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2016-2017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选集

2016-2017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选集

1星价 ¥42.0 (7.5折)
2星价¥42.0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5817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49581733 ; 978-7-5495-8173-3

本书特色

★ 论文题材广泛,论点清晰,论证严谨有力 本论文集涵盖内容广泛,既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也有对西方艺术的探讨,行文严谨,材料丰富,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 突破视野局限,跨越学科藩篱,产生新的思想主题 本论文集的作者均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既有国内高校博士生,也有个别海外大学的学者。他们突破了自身价值观和视野的局限,跨越文化立场,与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艺术互动借鉴,或吸纳,或变异,由此产生了新的艺术主题、思想、观念和形式,不断重构艺术历史的精彩故事。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靠前学术论坛,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办的美术史类高端学术论坛,自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多届。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是2016、2017年论坛学者演讲论文的精选,共计十六篇。2016年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靠前学术论坛以“补写、改写与重写——美术史的材料、价值观与叙述方式”为主题,交流、分享了来自多国多所高校美术学博士生的研究成果。2017年北京大学博士生靠前学术论坛以“跨越、互融与重组的艺术”这一主题,交流、分享了美术学博士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创作者们跨越了学科的藩篱,与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互动,以开阔的视野寻找到了新的文化链接和优良资源。书稿论文形式规范、论述严谨、角度新颖,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目录

