主编改换为名誉主编。他在汇集论词资料、搜罗见存词籍、辑校历代词集、续编花间词选、刊布罕见词籍、撰写词学论著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参见林玫仪《施蛰存先生的词学研究》,载《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5—79页)而施先生主编的《词学》自第9辑开始,即聘请吴熊和先生为顾问。因此,吴熊和先生能成为20世纪词学研究开拓风气的著名学者,与其在华东师范大学求学,特别是受到施蛰存先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为施蛰存先生举办了百岁华诞的庆祝活动,吴熊和先生也亲赴上海,并为《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撰写了一篇《高丽唐乐与北宋词曲》的学术论文。后来还曾作《临江仙·敬挽蛰存师》云:“白玉楼高辞不就,去留心迹双清。晚霞如火四窗生。天风吹衣带,送上大罗城。 低首湘真传一脉,人问再奏新声。尘寰俯视意纵横。门墙依恋处,百鸟正嘤嘤。”  武林春:词学宗师的一脉传承  杭州古为临安府,这里又有著名的灵隐、天竺诸峰(旧时称为武林山)故亦以武林称杭州。杭州得江山之助,古往今来,都是文学名家与学术大师的汇聚之地,其中不乏渊源有自、源远流长的学术派别。夏承焘与吴熊和先生的一脉传承,也是现代词学史上可堪书写的一页。  1952年院系调整,在原浙江大学、之江大学文理科的基础上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3年教育部指定在该校设立古典文学研究班。1955年吴熊和先生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并从上海来到杭州,受教于夏承焘、姜亮夫、胡士莹、王驾吾、钱南扬、郦承铨、陆维钊、任铭善诸先生,眼界大开,渐窥治学门径。1957年毕业留校后,专从夏承焘先生研治词学。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30岁以后专攻词学,弘博精深,对我国词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30年夏先生到之江大学任教,自此以后,坐镇杭州,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主持东南词学讲席,与海内词家、学人声气相通,治词授业,多所建树,成为蜚声国内外的一代词学宗师。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体、词乐、词律和词史,大大扩展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为词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

作者简介

胡可先,浙江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有《杜牧研究丛稿》、《中唐政治与文学》、《杜甫诗学引论》、《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杜牧诗选》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