主体的回归——重读沂南东汉画像石墓的空间结构与视觉理路

王 磊(中央美术学院) ……001

瓷器的“符号化”: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中的中国瓷器

樊晓冰(海德堡大学) ……016

材料、物性、场域特定性与意识形态——对理查德·塞拉作品的再认识

汤益明(浙江大学) ……027

西方艺术语境中的生物学模式及相关案例研究

冯 晗(北京大学) ……041

论晚明文人古铜器收藏中的“取用”——以《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为中心

宋长江(首都师范大学) ……055

风格与时代——以“巴洛克”为例分析西方艺术史的补写、改写和重写

薛 野(北京大学) ……068

中画西看——探《气势撼人 :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中山水画的价值取向

邓思平(北京大学) ……081《大傩图》新解——傩仪中打夜胡风俗的视觉呈现

张东芳(陕西师范大学) ……093

圣俗之间——明代吴伟《仿李公麟洗兵图》研究

詹镇鹏(香港中文大学) ……107

当柯达相机走进紫禁城 :被遗忘的溥仪影像

郭秋孜(海德堡大学) ……146

经验的迁移 :试论喜龙仁中国绘画研究观念的确立

张帆影(中国美术学院) ……165

艺术品修复中的真实性问题

赵东旭(清华大学) ……187

作为活态传承的水陆画创作调查研究

安 博(南开大学) ……201

樱桃山丘所藏中国瓷器研究

高 洋(香港中文大学) ……212

“蝴蝶”的形式与修辞 :惠斯勒的签名及象征

熊冰雪(北京大学) ……226

地方家谱文献与古代书画鉴藏史研究

——以明代无锡书画鉴藏家华夏研究为例

王照宇(中国美术学院) ……238

展开全部

节选

瓷器的“符号化”: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中的中国瓷器 樊晓冰 (海德堡大学) 【提 要】 明清时期是中国外销瓷史上发展的高峰期。自明代后期以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对中国瓷器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持续进口,贸易贯穿了康乾朝,直至清朝末期。16 世纪中期,葡萄牙船队率先带回大量的中国瓷器,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和喜爱。随后,中荷贸易掀起了欧洲上层贵族阶层收集中国瓷器的热潮。 17 世纪被誉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当时荷兰在艺术、贸易、科学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绘画大师。荷兰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静物画、风俗画、肖像画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语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 VOC)成立,使中国的瓷器外销进入了高潮阶段,并成为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各国的重要桥梁。随着外销瓷贸易日渐成熟,定制瓷器应运而生,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出现了本土瓷器所不具有的器型及图案。绘画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从荷兰 16 世纪末期的宗教画到 17 世纪黄金时代的静物画和风俗画,随处可见中国瓷器的身影。然而,为什么中国瓷器会成为画家的宠儿,它在当时的荷兰社会文化中有怎样的地位?本文基于此展开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外销瓷的研究众多,但大多数关注外销瓷本身的风格、起源,以及外销瓷贸易。如今,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受到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的影响而日渐多元化。本文尝试从跨媒介的角度,从荷兰绘画中的瓷器表现说起,引出对客观图像的多重分析;同时把瓷器作为一种符号,将在不同时期符号化的演变过程作为主线,探讨欧洲社会对中国瓷器的接受程度,以及中国瓷器在欧洲社会的地位。 【关键词】 符号化 绘画 中国瓷器 一、荷兰黄金时代 :世俗化的萌芽 “商品化”和“创新”是描述荷兰黄金时代的特点时提及*多的两个词。商品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形态产生影响,而且作用于艺术市场以及艺术品的赞助形式。因此,商品化和创新同样适用于荷兰绘画在 17 世纪发生的转变。回看黄金时代涌现的大师,如伦勃朗、维米尔、弗兰斯·哈尔斯、彼得·克莱兹,以及著名的静物画家威廉·克莱兹·海达,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绘画逐渐脱离宗教神话题材,世俗题材日渐增多。大师们创作的大量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使 17 世纪成为荷兰绘画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那么,引起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宗教改革,二是宗教改革导致的艺术市场的变革,三是资产阶级社会以及海上霸主地位的形成。 毋庸置疑,宗教文化在欧洲社会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而宗教斗争也推动着艺术文化向前发展。身处黄金时代的荷兰也不例外。1568 年,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统治的独立战争,又称“八十年战争”。荷兰击败西班牙,天主教的统治地位被推翻,荷兰共和国成了一个新教国家。有学者将 1572 年到 1620 年这段时间视为荷兰宗教自由化的**个阶段,而加尔文教派成为当时荷兰占主导地位的教派。在此期间,许多反天主教的法律应运而生。从1620 年到 1700 年,在加尔文教派的影响下,实用主义思潮日益风靡。这导致宗教绘画的数量逐渐减少,画家们的兴趣转向更加贴近生活的世俗题材。德国的欧洲史学家迈克尔·诺斯在《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与贸易》中提道 :“谈及17 世纪荷兰绘画,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是不可避开的,因为他是**位详细考证荷兰绘画诸多方面的学者。黑格尔写道 :‘荷兰已经转向一种新教主义,并且击败了西班牙人对教会和王权的专制统治。荷兰的政治图景不再是由驱除了君主和暴君的贵族统治所决定,也不再是由农民与受压迫的农奴组成的公众所决定——就像瑞士的农夫们试图通过反抗来获取自由。……这些具有如此丰沛情感与优雅天赋的荷兰人,试图通过绘画的方式来保持一种舒适宜人的生存状态,而这正是他们所强烈渴望的,正如其所要求的公平权利一样。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画家们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地重温和享受往昔的辉煌岁月 :整洁的城市、屋舍、家具,和睦的家庭及其拥有的财富,妻儿们体面的服饰,公民与政党的盛大节日,海员的进取精神,商业的辉煌声誉,以及在世界各大洋中往返穿梭的荷兰商船。荷兰的画家们也从中汲取了热情坦率的灵感与赏心悦目的格调,并将其应用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他们所有的作品都绘制得细致入微,将艺术构思的自由洒脱与对突发事务的微妙感受进行了完美地统一。其主题的表达既是率性而为,同时又忠于现实。画家们显然格外偏爱那转瞬即逝的美景,他们的观点非常新颖独特,也经常关注那些细微而琐碎的东西。’”从黑格尔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在新教主义笼罩下的荷兰率先探索世俗题材的作品,与天主教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画家们从城市风景、家庭生活、 船员和海上贸易等荷兰特有的元素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迈克尔·诺斯将艺术史与社会学研究相结合,分析了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独特性。 ......

作者简介

李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2003年调到北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美术史、佛教美术史、道教美术史。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